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扶贫
公益创业扶贫的提出
公益创业是社会非营利组织与营利性商业组织的有效融合。我们在把握公益性与营利性平衡的基础上,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利用企业运营模式实现自给自足的新途径,积极发掘资源,勇于创新,对环境调试有灵活性。公益是公益创业的首要特征,明确的社会改善目标是其运行的出发点和动力,并始终贯彻落实。商业性是公益创业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它虽然是一个营利组织,但它不同于市场上大多数企业和一般的创业群体,因为它的盈利目的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增加政府的压力,并照顾自己完全达到改善社会和民生的目的。
公益创业的本质在于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缺位的局限。可见,公益创业和扶贫在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上具有相似的维度和功能。因此,公益创业扶贫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结合内生和外生因素,培育和提高贫困群体的扶贫能力。
公益创业扶贫模式
公益创业扶贫的模式
公益创业理念为扶贫实践的进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也为扶贫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了合理的支撑。从公益创业扶贫的视角、思路和内涵来看,公益创业扶贫模式主要依托于现有的公益创业模式。现有的公益创业运营模式可以为探索和完善公益创业扶贫模式提供依据和支撑。每一个贫困群体的背后都有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以公益扶贫的人,应该通过采取独特的运作模式,创造性地用自己的内生和外生能力帮助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公益创业的模式多种多样,创业模式的选择对公益创业扶贫实践具有重要影响。王中等人强调,在创业时考虑到公共利益,并将公益创业分为: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志愿公益活动;产学研混合型。
公益创业所倡导的双重价值理念日益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核心领域。公益创业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化解社会风险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尤其是作为弥补政府和市场缺位的角色,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平衡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公益创业的价值理念引入扶贫实践,虽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完善,却引发了传统与前沿扶贫思维理念的碰撞。思维理念的碰撞有利于扶贫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扶贫主客体话语权的对等发展;有利于扶贫思路、制度、策略等设计的完善;有利于扶贫制度运行成本的降低。
公益创业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新型扶贫力量,在贫困地区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公益创业可以促进贫困群体在维护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等方面内生能力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公益创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向深度和广度演进。因此,公益创业扶贫理念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对政府主导扶贫实践困境的反思,是对扶贫价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