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基础设施正从商品供应链扩展到服务供应链,并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供应链新阶段,进一步降低社会成本
➤作为生命健康时代的“新基建”,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产业正在迎来又一轮暴发式发展契机
➤针对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困难,应强化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降低转型门槛
2020年,一场席卷中国乃至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透过疫情层层云雾,经济、产业的发展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带着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采访数十位头部企业负责人、专家后发现,数字化、智能化、健康化加速态势明显,一些新兴产业正处于暴发前夜。
三大趋势昭示“后疫情”时代新机遇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倒逼下,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向数字化、智能化、健康化加速转型的态势。
趋势一:数字化加速推进
北京春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互联网生鲜电商企业,2019年公司网上日订单量约在5000单。公司CEO王昕怎么也没想到,春节过后,疫情下网站日订单“爆单”近十倍。平台借势同西贝、眉州东坡等餐饮企业共同开发半成品,缓解了餐饮企业的巨大压力,也因味道正宗获消费者好评。
疫情来袭,社会运行相当程度上依靠“在线化”,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加速融合——在多年互联网基础设施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无论是消费端还是产业端,无论是娱乐、购物还是教育、医疗、办公,都在快速调整,加速向线上融合。
“疫情全面加快了各个产业线上化的步伐,有助于产业互联网能力的提升,打开了新的产业方向。”复星国际联席CEO兼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认为。
猿辅导在线教育联合创始人李鑫说,今日4G覆盖全国、5G方兴未艾,让很多“不可能”通过在线化成为可能。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认为,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巨大作用。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
“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是这次危机中很多商家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的重要法宝。”北京大学教授陈春花说,“17年前非典发生时正与互联网泡沫重叠,危机过后互联网得到暴发式增长。这次如果每个行业都‘在线更新’一遍,发展潜力将充分释放。也许再过10年看,会冒出一批新的行业领袖来。”
趋势二:智能化势不可挡
从红外热成像无接触快速测温到辅助诊断技术,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疫情追踪到智慧医疗,从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到远程办公,在这次战疫中,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大放异彩,智能化手段成为有力武器。
在武汉光谷关东街、佛祖岭街、九峰街及花山街,社区利用“机器人”随访系统自动拨打辖区居民电话,询问记录住户发热、接触史等数据,生成表格,反馈给社区;在沈阳,新松公司生产的服务机器人,通过无线路由器接收指令,为患者送饭、送水、送药,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机会,节约大量防护用品;在安徽,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为其覆盖的省内基层门诊病历提供在线分析,为卫生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搬至微信,创新“压缩审批”“不见面审批”等模式。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指出,此次疫情防控大量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充分说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和实践积累,已经越来越商业化、市场化、普及化。随着未来疫情结束全面复工复产,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与制造、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趋势三:健康化势在必然
戴口罩、分餐制、健康码……疫情之下,健康成为人们的首要关注对象,未来行业及用户的消费习惯向“健康化”方向转变。
疫情中首当其冲的餐饮业已率先行动。近段时间,多地发出健康饮食倡议,号召餐饮企业推广分餐制,并采用公筷公勺制或双筷制。
咨询公司尼尔森发布的关于《深度解析疫情为零售行业带来的危与机》报告认为,疫情过后,消费者对公共卫生的关注会上升。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为,未来所有的产品都将走向健康化,不仅仅是常规的医疗健康类产品,其他诸如住宅、出游、保险等行业,都将与健康相结合。
上海一家商场的网络直播活动现场(5月9日摄)
六大产业的历史变革到来
任何产业只有不断进化,才能够在快速转型中生存下来,引领未来。
从传统电商到“直播+”,从普通的在线问诊到AI诊断、影像识别,从智慧城市到AI辅助决策……疫情之下,趋势之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加快迭代更新。
受访企业家和专家认为,在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健康化的趋势下,以下六大行业将在疫情后发生重大转变,进一步迸发出增长潜力。
——电子商务领域将进一步深度渗透,线上销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1月20日至2月28日疫情最吃劲的时间,仅京东就累计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2.2亿件、超29万吨的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食品。淘宝数据显示,2月以来每天新增的淘宝店数量达到了3万多家。
眉州东坡、真功夫等线下餐饮企业,居然之家、银泰百货的品牌专柜,内联升、同仁堂等老字号,乃至一位位乡长、县长为家乡产品代言……许多行业都开启了直播卖货。
业内表示,线上购物加速普及的背后是无接触配送等服务和物流技术的支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数据中心研究部工程师吴美希说,5G、边缘数据中心等技术的不断提升,还将催生“无人零售”“无接触批发”“智慧商店”等新的销售形态。
——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习惯将在疫情后得到保留,成为教育、工作新常态。
疫情期间,上亿师生被连接到同一块屏幕上,“云上课”让教学从线下教室搬到了线上直播间。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有超过3亿人远程办公,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李鑫认为,疫情让全民对于在线教育的关注度骤然提高,带动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庞大的免费直播课用户体验到在线学习趣味性、个性化、高交互等新方式……
ZOOM、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疫情下不少人都认识了这些新工具。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认为,相比传统会议,线上会议的效率更高,现在国内疫情走向平稳,但这些新培养出的用户习惯却会长期保留下来。
——智慧城市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制度设计,去伪存真。
在北京,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后,“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系统”同步上线,将医生的单日病历录入工作时间节省了近2小时;在杭州,政府部门“轻量化”资源整合、公开数据,拓展建设政商“直通车式”在线服务系统,更精准、更直接地为企业主动提供服务;得益于平台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电子证照系统,以及卫生健康、民航、铁路等防疫信息互通,微信和支付宝的“健康码”在各地迅速推广。
然而,疫情也暴露了智慧城市不够智慧等问题。“花大力气建设的智慧城市,面临疫情考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说。
人们期盼智慧城市成果进一步下沉,推动新技术新应用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相融合。作为领跑型大数据企业,千方科技董事长夏曙东认为,智慧城市将在未来发展中逐步提升。
“相信下一步,这些变革和政策引领都将加速,中国发展的理念、流程、模式和技术,将引领世界。”他说。
——智能工厂等产业互联网成为创新发展新的动力源,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将得到重视。
