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北泰创业

12月6日,贷款风险警示已经掀开了“天宝系财务危机”的面纱,加上随后传出的高管被刑拘的消息,“天宝系”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已经一览无余,但这或许只是开始。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得了一份“天宝系”旗下以北泰创业()为核心的“北泰系”2009年年底债务重组工作底稿,北泰创业最终发布涉及23.7亿港元的债务重组计划正是其中两套方案的结合。工作底稿还披露了被处置的长春白山4家私人公司处理价,与市场价相比等同于30%~80%的折价出售。

目前,北泰创业仍在进行清盘程序,处于港交所的除牌第二阶段。

  债务合计23.7亿港元?

北泰系重组工作底稿披露,公司及其香港子公司北泰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北泰汽车”)现存债务共计23.7亿港元(除特别标注外,本文货币单位皆为港元)。

北泰创业曾公告:“北泰工业和北泰悬架,截至2009年2月9日向中国国内银行贷款人民币余额分别约为人民币8.68亿元及人民币1.30亿元……北泰汽车应付银行及财务公司债务金额合计约为16亿港元。但是上述数字并未包括各家财务公司所申报有关2009年1月16日公告中针对提前终止远期合约的申索7.74亿港元。”换句话说,光北泰系公开的就有23.7亿港元债务,其中包括在内地的9.98亿元人民币。

北泰创业表示,截至2009年2月6日“集团之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不高于人民币3.35亿元”。然而,五个月前该公司中报(未审计)数据为,截至2008年9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亿元人民币。

2009年1月,北泰创业公布,自己或涉及一项2400万美元(约合)的远期合约损失,以及SIIG公司追讨亿元人民币的官司。但短短五个月时间损失近23亿元人民币的现金与存款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全系”参与还债

2009年12月,北泰创业公布了自身的债务重组计划。其中北泰创业的债务分三步解决:总共200万元的保证金用以偿债;在一年内解决旗下“特殊目的公司”――在工作底稿中显示为BVIa(离岸公司A),有可能是控制北泰汽车的――2亿元债务;从子公司北泰汽车和处获得补偿金用来还债。

而北泰汽车的债务也分为三步。首先,在一年内解决1500万元子公司BVIc的债务。其次,处置长春恒力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长春恒力)、长春恒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恒巨)、长春华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华汇)及恒巨铝业(白山)有限公司(恒巨铝业)用以还债。最后,用北泰汽车悬架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北泰悬架)及(伟业环球)5年内预计亿元的净现金流,或者处置北泰悬架及伟业环球60%股权的收益来抵债。

上述偿还计划由提供北泰汽车等额担保;北泰创业提供北泰汽车等额承诺;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天宝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权设定第一法定押记;北泰底盘100%股权设定股权抵押;伟业环球40%股权设定股权抵押。

自此,北泰系自上而下几乎全员参与还款,或处于被出售角色,或处于提供担保角色。

  贱卖资产?

在还款计划中,较令人意外的是北泰创业一年解决离岸公司2亿元债务,以及北泰汽车一年内解决1500万元子公司BVIc的债务。尽管北泰创业表示“集团之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不高于人民币3.35亿元”,但马上拿出2.15亿元的现金进行偿还依然比较吃力。在工作底稿中,这2.15亿元的来源包括向新投资者筹集2亿元,筹集完成后新投资者将持有其75%的股权,周天宝占4%,债权人占7%,公众投资者持有14%。

此外,1500万元资金则通过发行票据解决。1500万元的发行高级票据计划在2010年9月份终于尘埃落定,(离岸公司)认购了这部分票据。而2009年9月份,就此计划和北泰创业签订排他协议的成达公司出现在认购过程中,但成达公司事先曾付给北泰创业200万元的保证金。

资料显示,成达也是离岸公司,为BWI[京西重工(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有,BWI为京西重工之子公司,而京西重工又为首钢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首钢总公司持有其51%之股权。

此外,记者注意到,工作底稿中准备出售的4家长春白山公司都存在30%~80%的折价现象。截至2009年三季度(预测数),调整后长春恒力市场价约为2.40亿元人民币,处理价约1.79亿元人民币;长春恒巨为2.11亿元人民币和1.59亿元人民币;长春华汇为1.78亿元人民币和1.05亿元人民币;恒巨铝业为4525万元人民币和1012万元人民币。该系列估值市场价为6.74亿元人民币,而处理价为4.53亿元人民币,折让32%。

然而,上述4家公司中只有恒巨铝业处于正常生产水平,而恒巨铝业折让却最多。

北泰创业的复牌建议已经在2010年9月28日提交至港交所,目前仍在进行清盘程序,属于港交所的除牌第二阶段。

现在距离北泰系债务重组计划推行已有一年,但是筹集2亿元的新投资者和旗下资产购买方都未浮出水面,北泰系“债口脱险”的故事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