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帮助威县四马坊村传承古法制香手艺带动村民增收
香业扶贫“香”满村
研磨,混合,混合均匀,成型,上香,干燥炉排.初秋,在蔚县方家营镇司马坊村,王香火的传承人正忙着用古法制作盘香。
据记载,该村有700多年的制香历史。但是由于工艺复杂,年轻人又不愿意做,所以做香的家庭只有两个。“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扶贫队一来,就积极帮助我们开展宣传、打造品牌、找销路,挽救了即将失传的古法香工艺。从最初的2户到现在的23户,从制作单个草香到现在,我们可以制作10多种香。从最初的年收入1万多元到现在的16.7万元。我们的香火越来越旺,日子越来越红火。”王雪晶高兴地说。
2018年3月,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队入驻司马坊村开展扶贫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他们终于找到了通过产业扶贫的路子,那就是“以古法之香增加村民收入”。
蔚县是“冀南棉海”和葡萄种植大县,棉秆和藤枝是制香原料。驻村帮扶队第一书记殷飞认为,“这样的区位和人文优势不仅大大降低了制香成本,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合司马坊村的传统技艺,带动村民增收。”
驻村团队从传统中发掘商机,明确以古香占领中高端市场的定位,积极帮助制香村民进行宣传、设计包装、联系商家、入驻网店,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目前,村内4种香模和2种“福”“寿”香型已申请国家专利,“蔚县和香”还被中国老字号品牌研究中心授予“老字号”称号,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驻村工作队一来到我们村,就定下了‘队来了帮助贫困户脱贫,队走了不让贫困户返贫’的目标。我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但这两年,他们真的帮我们摆脱了贫困。现在点香的人越来越多了。村里很多人又拿起了制香工具。外出打工的人也回来了,整个村子也越来越受欢迎了。”村党支部书记李金霞激动地说。(通讯员张海峰胡明亮河北日报记者袁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