为什么新兴行业会迅速被认为“做滥了”?
——基于格雷欣法则与吉芬品假设的讨论
近年来,新兴行业被迅速认为“做滥了”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高速发展的行业都有幸获得过此种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新能源、售电、电动汽车等等。尽管在新旧行业交替或行业发生剧变的关口,难免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但排除掉主观因素的影响,仍然可以观察到,每当新兴行业最初阶段高速发展进入增速放缓阶段时,这样的看法与判断会大规模出现。有鉴于对行业“做滥了”的判断往往并不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常对大到行政行为、经济决策、金融投资,小到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产生影响,这一判断实质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现象。对这一经济现象的认识与讨论相当有趣并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现象与影响
当新兴行业初期发展增速放缓时,下列现象会逐渐凸显出来:1.恶性竞争加剧,成本战问题凸显;2.行业出现洗牌与倒闭浪潮;3.金融市场表现严重两极分化,或普遍表现较差;4.呼吁行政监管加强的声音陡增,或行政监管介入;5.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大规模显现,金融与商业诈骗案高发,实体企业大部分哀鸿遍野。
上述现象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许多业内老人和大部分的金融高投资者高呼:“这个行业被做滥了。”这也是判断行业市场是否跨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对于实体行业,往往体现在许多无论好坏的公司几乎在相近的时间被先后淘汰,商品质量裹足不前甚至有下跌趋势,对于服务行业则造成服务质量降低和消费者投诉高发。其后,在中国最为显著地现象则会是,呼吁行政力量的介入(对于新行业,如互联网、旅游业)或重新介入(对于去管制行业,如电力市场,电动汽车)。
二.理论解释
尽管许多寻求行政性措施解决行业低潮,改善行业现状的想法的持有者或行动者抱有主观上的善意,但他们并没能基于对行业变化与现状产生的机理做出判断,而是一味的求诸于行政权力,最终往往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诚然,格雷欣法则('slaw)所描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了,但应当明确的是,格雷欣法则严格定义了应用条件:只有当商品的某项品质分布于消费者无法分辨,或即使可以分辨也不影响其选择的区间时,商品品质才会下降到这一区间的下限,从而淘汰品质介于该区间并高于该水平的商品。(辉格,《经济学的著名预言:市场失灵的神话》导读,2017)格雷欣法则基于非常朴素的经济学常识:创造与提供商品的品质是有成本的,如果某一部分的成本所转化成的商品特质无法被市场接受,即无法转化为收益,商品提供者就不会愿意提供这项成本。在管制市场环境下,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项可以转换成市场收益的成本,其资本效率不如某项可以转换成市场占有率的成本,那么在卖方市场中,厂商自然倾向于资本效率高的投资。
表面上看起来,任何商品质量都能在消费者的选择得到体现,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消费者往往难以分辨信息,也很容易被误导,甚至某些管制使得消费者缺乏选择的能力,那么完善的市场机制自然不可能建立,格雷欣法则所描述的现象会以进一步恶化的方式出现。
对格雷欣法则的误解往往出现在:1.产生正反馈,让行业全面恶化,最终崩溃,这一判断在悲观主义者与缺乏改变的勇气的人那里最为常见。2.会在低潮期沉寂很长时间,这一判断的持有者往往经动态的谷值误解为稳定值。实质上,如辉格在同文中所指出的,“格雷欣法则是质量与价格信号体系得以演化的关键机制。”格雷欣法则是由市场自主激发的“负反馈”现象,是市场的修正,并往往是行业走上正轨的关键时期。如果行政机关在这一阶段无法正确引导,反而加以粗暴的干涉,倒反而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行业危机。
吉芬品现象是指在某一时期劣质品价格与销量同时上升的特殊现象,在本文所描述的经济时期中,吉芬品现象是格雷欣法则运作的副产物,需要注意的是,两个从理论上讲都将会是暂时的现象,但行政力量的不当干涉造成过永久性的不良影响在人类历史中也并不鲜见。
三.例证
3.1 国际旅游与私营学前教育
国际旅游服务自2008年后迅速增加,但游客与导游冲突的报道也甚嚣尘上,除此之外,大量的强制购物旅游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当一个市场突然涌入一大批不熟练的商品购买者,造成了大量的商业机会,格雷欣法则就会启动,因为很多商品提供者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抢占市场比提高服务质量的边际收益更高。然而这一现象只会短期爆发,当扩大市场占比的边际收益逐渐降低后,商品品质会成为学习后的消费者的主要考量。正如近年来,旅游商品的分类已经鸿沟显著,高品质—高价格决定了优质服务,廉价商品的购买者也做好了附带购物的心理预期。旅游市场逐渐完善。
私营学前教育曾经遭到猛烈的抨击,这是由于教育产业化改革之后出现了许多私营学前教育的丑闻(值得注意的是从总体比例上看,私营学前教育出现伤亡的比例并不显著高于国营),然而政府并没有给市场反应的机会,一刀切的严格管制导致部分地区的私营教育产业无法开展品牌建设,因为和监管者勾结的成本更低(必须注意行政管制本身具有极高的制度成本),格雷欣法则自然启动,由于这次的启动来源于管制经济,市场无法自动纠正,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紧缺、服务质量总体不高的恶果。
3.2 电力市场与电动汽车
电力市场本身是放松管制的产物,14-16年,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量的配售电公司,但到17年由于电改进程减缓,售电发展公司开始进入低潮。从中国的售电量与差异化服务需求看,售电市场距离饱和应当还要非常遥远的距离。并且目前看来,许多地方配售电公司的服务质量并不优于国家电网公司。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依然是管制本身,由于电力商品的必需与依然严格的管制,导致目前有幸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售电公司并不依靠服务成功,而往往是以后与旧体制或政府管制部门的“关系”获得市场,他们自然不可能投入更多的成本在改善服务质量上。解决这一问题既不能依靠加强行政管制,也不能回归到传统的电力供应体制中去,而必须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实际上,明显可以看出,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国有电力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的改善都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电动汽车还远远出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暂时性的市场回调是对之前过于泛滥的行政补贴退坡的正常纠正。实际上电动汽车行业亟需这样的纠正使得实体企业而非PPT企业能够突出出来。电动汽车可能对汽车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充分的商业机会,这是目前已经很容易看出的事情了。尽管短期内可能观察到吉芬品现象,但调整期快速渡过并非低概率事件。
四.总结
好的市场并不是提供最高质量商品的市场,而是提供能够最大范围满足不同需求的商品,并使得商品需求不断繁荣的市场。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买房/消费者往往还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信息采集不足)、经验与知识(信息鉴别能力不足)、足够多的选择卖方的自由(信息管道不畅),“做滥了”现象的发生是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的良好表现。因此,也毋须予以过度的担忧,实质上,这种现象往往说明一个新的行业春天即将来到。
——本文集不定期抽风更新读书笔记与随笔——
致上来自英伦谢村的问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