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昆明四大新兴产业规划敲定2020年总产值将达1850亿元

原标题:2020年总产值将达1850亿元

李静/制图

李静/制图

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转型期,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升级和优化配置对于推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一个关键环节就看产业政策创新能否把握准了时、度、效。

《昆明市“188”重点产业实施意见》确定了昆明市重点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政策和项目,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的创新思维。在新的发展阶段,围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目标,全面打造产业布局升级版的工作已进入关键环节。

所谓“188”重点产业,是指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8个工业产业和8个服务业。其中,8个工业产业包括化工产业、冶金产业、非烟轻工业、烟草及配套产业4个传统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4个新兴产业。9月28日的《开发区周刊》对化工产业、冶金产业、非烟轻工业、烟草及配套产业4个传统产业做了详细解读,今天,我们重点解读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4个新兴产业: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55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4大新兴产业到2020年总产值将达到1850亿元。

先进装备制造:构建“一核一极一源多点协同”格局

日前印发的《昆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提出,将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业“一核一极一源多点协同”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将昆明打造成为我国西南及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地之一。

《规划》从总量规模、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企业培育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总量规模,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从而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0亿元;产业集群,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百亿元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端电力装备等领域形成一批十亿元级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企业培育,培育形成1—2户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3—5户50亿元以上、10户1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目标明确的同时,《规划》提出,今后5年的发展重点是:突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两大支柱,做大做强高端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农用机械和生物资源加工专用设备、重化矿冶设备与工程机械等四大特色装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通用航空两大新领域装备,提升高端铸锻造、生产性服务等产业配套与支撑能力,加快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此外,还将推动各类投资项目49个,总投资约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拟完成投资亿元,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亿元。

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明确,将强化滇中新区和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综合承载能力,加强近郊县(市)区产业配套支撑能力,以工业园区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企业退城入园,打造“一核一极一源多点协同”的空间布局,即以昆明经开区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核,以嵩明杨林经开区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极,以昆明高新区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源,以晋宁工业园、富民工业园、海口工业园、宜良工业园、寻甸特色产业园、安宁工业园、空港经济区等园区协同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地。

针对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和当前产业薄弱环节,《规划》还提出,将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与提升工程、科技支撑与创新驱动工程、军央民三源融合发展工程、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工程、招商引资质与量提升工程、面向国际的市场拓展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为抓手,推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其中在面向国际的市场拓展工程方面,将鼓励昆船集团、云内动力、中铁高新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展工程承包、设备供应、异地建厂等多种形式的跨国经营活动,探索形成以“工程承包为引领、以设备供应为支撑”的企业组团走出去模式。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呈现市场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全市装备制造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56%。

生物医药:加快构建“1+3+N”产业新体系

“加快构建以中药(民族药)产业为支柱,以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导,以健康产品及服务为延伸的‘1+3+N’产业新体系。”日前印发的《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明确提出,力争将昆明打造为独具云南特色、立足西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服务及商贸中心。

《规划》从总量规模、创新能力、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总量规模,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88亿元;创新能力,新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打造一批专业领域的孵化平台;产业集中度,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40家,百亿元领军企业(集团)达2—3家,打造1个西南地区具有全国影响力并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中药材交易平台;品牌影响力,培育5个以上10亿元以上大品种、10个以上5—10亿元品种、25个以上1—5亿元品种,争创2-3个中药(民族药)驰名商标。

重点发展领域,《规划》提出,将立足本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以中药(民族药)产业为支柱,以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导,以健康产品及服务为延伸的“1+3+N”产业新体系。其中在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方面,将支持创新中药(民族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到2020年,中药(民族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00亿元。此外,《规划》还梳理出各类投资项目61个,总投资约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拟完成投资亿元,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亿元。

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的同时,《规划》还明确,在空间布局方面,将建设形成“双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格局,打造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大园区。其中,“双核”是指依托高新区马金铺片区打造高端研发制造核,推动建设医药产业园、科技创新园、基因科技园、医疗器械园4大产业园;依托空港经济区打造综合生产贸易核,打造集生产、贸易、物流为一体的国际化医药产业园。

此外,《规划》还提出,将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工程、“互联网+”医药工程、优势品牌铸造工程、招商引资落地工程、市场深入开拓工程等六大工程,并从建立生物医药统筹协调机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方式、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广阔、关联带动作用突出等特点。“十二五”期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83.1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41.5亿元(2015年全市“4+4”产业分类调整后新统计口径的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为205.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1.2%,占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近60%。

