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上海大学创新项目,上海大学创业人生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两张皮”,水火不容,脱节?不!上海高校解决了这个问题!

先看好消息:

近期,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案例频频见诸报端: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3篇论文入选优秀学术论文(国内20篇),1个项目入选最佳创业项目(国内10篇),2个项目入选最佳创意项目(国内20篇);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上海高校获得4枚金牌,上海获得优秀组织奖;4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第五届“汇创青年”——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优秀作品展在尚洁Loft长宁俱乐部展出,成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学生文化创意创新”知名品牌.

这些只是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海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贯穿全过程,取得显著进展。

上海创新创业教育的八大任务

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后备队伍和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少先队员和生力军。

2016年,上海发布《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明确提出大幅提升学生对经济社会贡献的总体目标。"

上海各高校相继制定出台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市30多所高校成立了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教育行政、学生工作者、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近20所高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等专业机构,举办双创教育实验班。

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上海积极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修订人才培养计划。

2018年发布《上海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一流本科建设试点方案》,指导高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实行弹性学制,设置双学分,建立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二是打造线上线下黄金课程。

引导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市级重点课程、一流课程等专项支持创新创业

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示范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向深入。2016年以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6所高校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相继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10所高校入选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济大学成为2018—2022年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秘书长单位。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理论脱节问题,上海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一是夯实双创实践基础。


自2007年起实施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已构建形成国家、市、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近5年来,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累计近2万项,入选国家级项目8000余项,参与学生数十万人。每两年举办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展示各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交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上海高校国创项目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屡获优秀学术论文、最佳创业项目、最佳创意项目等荣誉。上海交通大学《使命驱动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上海理工大学《“三结合、三递进、三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是共建共享实践平台。


加强高校实验室、训练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知识服务平台、智库等建设,推动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等科技创新资源向在校大学生开放,加大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向全体学生开放力度,并把高校相关资源的开放共享情况纳入上海高校分类评价考核范围。加强政府引导,在全市建设300余个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实习实践平台。高校成立500余个双创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


三是搭建双创展示平台。


自2016年起举办“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旨在打造校园创意、创新与文化产业园区对接的平台和桥梁,吸引上海及长三角高校数百万名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征集大学生文创作品上万件,已成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学生文化创意创新”知名品牌。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六届大赛上海高校近6.6万个项目、25万名学生参赛,获得国赛金奖19项。为切实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市教委每年支持举办近30项市级上海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从今年年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排行榜(本科)来看,上海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八,另有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5所学校进入Top100。


四是强化双创师资队伍。


要求高校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认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时计入教学工作量,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任务和业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推动高校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全市高校双创教育专职教师700余人,兼职导师5000余人,217名导师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次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


为进一步加强创业政策保障,上海积极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一是健全创业政策环境。近年来,上海在财税、融资、审批、培训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支持措施,构建形成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支撑体系,覆盖创新创业各环节、全流程。比如:在创业场地扶持上,明确要求各类创业园区为进入园区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租金优惠等扶持;在初创期扶持上,根据吸纳就业情况给予专项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


二是完善创业孵化网络。依托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由科技、教育部门每年共同投入1亿元,以公益股权投资形式和免息债权资助模式,专注扶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符合申请条件的大学生创办企业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资助。截至2020年9月,已累计资助3006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金额近7亿元,涌现了“泰坦科技”、“饿了么”、柏楚电子、爱回收、精智实业等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


“十四五”继续深化改革


敢闯的素质,会创的本领,家国的情怀,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范式的深刻变革,这是教育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期待。


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人才,“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引导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高校人才培养范式变革,面向全体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