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改编自广东省扶贫模范郭建南真实事迹的电影《南哥》(海外电影片名《平民英雄》)在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这部以农村扶贫英雄为主角的主旋律电影,不仅赢得了全球发行商的青睐,成功实现了全球发行,还在国内外近20家权威媒体上掀起了“平民英雄”的旋风。
在广州,像“南哥”这样的平民英雄并不少见。他们在城市读完大学后,回到家乡,或者自己创业,或者当村官,用学到的东西开始自己的事业,养活邻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些新时代的“南哥”,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力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目前是毕业季。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新时代“南哥”的五个故事。他们的职业选择可能会启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人物小档案
姓名:叶建基
广州增城增江街道家乡:大埠尾村
广州大学美术设计学院毕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
创业项目:创办艺空间和广州瑞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乡镇文化墙建设、教育机构墙绘工程、商业餐饮场所,2017年收入超70万元。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道大浦尾村,曾是广州最东端的一个偏僻村落。
近年来,自2013年6月起被定为广州市“美丽乡村”试点的大埔围村,因网友曝光的一组组乡村风光照片,成为“网上名人村”。
而频繁出现在这些风景照片中的,还有叶建基的墙画。
24岁的叶建基来自大埔围村。两年前,他从广州大学美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后,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做出了一个让家人“不甘心”、邻居“不屑”的决定:回到人口不足千人的大埔围村,成立艺术空间,成立墙绘团队,成立公司。
这两年,他从零开始用村里的墙当画布,美化乡村,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促进了邻居的就业。现在,他的墙绘团队年收入超过70万元。乡村文化墙、教育机构墙画、商业餐饮场所都成了他的项目范围。今年4月,他的工作室还被授予增城区农村青年创业示范点。未来,他还准备与高校携手培养墙绘人才。
在叶建基看来,农村充满机遇,只要你肯动脑,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他的父亲一直希望他能“跳出农场大门”,“冒险进城”,也开始支持他创业。
梦想萌芽:从画画中找到自信是种难以形容的快乐
在大埔围村大埔道41号,一座两层红砖房矗立在一池荷叶后面。二楼立面的墙画让人印象深刻:在浩瀚的宇宙中,一位穿着白色宇航服的宇航员试图伸出手去触摸面前的月亮,而中间则用“举手之劳”的字体隔开。走进房子,许多艺术画也挂在涂有白漆的砖墙上。
这里是叶建基的工作室。他和他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
style="font-size:15px;">“工作室取名为π艺术空间,就是寓意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叶建基说,自己的创业经历,可以用“如履薄冰”四字来形容,所幸一路走来,小有收获。叶建基说,他从小在大埔围村长大,从小就喜欢静静躲在家里,翻看美术书和画册,一笔一划地临摹。到了上学阶段,尽管他曾经一度为主科成绩不好而懊恼甚至自卑,但是,随着美术天赋的逐渐显露,他开始得到美术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他开始变得自信。
“能从画画中找到自信,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快乐呀。”叶建基说。进入高中后,他惊喜地发现了美术艺考的升学之路。他决定将自己的兴趣专业化,专门报名参加美术培训学校进行“特训”,最终,顺利被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录取。
到了大学,接触了不少理论学习和基本创作的叶建基,立志日后要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他开始摩拳擦掌地盼望有实践机会。
■初显身手:站在12米高的脚手架上颤抖着完成“处女座”
大三时,叶建基的机会来了。
那是2015年年初,改建中的增城1978文化创意园内一幢4层高的厂房墙体招募墙绘装饰的画师。叶建基经朋友介绍接下了该项目。可是,那时的他,从未有过墙绘经验,而且也没有帮手。他最初有点手足无措。冷静过后,他便拉来高中好友、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的张子林做帮手。叶建基笑言,当时,无论是设计还是绘画,他们俩都可以用“措手不及”来形容。
“起稿、上色、颜料浓度的选用……完全一窍不通,我是仅凭一腔热血接下任务。”他说,没有任何墙绘经验的两个人就用最“传统”最“笨”的方法,他们先花了一周才完成图稿设计,然后将那面约350平方米的大型墙体“画布”划分成上百个小格子,一一做好编号,最后再花了4天半时间在脚手架上来回走动,最终完成整个墙绘作品。
