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黑龙江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黑龙江将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的,最高可申请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贴息。(6月22日《中国教育报》)
根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高涨,近9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其中26%的大学生有强烈或较强的创业意愿。这显然释放出了一种积极信号。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缺技能、缺资金、缺信息”等瓶颈难题,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效益。基于此,黑龙江出台扶持政策,如大学毕业生创业,最高可申请30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显然具有示范意义。
据统计,预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840万人。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今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社会压力,特别是就业创业难,成为阻碍他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一道鸿沟。从长远来看,落户对人才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真正构筑产业聚集能力,产生核心竞争能力,拿出支持人才发展创业的政策才是关键。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注重服务民生,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才培养、青年维权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为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务。
特别是,在大学毕业生创业方面,需提供资金、技术、风险教育等全方位的支持。事实上,即便是有创业的热情,政府也给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还需要有某种技术,特别还需要市场这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市场经济最大的特性,就是以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获胜,在公平交易的时代,购买者并不因为你是毕业生等弱势群体,就对你的产品有特别的关爱。到时,如果产品没有地方要,或价格低而成本高,这样的创业就会失败,不仅得不到效益,反而会劳民伤财。
可见,扶持大学生创业,“扶资”更要“扶智”。首先,破解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积极深化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着力加强对大学生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小额贷款扶持大学生创业;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金融机构与创业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积极搭建多种平台,营造宽松环境。比如,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知识技能培训、相关的经营管理、创业技能技巧、创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性服务,在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支持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更重要的是,要对大学生创业进行风险教育。有数据指出,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因此,要让大学生对创业失败,有必要的经济和心理准备。在创业问题上,一定要量力而行,在有创业意识的同时,要认识到创业的不易;对创业的形式,也要有更多的理解,不要为了追求好看,一定要上什么规模,上什么档次。比如,从统计学角度看,10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也是千分之几。而如果不成功,则对个人的生活、身心、甚至家庭都产生不利影响。这不仅仅有本身的素质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给的政策环境问题,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