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保持在第78位,评分较往年有所提升,尤其在执行合同方面居世界第5位,位置领先。中国在开办企业方面较2016年上升了34个位次,时间大幅缩短,做到了优化改革。营改增利好政策为民营企业减负,改变了经济结构,优化了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受良好、预期乐观、信心十足。其经营信心有所回升,指数提高了10个点。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均为大型企业最高,中型企业次之,小微型企业最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最高,私营企业次之。
2017年11月,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在企业首脑沙龙上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中,50.7%的企业家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走势呈“L”型增长,已触底,并将较长时期处于中速增长。关于对企业发展的评价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家预计2017年是盈利,利润比上年增长,并会在未来两年加大投资力度。
民间投资有所回升
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信心有所增强,但民间投资增速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1-12月,全国投资同比增速7.2%,民间投资同比增速为6.0%,比全国投资增速低1.2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2017年东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速最高,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增速最低。对比各地区全国投资增速与民间投资增速,仅西部地区全国投资增速高于民间投资增速4.6个百分点,其他地区民间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投资增速水平。
分产业看,2017年第一产业民间投资增速最高(13.3%),其次为第三产业(7.7%),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速最低(3.8%),远低于6.0%的全国民间投资增速。对比各产业民间投资增速与产业全部投资增速情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分别比产业投资增速高出1.5、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增速比产业投资增速低1.8个百分点。
民企海外投资迅猛增长
报告指出,自2003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实现了连续14年的增长,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5.3%。
在中国对外投资增长过程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但增长率逐年降低,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地位日益凸显,增长率持续上升。到2016年底,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亿美元的存量中,非国有企业占45.7%,其中民营资本对外投资占比实际可能达2/5左右。从投资者成分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达到2.44万家,私营企业数量爆发式增加到6382家,占比26.2%。
从投资行业看,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几乎涉及所有的行业领域,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牧渔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业,也有少数大型民营企业在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矿产等行业有重大投资。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在“一带一路”影响力排名前50名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2%。在投资东盟方面,民营企业作用尤其突出。2003—2015年投资累计,民企为183项,亿美元;国企为65项投资,亿美元,其中有5年民营投资大于国企。
据商务部统计,民营企业主导的产业园区占多数,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已经与正在建立的产业合作园区有80个左右,累计投资超过240亿美元,入区企业1500多家,为当地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
民企在新兴产业崛起
报告指出,2017年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产品新服务快速成长,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新旧动能也在不断加速转换,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金融科技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这些领域成为2017年投资并购热点。目前,支付、信贷、理财投资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正引领全球,无论是从用户的数量、交易额的规模、交易的频率都是全球领先,并涌现一批典型的公司。
在大成企业首脑沙龙针对企业家的问卷显示,75.8%的企业家认为,《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69.4%的企业家认为,弘扬企业家精神可以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64.5%认为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1.6%认为可以改善社会舆论对企业家群体的误解和偏见;50%认为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精神。此外,民营企业还希望政策能够调节金融和实体之间的不平衡,更有力地扶持实体经济,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完善我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