“当时太可怕了,我们一整天都站在12米高、相当于4层楼高的地方,”如今已经是他的创业伙伴的张子林回忆说,“我们只好强迫自己不去看地面,但双腿还是止不住地颤抖,不用握画笔的手就紧紧地抓住旁边的脚手架。”
就这样,两人完成了墙绘 “处女作”,这也是至今为止增城区内面积最大的室外墙绘作品。之后,两人像是对墙绘着了迷,用家里的墙体做“试验品”,还在朋友圈分享作品。
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他们的“自娱自乐”得到了赏识。不久,他们就接到一个室内电视墙的小型墙绘项目。“我们又找来几个朋友,一起画了几天,”叶建基笑着说,虽然最后每人都只拿到几百块,买了一双球鞋就把钱花光了,但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承接墙绘项目,所以至今仍难忘当时的满足感。
大三暑假,初尝“甜头”的叶建基便招来几位朋友,聚集在家里顶楼,琢磨成立工作室,计划承接各地的墙绘项目。
■创业不易:盲目扩招公司遭遇“重创”
“在村里创业就类似于失败了,你读了大学,就应该要到外面去闯荡。”当叶建基第一次告诉父亲毕业后想回乡创业时,父亲叶伯如撂下这一番“狠话”。性格内敛的叶建基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只是在原地站了许久,暗下决心要用行动得到父亲认可。他把自己家的老房改造成了工作室。
幸运的是,当时增城各村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量文化墙项目正招募合作伙伴。叶建基的工作室也受到邀约并参与到正果镇蒙花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他回忆说,那次的文化墙项目约有300平方米,在村子七八处地方同时设计施工,需要在几天内完成。“那几天,我们几乎不眠不休,幸好我们撑下来了,不仅保证质量,还赢得了口碑。”
随着项目量的增多,工作室开始扩招画师人数。孰料,盲目扩招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公司遭遇了第一次“重创”。“2016年下半年,我们一次招了十几位画师,不久,这群新员工就因琐事发生口角,导致内部工作积极性大大下降。”叶建基说,同时,施工项目的资金回笼又出现问题,甚至连当月的员工工资都发不出,缺口近5万元。无奈下,叶建基和张子林信用卡预支,每人各承担一半风险才度过危机。
“创业初期还吃过不少不签合同的亏。”叶建基说,那时,基于对合作方的信任,加上一些施工项目难度较小,施工期短,很多时候没签合同就直接施工了,结果,经常遭遇拖欠施工款。
■渐入佳境:每月接单近10单,年收入逾70万元
叶建基痛定思痛,决定重新调整团队人员,稳定“军心”。同时,他又将目光瞄准创新墙绘的创作方法,探索不同墙体、画种技法、绘画工具和材料等新的表现形式,以增强初创公司的竞争力。2017年年底,叶建基和团队完成增城第一幅大型3D地画。尽管团队没有画大型3D地画的经验,但他们仍在一周多的时间内边学边做,完成了整体设计和施工,竣工后因效果逼真,成为当地一处旅游景点。
目前,叶建基团队的业务涵盖了乡村文化墙、教育机构以及商业餐饮场所的墙绘项目,辐射范围可达广东省内各市乡镇,月均接项目量 8~10单,年收入逾70万元。
经历过“人才危机”的叶建基深知人才支撑的重要性。从去年10月开始,他的π艺术空间与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培训试验点,每周末让感兴趣的美术系在读学生来到工作室,由公司员工进行实践培训,通过考核后的学生以实习生身份,在周末有偿参与施工项目,积累相关工作经验。
“目前,已有5名在读学生进入我们工作室实习,今后,我们还将在学校的学生会挂牌成立协会,由学生自行运作,为墙绘艺术创作输送人才。”他认为,这种模式可在各地高校复制。“这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日后回到各自家乡,还能成为我们在当地的驻地画师。”
“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重焕生机。”叶建基说,农村遍地都是机遇,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快问快答:同学比较羡慕我现有的小成绩
广州日报:为什么选择回乡创业?
叶建基:因为家乡建设环境好了,我也是本村人,就想用大学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回馈家乡。而且,现在网络可以搞定一切,把工作室定在农村是完全可行的,毕竟这个不需要门面,都是接单后才去实地施工。
广州日报:家人和邻居最初怎么看你回乡他业?
叶建基:他们会觉得这么多年来,辛苦供我读书,是希望我能到外面闯荡一下,在大城市里面打工,或者成为美术老师。我在村里面工作,乡亲邻居最初也会说闲话,说我整天在家里究竟在干什么。现在他们的看法都改变了。
广州日报:万一创业失败了怎么办?
叶建基:从来没有想过会创业失败。因为每做一步,每接一个项目,都在思索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广州日报:会羡慕那些在城市工作的同学吗?
叶建基:暂时来说,同学还比较羡慕我现有的小成绩。
广州日报:创业会影响谈恋爱吗?
叶建基:我已经有女朋友了。女朋友很理解,在我工作的时候,女朋友从没有抱怨过。
出品:广州日报五号楼工作室
统筹: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黄蓉芳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叶碧君、黄蓉芳
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李波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程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