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思维问题,包括我们的情况和成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做一个项目失败的时候,有些人会把矛头指向外界,比如合作方不给力;运气不好;顾客太犀利等。内向的人会总结自己,哪些方面没有做好,从策略的选择到战术的实施,哪些问题出了问题;内部沟通和对外服务是否顺畅。内向的人很快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东山再起。抱怨者只会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话题上继续抱怨。看似行为问题,其实是深层次的思维问题。
在我们茶叶行业,除了大公司大品牌。其实是无数小茶店组成的网络,是天然的江湖。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小老板选择开店的思维模式,以及从产品和店铺的肤浅选择中获得的思维逻辑和赚钱模式,希望能找到一些成功思维的线索,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家找到一些正确的思维和灵感。大企业就像社会的心脏,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大企业。微型企业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如果毛细血管不健康,也会拖垮身体。
在大多数城市,最常见的是茶馆。茶馆一般根据泡沫的多少来卖茶,主要是打造一个商业娱乐平台。由于喝茶的人是来谈事情或者打牌娱乐的,而且重点不在茶本身,老板一般不会把重点放在茶上,经常会在附近批发一些常规茶。我们把这种茶馆归类为商业茶馆,商业茶馆赚钱的逻辑在于商业而不在于茶。商务茶室最关键的部分是选址,如果选址正确,基本上是成功了一半,比如中央商务区,或者靠近一些政务中心,高端住宅区。总之,是商务需求较高人群的聚集地。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非常独特的运营模式,那就是老板人脉广,开茶馆只是一个方便的事情,带来的是强大的人流,总是有求必应,因为其他领域别人要他,还是得给面子,所以开活动的时候会收回成本,属于变现资源,不可模仿。
在城市和茶市的各个角落,几十平米的小茶店比较常见。主要零售各种茶叶,就像茶叶杂货店一样。不管买什么茶,基本都能满足。这家茶叶店生存的秘诀完全取决于老板的敏锐度。因为茶叶的流行趋势是不断变化的,老板必须随时关注市场趋势。如果花茶容易卖,就要马上多买花茶。如果红茶受欢迎,那就要马上穿上新产品。顾客不会做不必要的思想工作,他们喜欢什么就卖什么,总是跟风。风险最小化,基本没有库存,流动性很强。我们把这样的小店叫做茶叶超市,主要看老板个人能力,很难复制建立自己的品牌。由于没有对茶叶进行系统细致的管理,很难获得特种茶的复利回报。
自从“定位”理论在中国流行以来,许多细分的专业茶店开始兴起。比如专业绿茶店、专业普洱茶店、专业红茶店、专业岩茶店等等。我们也同意专卖店的做法。虽然很多没有合适品味的顾客一开始会迷失,“少即是多”,所以我们不可能被所有顾客认可。价值观相同的客户更忠诚,能带动客户自我介绍。如果是生意,
5" mention-index="1">普洱、黑茶类等不过期的产品,不但能最大程度减少损耗,还能享受每年溢价的复利。一般有保质期的茶叶一旦过期就作废,而无保质期的茶叶,就算卖不出去,经过时间的陈化,反而口感更加,利润也就更高了,这些都是老字号茶庄生存的秘诀,新茶养客,老茶赚钱。最近几年,各种大师的神奇模式在所有领域疯传,在各种自媒体封神。大师的话基本无法反驳,比如“模式才是一切,再好的产品卖不出去等于零,再普通的产品都能通过合理的模式卖出去,你有好的产品,不懂模式被比你差的产品打败是不是非常冤。”所以,大师的代言人就会告诉你,只要你学习了大师的商业模式,那么就没有你卖不出去的产品,而且这个课程基础版只要几千元,学习一次,改变一生。其实我也学了几次,还是没有改变,大师说我天资太愚笨了。大师的精髓基本就是在开店之前做一个完美的PPT,俗称商业计划书,把投资回报率做到完美,把商业逻辑写到无懈可击,在请律师写一份完美的投资协议书。然后就不断开商业推介会,假如开一个茶叶店需要100万,那我们找100个人,每人投资1万,给1%的分红股,还给一些消费代金劵,但没有任何股东权益,我们是不是已经无本启动,根本没有任何风险,而且还绑定了100个有实力的消费性股东,完美闭环。这一招我们是一直不敢用,聪明的同学可以试一试,我们还是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认为实体店也会逐步使用高科技为茶叶店赋能。最基本的就是客户的数据化管理,后来还要更深度的细分客户,比如针对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配茶建议,胃不好的建议喝熟茶,有糖尿病的建议喝古树生茶;年轻女性建议喝红茶等等。这些建议一定是基于对客户的长期了解,通过充分的沟通,根据客户的口感和身体情况尽可能配置最合理的产品,帮助客户达到最好的体验。这些都需要医学的进步,对茶叶做更精细的研究,帮助茶叶作出专业的结论,让饮茶更加科学。
我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从开一个小小的茶叶店就有很多种选择,如果把这些选择结合一下,又会产生更多的组合式选择。而且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观念、资源、经济实力都不同,所做的选择也会不同。但作为创业者,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在奔跑中调整姿态,一开始的选择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但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找到最适合我们的经营方式,对于新的模式我们也不排斥,创业就是把1+1大于2证实的过程。只有我们创造了对别人有用的价值,我们才会有价值,否则就是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