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我和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毕业十年左右几乎同时抑郁。
听起来很有趣。
因为困扰我们的恰恰相反。
他是公务员,郁闷的是感觉自己这辈子一眼就能看得到头。
我在一家私人公司,郁闷的是感觉自己不到退休就根本看不到头。
所以每当我们谈论它的时候,我们聊天的风格是这样的。
也许这是个巧合。
在互相说“SX”的“安慰”下,我们真的中和了下两个人的情绪,没有让事情发展到发烧就离开了。
但直到现在,各有各的不情愿。
从读书到就业,是一条通往五叉阶段的单行道。
你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去国企,去私企或者创业。
但如何选择,我想我们的经验或许可以给迷茫的大学生们一个参考。
我先说说他。
大学毕业后,我们都去了国企。
只是我去的国企是行业龙头,待遇不错。
他去的国企虽然也是上市公司,但赶上了工业经济周期的低点,实现了平均效益。
生产型企业的生活,远不是什么业余活动。
在工厂里吃住,遇到一只老鼠都是公的。
要想从郊外进趟城的话,还不如从北京到石家庄方便。
所以,在对比了收入和生活后,他刚上班不到三个月,在所有领导的挽留下,他卷起铺盖回了老家。
说要考公务员。
说实话,当时我们趁着职业稀缺,没有人看重公务员的收入。
不过,在他看来,公务员至少比企业里的人稳定体面得多。
不管一个月收入多少,至少旱涝保收。
坦白说,他考公务员不容易。
作为一个能把文曲星用成只有游戏这么一个功能的人,他在大学四年里,拢共挂过19门课。,
所以当时我还调侃他说:“如果你能考上公务员,我就辞职考麻省理工,留在国外。”。
然而,笑话就是笑话。从内心来说,虽然我们不太看重公务员的收入,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兄弟们能事事顺利。
74" />三年后,他终于考上了公务员。
虽然工资一般,工作也忙,但我终归是不用再三天两头地接他父母的电话,替他打圆场了。
说实话,刚考上公务员的时候,他还是挺上劲的。
也可能是闲得太久了,所以分内分外的事是一样都不少干。
跟大学时那个能跟床融为一体的他,简直不像同一个人。
不过随着这些年待遇的提高,和科级身份的落定,他却疲态尽显,感觉日复一日的工作就像是在熬日子。
还一度怀疑自己用了三年时间考公务员,到底是不是个正确的决定。
甚至有时候一本正经地跟我坐下来,说是一眼就看得到头的人生没啥意思,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进企业。
说是30多岁的年龄,如果再不拼一把的话,这辈子可能就没啥机会了。
我能理解,这确实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但还是觉得这有点太过于“凡尔赛”了。
因为在当时,刚好是我从国企跳到私企后的第八年。
而且每天都在为了和他完全相反的理由,而天天心神不定、坐卧不安。
回想当初从国企跳到私企的时候,我也是抱定了大显身手、凭本事吃饭的念头。
而且起步也不算慢,29岁就干到了两百多号人的公司高层。
说实话,当时在同学里,我还算是佼佼者一般的存在。
但是也可能是被我“方”的,也可能是私企本身就变数颇多。
自从我走到了高层准备拿高薪了之后,老板的步子就越迈越大,不断进入压根就不了解的新领域,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而决策,也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失误。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按照古人的话说,那就是“赔得跟孙子似的”。
虽然这事是真怪不到我头上,但我还是非常慌。
因为要是哪天公司没了,我就又得重新再来一遍了。
要是下一家再不行,就还得重来。
虽然工作了多年后,我在经济上和人脉上也都积累了一些。
但老这么飘着,得到什么时候才能算一站呐!
而且在这时候,我那些在国企的同学至少也都走到了中层了。
而考公务员的那些,也基本至少都是副科了。
除了比他们自由一些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对比下来,这事落到谁头上能不心慌呢。
大学毕业十几年后,我和我的同学们都陷入到了一个“互相羡慕”的循环中。
国企的羡慕公务员压力小,公务员羡慕私企自由收入高,私企的羡慕国企和公务员的稳定。
但平心而论,虽然谁都向往自由,但其实谁心里都知道,国企和公务员才是更好的选择。
远的就不说了,光是去年的一场疫情,不就把体制外的脆弱展露无遗吗。
在我看来,如果有条件考公务员或者去有发展的国企的话,还是应该重点考虑的。
一方面,是因为私企虽然想象空间大,但谁都不想在成家立业后,依然提心吊胆地为前景担忧。
另一方面,是如今的国企和公务员,其实都有让人一展身手的空间。
至少,也可以为你提供足够高的安全垫。
所以大学生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还是得客观地审视自己。
究竟是真有打拼的不灭热情,还是年轻气盛的一时脑热。
究竟是有一鸣惊人的真才实学,还是空有热情的用爱发电。
但无论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也请勇敢地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去争取选择下的最好结果。
毕竟,当你走出了校门后,就一定要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