新材料产业:打造国内领先的技术辐射高地

日前印发的《昆明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提出,将构建特色鲜明、协同配套、绿色低碳的完整产业链体系,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培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将昆明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制造基地和技术辐射高地。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十二五”时期,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材料体系,全市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8.57亿元,实现增加值41.35亿元,截至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并成立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0亿元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左右,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急需建设、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研究领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建成全国重要的铜、铝、稀贵金属研发及深加工基地和有色金属材料贸易中心。此外,还将培育年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企业2户、50亿元企业3户和10亿元企业10户,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8—10家。

明确目标的同时,《规划》还明确,今后5年的发展重点是,全力推进先进基础材料升级,积极培育壮大关键战略材料,超前布局前沿新材料新技术,以实现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和科技水平跨越提升。其中在超前布局前沿新材料新技术方面,将加快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室温3D打印、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等“十大技术和产业”发展,培育发展钛合金粉末、铁基合金粉末等3D打印材料,高性能超导线材、涂层导体等超导材料等,到2020年,前沿新材料实现产值20亿元。

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将以高新区为产业发展核心,提升优化经开区、呈贡、宜良产业发展带和晋宁、海口、安宁、富民产业发展带,构建“一核两带”的产业布局,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园区为载体,定位明确、聚散合理、分工互补,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空间布局体系。其中,“一核”是指依托高新区马金铺片区打造创新驱动核心区,重点发展金银铂等稀贵有色金属新材料、锗铟镓等特种金属材料,以及液态金属、超导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材料,以进一步提升昆明新材料产业综合竞争力。

此外,《规划》还提出,将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技术成果转化工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军民融合推进工程、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人才团队建设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并从健全产业推进机制、完善政府政策配套、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电子信息制造:“十三五”拟投资312.5亿

虽然电子信息制造业并没有专门的规划,但从此前印发的《昆明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不难看出,全市电子信息制造投资项目在“十三五”期间拟完成投资312.5亿元,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就全市信息产业的空间布局而言,《规划》提出,将发挥区域特色和集聚效应,引领发展呈贡新区、滇中新区两个信息产业核心区,提升发展高新区、经开区两个产业发展区,特色发展五华、盘龙、官渡、西山、阳宗海风景区等多个产业支撑区,构建“双核、两区、多点”的产业布局,形成聚散合理、分工互补的区域布局。

其中,滇中新区作为信息产业“端核”,将以空港经济区为主要承载地,大力发展智能家电生产、可穿戴产品制造、芯片及终端产品制造、云存储服务器组装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电子商务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逐步建立包括原材料配套、终端加工制造、软件应用、销售渠道在内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昆明经开区将以信息产业基地为重点,推进以光电子、金融电子、工业控制智能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向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

《规划》同时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实施各类信息产业投资项目45个,总投资约825.49亿元。其中,包括新型光电及信息材料产业化项目、红外与微光光电应用产业化项目、电子信息模块项目等项目在内,电子信息制造业共有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312.6亿元,“十三五”期间拟完成投资312.5亿元,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225.8亿元。

此外,《规划》还提出,积极承接国内外智能电子产品制造业向昆明集群化转移,以数据中心云计算带动服务器组装,以大健康带动智能硬件产业,以高原特色农业带动物联网产业,着力吸引一批大型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将推进智能电子产品制造业集群发展。“十三五”期间,昆明将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引进消费类整机企业、加工型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中心、区域总部等功能性机构落户,形成以设计为核心、制造为基础、关键元器件为配套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计算机、智能家电及可穿戴等新兴消费电子产品、物联网及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产品和工业控制智能产品制造等领域。到2020年,智能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307亿元。

目前,昆明市信息产业在特色领域的竞争优势也开始显现。依托有色金属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多民族聚集等优势,昆明已初步形成以光电子及配套、电子信息材料、特色行业软件及系统集成为主导的信息产业格局。微光夜视整机和系统、精密光学元件等光电子领域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远程医疗、旅游大数据、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业物联网等特色新兴领域开始发力。

“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有贵研铂业、北方夜视等8家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4家。”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组后的北方夜视已成为国内专业化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以红外、微光关键核心器件为主的光电夜视设备制造企业;南天信息成为国内专业生产金融电子专用设备的主导厂商,目前产品已全面覆盖国内各大银行,并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连续11次入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

“十三五”期间,全市信息产业将迎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国内信息产业转移、“互联网+”带来的发展动力等多重机遇,无疑为全省及全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记者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