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评论道:“稳健、善于捕捉机会是中兴通讯成功的关键。中兴通讯就像一只雄伟的豹子,在通信制造市场上乐此不疲。”
总统侯为贵用一个词表达了他的喜悦心情,——“激动人心”。这位入选“中国信息产业十大经济人物”的企业家在2003年达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
1985年2月,中兴通讯成立时,在深圳只是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小企业,最初的投资只有几十万元。
“改革开放后,内地国企都想来深圳设窗口,拿自己的资金出去,去特区谋发展。”
在当时的深圳这片热土上,有着无限的商机和蓬勃的活力。航天部安691厂、长城工业深圳分公司(后更名为广宇集团)和香港运兴电子贸易公司(中兴的“兴”字来源于这家香港公司)共同投资创办了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主要用691厂派出的人员从事来料加工。
“当时没有基础,资金也不多,只好用供应的材料开始加工。我们制造了小电路板、电话、电子钢琴、吹风机和电子表。反正只要能赚钱,就能用材料干活,什么都干。”一位参与早年创业的老员工说。
简单的来料加工显然不是这些企业家的初衷。
“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光靠加工人就能赚到辛苦费,发展不起来,所以侯一开始总是琢磨这件事。他有独立的意见,他想交流。因为想一想,我对电子元器件相关的东西比较熟悉。”曲征(原691厂党委书记、中兴半导体第二任董事长)说。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关市场是“七国八制”时代。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整版广告:中国地图上覆盖着各种颜色。传说这种颜色属于NEC,那种颜色属于爱立信.国产交换机的布局已经被国外交换机厂商瓜分。
“当初,我国所有县级以上的本地交换机都买了国外的。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经济要发展,通信必须先发展,所以他看到了这一点,从这里开始。我们没有条件和国外厂商合作。我国已经引进了13条线在中国购买散装零件并组装。我们想申请。第一,没有基础,国家又不能批准。它已经走上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曲征解释了他当时为什么选择独立开发交换机。
1986年6月,中兴公司组织了以魏兴民为首的八人R&D团队,开始研制68门模拟华硕。由于不熟悉交换机技术,我与陕西省第一邮电器材厂合作,该厂派出了以朱、张殿德为代表的5人到深圳。此时中兴总部在沙河,使用的是加拿大北电的交换机。现在的华侨城已经成为旅游文化和高尚居住的代名词,但那时候是在荒野中,只有一栋厂房和宿舍,中兴租用了二楼。
最早的发展方法被概括为“模仿变化,稳健务实。”技术总监张殿德认为:
“如果说从贸易和来料加工转向开发通信产品是侯总的第一个重大决策,那么第二个重大决策就是选择复制香港怡和的ESX-60模式。模仿是捷径。在当时推出的三种小交换机中,逸夫ESX-60技术相对成熟。我们用它来根据国产元器件的供应条件和自身条件进行解剖和再开发。这是我们的第一笔生意。一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