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12日电(记者华晔迪)国家资金如何支持创业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以往的模式是,部委牵头,组织企业上报各种创新项目,再邀请多个层面的官员、专家开会评审,选出一些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由于权责不甚清晰,加之一些项目评审少不了人情和打招呼,结果是,为数不少的项目,钱投进去了,收效并没有预期理想,在一些层面广受争议和诟病。
这一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调研发现,一批国家层面的资金通过中央企业托管入股市场化创投机构的方式,投入大量新兴产业项目,有力支持和促进创业创新局面,市场化运作扶持创业“土壤”正在逐渐形成。
国家资金借道入股创业创新项目
在上海张江创业孵化中心,提供企业云服务的TEAMBITION公司,在最近一年多时间业务收入增长近三十倍,客户不乏中石油、中石化、新东方这样的知名企业。
创建初期步履维艰,很关键一步是获得一笔45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投入这笔资金的创业风险基金是戈壁盈智基金,负责人朱璘告诉记者,三年前募集完成的盈智基金规模3.5亿元人民币,用于发掘和投资互联网、智能硬件、生活服务等新兴领域具有高成长前景的初创型企业,TEAMBITION是该基金投资的三十余个项目之一。
并不广为人知的是,戈壁盈智基金3.5亿元资金中,“潜伏”着国家资金。据朱璘介绍,国家层面的引导性基金投入5000万元,加上上海市政府层面投入资金,国有资金占到整个基金的约40%,其余60%则来自于一些民营母基金及社会资本。
戈壁盈智只是国家引导基金投入的数百家创投机构之一。记者调研发现,财政部、国家发改委2007年2月出台的一项意见,决定拿出部分国家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截至去年年末,陆续投出资金已逾百亿元。
这些资金先是交给公开招标确定的受托管理机构,然后通过参股创投基金,以引导基金方式吸引其他资金共同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截至去年年末,国家资金参股的创投基金达213只,累计完成投资项目739个,完成投资138亿元。
在受托管理机构之一的中央企业国投高科,董事长郝建介绍,国投高科目前受托国家资金合计54亿元,参股创投基金达108只,算上地方配套资金和社会资金,这些创投基金募集资金总规模达304.11亿元。
“每只创投基金,国家资金投入5000万元,出资额在整个基金中占比不超过20%,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低于国家资金,剩下的由社会资金参与。”国投高科副总经理刘伟说。
这些资金用在何处?郝建介绍,国投受托参股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达425个,投资合计83.3亿元。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90%投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市场化运作构建中国创业“土壤”
记者走访发现,国家引导资金投入创业创新项目的运作方式颇为市场化。以国投高科为例,初期筛选参股创投机构时极为审慎,一旦确定就十分尊重机构专业化运作。“基金投什么项目,什么时候投,都由基金做主,托管机构不会过问。”朱璘说。
据记者调研观察,纯市场化操作的方式,一方面,国家、地方、民营多方资本参与,项目选择、基金运用与各方利益均息息相关,有利于资金规范化运作;另一方面,资金交给专业人士团队打理,更有助于发现真正具有技术优势、成长前景的项目和企业。
这些投资产生了什么效果?记者调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成效是扶持并壮大了相当一批具有高新技术和市场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
国投受托参股基金之一的上海千骥创投,是一家专注于制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创业项目的投资公司,现旗下拥有总规模3亿元的创投基金。
“有的项目还只是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介入。”专注制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投公司上海千骥创投董事长吴骏告诉记者,创投人专业化背景以及长时间专注于某领域的投资历练,决定其更擅长从初创项目中发现机会。
据介绍,同样有国家资金“潜伏”的千骥创投目前总规模3亿元的创投基金,已累计投资11个项目,平均增值都达到三倍以上,其中一家从事医疗内窥镜生产的公司初创期投入3000万元,仅仅几年时间市场估值已达10亿元。
多位创投人士向记者感慨,中国创业创新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将开创新的时代,更多有前景的项目将经由优胜劣汰脱颖而出。“这是最好的时代。”正如一位创业者所说:“公平的环境、市场化的机制就像一片丰沃的土壤,有了好的土壤,根本无需担心长不出参天大树”。
国家扶持助推创投人群体走向成熟
更利长远的是,市场化机制建立的同时,中国正在形成具有专业眼光的创投人群体。以千骥基金董事长吴骏为例,这位二十多年前的归国的医学专家,先后在国内从事过医疗科研、参与创建医药类企业、推动医药类企业海外上市,具有丰富的创投从业经验。
“相比扶持一批项目,更关键的是在国家资金运作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创投团队。”吴骏回忆千骥成立初期的困难时颇为感慨:医疗药品初创项目风险大,更多考虑盈利的民间资金很少愿意出资,正是国家资金投入成就这只基金以及投资团队。
多位创投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国家资金目的绝不仅仅只是赢得账面增值或收益,而是通过资金市场化运作,扶持新兴产业创业项目,促进全社会聚焦创新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最初试行创投计划时,就提出“市场运作、政府引导、规范管理、鼓励创新”原则,并强调要立足创新支持方式,探索建立政府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要立足专业化管理,促进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记者注意到,国家资金通过参股创投机构方式参与创业投资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孵化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
关于基金运作,下一步国家将把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基建投资资金等合并使用,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大型金融机构等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形成总规模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