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内陆至欧洲班列货物运输代理的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商托克集团、在澳洲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工业地产集团嘉民集团……11月6日,20家涵盖商贸物流、总部经济、教育、生态环保、城市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董事长或CEO齐聚重庆两江新区,和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签下了总投资200多亿元的项目。
“作为重庆自贸区核心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诸多项国家改革试点的汇聚地,重庆两江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在签约仪式上,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从2010年新区成立时,第三产业增长值仅456亿元,占新区GDP的45.5%,到今年1-9月,服务业的增加值已近1000亿元,占GDP比重高达50.2%。他表示,服务业在两江新区的投资甚至超过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总和。
事实上,11月以来,两江新区还完成了两轮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项目的签约。共计100个项目的签约投资总额达500亿元,预计将建成或投产后将实现产值逾千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些项目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大数据、虚拟现实、生物科技、数字文化、互联网教育等多个门类。
两江新区正着力培养10大战略新兴产业。今年1-11月,两江新区签约制造业项目总投资810亿元,预计产值2400亿元。重庆工业正从传统制造业迈步走向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扎堆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已成为中国内陆的创新创业热土。
杨利华是四川广安人,早年在富士通打工,后来进入紫光集团,摸爬滚打多年后,成立了深圳前海深港半导体投资有限公司,如今回西部创业。
杨签约的项目是和两江新区管委会共同打造半导体产学研基地,一方面通过政府成立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的产业投资基金,另一方面辅以私募基金方式进行人才的培养和项目孵化、筹建半导体科学馆,建立先进封装实验室和特种封装实验室。
“干了半辈子半导体,算是一点梦想吧。”11月3日,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在他的游说下,华为、深圳海思、大唐半导体等公司里曾经的“盟友”都被拉了过来。毕竟,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大量军工企业的沉淀是半导体产业肥沃的土壤。
西南铝公司也是重庆工业的一块招牌。如今,这家中铝旗下的铝加工企业拟投资81亿元,在两江新区建设铝合金轻量化材料研究院和系列产业化项目。
摩帮作为重庆的传统制造业,曾成就了中国“摩托车之都”。但随着越城市禁限摩和大排量、个性化休闲摩托兴起,昔日“帮主”纷纷谋求转型,重庆航天巴山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巴山摩托车玩起了机器人,拟投资500万元,潜心研究XORT复合活齿传动机器人减速器的试制、测试及产业化。
重庆制造业的领头羊汽车产业更是加速转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在重庆鱼复工业开发区的长安汽车城,该公司专门辟了300多亩地,总投资10多亿元,计划生产66万套电池组和24万套电机。按照长安汽车的测算,两年半后,一块产值高达360多亿元的新蛋糕将诞生。
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企业才入得了重庆先进制造业聚集之地——两江新区的法眼。
“我们的单位面积产出强度是产值4200万元/亩,预计今年实现产值约15亿元,增幅达50%。”11月1日,伟巴斯特车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贺雷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因公司产能远不能满足西南片区汽车主机厂的要求,重庆工厂进行二次扩产,新增80万套产能。这家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天窗供应商,生产太阳能天窗和加热器。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大批工业产品如何出江、出海?为了早日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两江新区找到了中远海运物流集团。
“国际化必须拥有全球资源。现代物流最大的成本在海外,航线的经济性差就差在资源的整合能力。”11月6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总助、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重庆已经开通了到欧洲的渝新欧班列,但有痛点。海外网络如何建设?集装箱去了,回程货物如何调运?那是我们的长项。”韩骏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欧洲收购了多个港口。我们和重庆的合作也是偏重资产业态,供应链体系需要有‘核心资源。"他说。
据他介绍,作为该集团在两江新区首个“央企与物流深度融合”的股权合作项目,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供应链物流平台运营公司。合作初期,双方下设4个业务板块,包括成立跨境(区域)多式联运物流通道货代公司、大宗商品交割仓库、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及产业基金等。
建宜居宜游生态新城
9月,在重庆举行的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上,有不少顾问提出,和力度超前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相比,软环境和服务才是地处西部的重庆和东部沿海城市的竞争差距。
“我们正在洽谈引进三甲医院。”11月6日,重庆两江新区现代服务局副局长张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城市功能配套,尤其是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的聚集,将让重庆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去年,我们邀请第三方机构做过调研,一线和省级城市的外企和国际学校数量之比,重庆最低。”中投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震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11月6日的现代服务业签约仪式上,中投发展把私立高中英国阿平汉公学引入了重庆,这是该校在海外的第一个分校。“学校总投资12亿元左右,2019年建成后,满员是1500名学生,届时将以中国子女的教育为主。”他说。
看到境外高端消费品潜在的增长空间,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想到了依托运输优势,在重庆打造一个渝新欧新兴消费品全产业的园区。11月6日,该公司副总张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渝新欧铁路还可以运回房车、直升飞机、游艇等。“去年,我们就通过渝新欧铁路运回过德国房车,运回宝马摩托车好几百台。”她说。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已决定把西部综合性总部基地放在重庆,并利用3-5年,针对重庆山城的地貌特点,依托该院下属的建筑地下空间研究院、生态城市设计研究院等双创平台研究机构,为重庆的建设提供建筑领域的技术支撑和标准管控。
“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区,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中发挥核心和引擎作用。”汤宗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