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餐饮”负责人王锋向记者展示店铺拿手菜。
在柴家窑村,返乡创业青年马雷正头顶烈日在苗圃林干活。
手捧创业担保贷款宣传册,柴家窑村农民柏双娃喜笑颜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冲击。为了及时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供氧”“输血”,我省出台了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措施。
6月,我省最新出台《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对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支持范围、进入门槛、展期要求、利率和利息分担、申请程序等予以完善,将个人最高贷款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将合伙创业的最高贷款额度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帮助小微企业和重点群体渡过难关。
从8张餐桌到150张餐桌
“我上周刚申请了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银行已经审核通过了我的资料,预计下个星期就能到账。有这样利好的政策,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来说真是太暖心了。”7月8日,三原县“老百姓餐饮”品牌创始人王锋兴奋地告诉记者。
“疫情初期,堂食全面停摆,店里定好的年夜饭全部取消,经营压力非常大,每天还要考虑员工工资、店铺房租等问题,无论是选择停业还是继续营业都很难。”回忆起几个月前的店面经营状况,王锋不由得感慨。
王锋所经营的餐饮企业,是他用心用情经营了21年的“老百姓餐饮”。
1999年,在三原县邮电局员工灶当厨师的王锋辞职自立门户开餐饮店;2005年,王锋成立了三原老百姓餐饮有限公司;2008年,主营湘土菜的“懿席家常饭”成立;2013年,主要承接各类大型主题宴会的“老百姓主题宴会厅”正式开业……21年间,王锋的“老百姓餐饮”已成为三原本地最富知名度的大型餐饮企业。
“从创业初期的8张桌子到现在的150张桌子,我要做的就是家门口的良心餐饮。”王锋不只是注重餐饮品质。今年疫情期间,即使店面不开工,也为每位员工每月发放1000元的补助。
在经历了一个格外漫长的“寒冬”之后,王锋的餐馆终于迎来了生机。
“在人社部门的大力宣传下,我了解到创业担保贷款机构可以扶持我们这一类小微企业,能够助力我们创业。”王锋告诉记者,创业担保贷款犹如一场及时雨,让餐饮企业融资不再犯难,也让更多小微企业提振了经营信心。截至目前,王锋两年内享受创业担保贴息贷款60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
政府的支持激发了创业实体的创业潜能,也推动形成了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格局。
“最新政策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和新招工人数占比要求,将会让更多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咸阳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主任李涛介绍说。
“信用乡村”变身“幸运村”
“最近实在太热了,大树水分流失,供氧不够,苗木移栽成活率不高,要多浇水养育,将来才能卖个好价钱。”7月8日,在三原县陵前镇柴家窑村,返乡创业青年马雷正顶着大太阳给苗圃浇水。
柴家窑村的主导产业是苗木种植、粉条加工和生猪养殖。作为土生土长的柴家窑村人,马雷从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家苗木基地打工。前几年,瞄准家乡苗木产业发展前景的他选择回乡创业。
“刚回乡时建苗圃没有资金,东拼西凑,苗圃虽然建起了,但钱投进去资金没办法回笼。没想到我们可以无息贷款!”马雷回忆说。
2018年马雷创业初期,正逢咸阳市人社局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建设在三原县启动试点,这笔无息贷款来得及时,他顺利拿到贷款扩大了苗圃规模。马雷说:“这个好政策一下给我解决了难题,今年我还想贷一笔,创业的道路是越走越宽。”
据了解,作为信用乡村,村民贷款不仅免担保,还可以进行二次申贷。柴家窑村成立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和反担保组织,为创业贷款担保中心提供反担保,为村里的贫困创业者提供无息贷款。
“当时咸阳人社系统及经办银行对我们村风村貌、村委会班子、社会信誉、银行系统信用记录等进行综合评定,2018年9月我们村成为三原县第一个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柴家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卫高兴地说,当月发放贷款39户306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15万元。
信用乡村建设给柴家窑村带来了“幸运”。这批资金为柴家窑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苗木面积扩大,粉条加工业增加,人均收入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里创业人员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创业过程中融资难、借贷难的资金瓶颈问题。
“我家里有20余亩苗圃,去年贷了5万元,今年又贷了8万元,扩大了苗圃,我心里踏实得很,现在一年收入能有10余万元哩。”58岁的柏双娃激动地告诉记者,自从村子成了“信用乡村”,村风民风变样了,邻里彼此相处其乐融融。
创业担保贷款缓解资金瓶颈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今年4月我们终于被认定为三原县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啦!”鲁桥镇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勇说,疫情来势汹汹,村里不少外出务工的人滞留在家,看着周边村庄一个个都被评为信用乡村,了解情况后他向县创业贷款担保办公室提出申请。
桥头村位于三原县城以北6公里,共有717户2717人。村子主导产业为蔬菜种植、红薯粉条深加工等,其中种植蔬菜辣椒、西兰花等约2000亩,年产值2000余万元。
“我们村有主导产业,具备成为‘信用乡村’的基础条件,但还需要实地走访了解村民的创业意愿。”杨勇告诉记者,经过三原县创贷办和邮储银行联合考察,桥头村被认定为创贷信用村,并发放贷款37户443万元,直接扶持创业37人,带动就业115人,该村新增更新换代蔬菜种植500余亩。
提起创业担保贷款,正在大棚里忙活的村民姚育鹏信心满满:“今年我也赶上了‘潮流’,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我准备扩建一亩地,来年肯定能带来不少收入!”
“1月至6月,我省新建信用乡村31个,为信用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贷款7904万元。在创业贷款担保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贫困人员创业难有很多原因,主要是资金瓶颈。开展‘信用乡村’建设工作,主要解决了贫困人员担保难的问题。贷款人直接可以通过银行和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现场一站式办公服务,申请到贷款。”李涛说,新政策扩大了支持范围,提高了贷款额度,延长了用款期限,缩短了审批时限等,让更多创业者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创业担保贷款“小资金”,有效缓解了创业者的资金瓶颈,激发了民生就业“大能量”。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简化担保条件和手续,制定担保基金尽职免责和激励约束办法,合理提升担保基金代偿比例和效率,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