连日来,联想位于合肥的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厂内,不到一秒钟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下线。依托智能排产系统和原材料管理系统,2000多种零部件能够在1.5小时内配齐,全面支撑了80%产品的高效个性化定制生产。凭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摄像头、传感器和现场生产系统协同作业,把产品的出货终检不良率控制在业界领先的万分之八以内。
疫情之下,工业互联网率先实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认为,多数制造业企业通过疫情深刻认识到,要抛弃落后产能,摆脱传统人力手工对产能和效率的束缚,确保企业的生产和运作不会轻易受到疫情、事故、人员变动的影响。
腾讯优图实验室工业AI项目负责人黄亮表示,疫情之后,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和应用推进将会加速,而工业制造和服务过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环节被重构和优化。
——从商品到服务,智能供应链进一步降低社会成本,部署将显著加速。
当前,供应链基础设施正从商品供应链扩展到服务供应链,例如通过线上服务为慢性病患者解决断药求助问题,线上平台联合线下药房可提供30分钟药品配送上门服务……
京东智能供应链首席科学家申作军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很多国家都在加速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整合,并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供应链新阶段。
世界经济的分工模式,正由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向基于要素优势、技术优势的供应链分工转变。参与全球分工的跨国企业正逐步围绕智能供应链的创新和应用,重塑全球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形成新的互惠式依存关系,带来供应链协同效率的大幅提高和供应链成本的显著降低。据专业咨询机构评估,智能供应链整体能够推动企业收入增长10%,采购成本下降20%,供应链成本降低50%。
——大健康行业领域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互联网医疗和基因产业蓄势暴发。
疫情期间,上海联影紧急供应近400台CT和DR设备,为武汉70%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传染病区提供设备支持,为一半以上的方舱医院提供CT;在湖北方舱医院,腾讯觅影AI辅助诊断技术助力新冠肺炎CT筛查,几秒钟就能完成对数百张CT影像的AI判定,1分钟内就能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大幅提升检查效率;微信、支付宝、丁香园、新浪微博、好大夫等均上线在线问诊平台,各地定点医院也开设了线上问诊服务。
政策喜讯不断传来:3月以来,互联网医疗被首次纳入中央级医保文件,有关部门明确发文支持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春雨医生CEO王羽潇说,从线下诊断到线上诊疗,从各项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为药物研制提供技术“护盾”,医疗行业的改变正在提速。
3月30日由华大基因设计和组建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实验室“火眼”在文莱正式运营;4月20日“火眼”实验室在塞尔维亚落成;4月26日沙特阿拉伯与华大基因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6个大型实验室……在这场席卷世界的战疫中,基因行业通过提供国产化测序设备和技术、检测试剂盒等,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计算机和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新基建”,基因就是生命健康时代的“新基建”。经过疫情洗礼,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产业正在迎来又一轮暴发式发展契机。
4月17日,江苏靖江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机器人生产线上作业韩瑜庆摄/本刊
五方面政策培育新兴产业释放经济潜力
怎样才能未雨绸缪,更好迎接“新冠之后的世界”?业内专家指出,各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升级进程被疫情提前激发,也倒逼我国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加快调整。
为进一步释放经济的巨大潜力,促进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受访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新基建”的顶层设计,做好落地的细节工作。一些专家建议,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顶层设计,贯彻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新基础设施的政策理念,一方面要加大覆盖范围,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优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技术研究部副主任池程建议,建立协调机制做好统筹协调,提高跨行业、跨部门之间合作力度,共同制定推进路线图,尽可能地开放数据与平台,避免盲目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同时要精准定位新型基础设施“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
二是针对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医疗大数据保护。联影集团品牌与市场战略中心CEO俞晔珩说,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是关乎民生健康与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为真正打破数十年来国内市场被垄断格局,建议国家帮助国产重大创新设备快速走向市场。同时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医疗设备储备与技术平台建设中,加大与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医疗大数据保护力度。可在全国范围建立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区域智能筛查与分级防控体系,从根源上避免数据泄露、外流的风险。
三是加大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陈启宇建议,重新审视互联网条件下的医疗服务体系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可通过加快推进医生备案开办全科或专科诊所制度落地,尽快构建和完善基层家庭医生运行机制。
王羽潇表示,希望出台相关政策,打通互联网医疗平台数据与医院数据共享,以互联网问诊实现真正的“家庭医生”作用,发挥商业健康险在补充社保方面的价值。
作为领跑型教育企业,好未来关负责人期盼“互联网+教育”的体制创新。建议鼓励优秀学者以直播方式给孩子上课分享,通过将网络授课次数及时长作为国家高级专业人才各种奖章评比的加分项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向青少年提供更多线上学习资源。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普惠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针对在线教育课程进行质量认证,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四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普惠型云服务等支持政策。伍浩认为,当前不少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有的还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
针对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困难,他建议,要搭平台降门槛,重点是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强化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降低转型门槛。同时,要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五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引领互联网新变革。互联网技术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转为与实体经济密切结合的产业互联网,当前应从国家层面加速推动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提升基础性技术能力,建立产业互联网生态。同时,要通过数据智能驱动制造业变革。乔健建议,应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创新增长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航船稳定向前,穿越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格局和周期。(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斌 郭宇靖 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