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5公里长的新杨公路,直通杭州湾。路的东侧,特斯拉超级工厂、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基地,上海产业经济冉冉升起的数颗新星云集于此;路的西侧,大型传统制造企业、物流园也已深耕多年。同一条路上,一新一旧两种产业景象的对比颇具张力。
就在本月初,新杨公路“产业新星”的阵营中,又添了一员:君实生物临港生产基地正式落成启用,这里将生产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生物药,该药仅上半年,全国预销售收入就达到3.08亿元人民币,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今年以来,上海各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新兴动能正在蓄势储备。
类似生物医药这样,上海已持续耕耘、蓄势发力多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许多区甚至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被业内人士兴奋地称为已经步入“起飞通道”。
在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这无疑是今年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
(君实生物临港工厂)
一个药与一个梦
“我们产业园的展示厅,一个月内就接待了500多人参观,国内外做细胞产业的大公司,有很多都提出了落户的意向。”一边说话,张江细胞产业园招商中心副主任王极一边掏出手机,打开了一张楼宇入驻统计表。坐落于浦东新区半夏路上的张江细胞产业园一期,共有35栋商务楼,在王极的的统计表里,已经入驻的楼宇用黑色字体标注企业名称,正在洽谈的用红色标注。临近岁末,这张统计表里已经写满了红黑相间的企业名字,一眼望去,留给王极去“操作”的空间,已然不多。
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半年之间。今年6月,张江细胞产业园获得市科委批复,张江在全国率先树起细胞治疗产业的大旗,应者云集。王极说,这在意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细胞治疗兴起于本世纪初,作为新兴领域,世界各国普遍处于探索期,技术方面差距很小,中国的细胞产业基本与世界保持同步。细胞治疗因此被看作未来生物医药产业最大的机会,而张江经过20年的生物医药发展,具备了雄厚的产业基础,这里被很多企业认为是实现梦想的地方。”
(张江细胞产业园)
令人兴奋的是,许多做了一辈子“新药梦”的张江人,的确在今年实现了抱负。
就在上月,张江“药谷”接连迎来两件大喜事: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GV-971)获批上市,结束这一疾病16年无新药上市的历史;华领医药发布了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的III期临床研究数据。这两种药均代表着全球新药研发的最高水平,不但是中国原创,更是全球创新。而这样的1类新药,在张江并不是独例。目前,张江园区在研药物品种超过400个,近30个1类新药处于II、III期临床阶段。未来两三年,张江研制的国产新药集中上市,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位于上海青浦区的“九期一”制剂生产车间。来源:绿谷制药)
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一个“双十定律”,即一个新药从想法诞生到真正上市,平均需要10年时间,需要高达10亿美元的投入。当然,一旦做成一个新药,其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仅仅一个1类新药其产值可能就高达百亿美元,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正向带动效应不可估量。去年,浦东生物医药规模达到了67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为548亿元,同比增长16.2%。而今年,仅仅张江药谷,医药产业经营总收入就将达到亿元,产业规模占上海30.4%。
“很多人问我,新药研发成本高、耗时长、风险高,这里有生意吗?”16年前,陈春麟还只是一个怀着创业梦想的普通海归,追寻着国内大健康领域的风向,他决定回国踏上自己的创业路。他留在了浦东张江,并创办了美迪西生物医药公司。今年11月5日,美迪西生物医药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也成为了科创板首家上市的医药研发企业。
当梦想照进现实,见证的不仅是一个人一生的抱负,还有一条产业链的破茧而出。
多区实现产业突破
在上海,实现产业突破的,不只是张江,也不只是生物医药。
徐汇区虹梅路1900号,商汤科技中国总部新洲大楼,不久前正式投入使用。外表看,它与一桩充满现代感的商务楼并无二致,走进却会发现,过去只存在于电影画面中的场景在这里一一成为现实。线上智能迎宾、智能会议室、智能打印、智能存储,所有常见的办公设备,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弥漫着未来感。
从概念到技术,从技术到场景,AI这个几年前还不为人知的新兴产业,而今在上海,已经变得生机勃勃。
截止今年三季度,上海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突破1000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700亿元,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初步建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地区之一。其中,徐汇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占了1/5,全区既有以微软、亚马逊AWS、安谋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军企业,以阿里、华为、腾讯、网易、小米等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也有以商汤、澜起、依图、联影等为代表的本土标杆企业。仅今年上半年,徐汇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就已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30.5%。
(徐汇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今夏,全球第一个5G电话在虹口拨通后,世界首个综合性5G应用展示及联创平台——“5G全球创新港”又在北外滩滨江正式开港。这是一个集5G技术展示、联创平台、场景应用、科学普及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空间。预计到2021年,上海5G产业将实现“三个千亿”的目标,即5G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应用产业规模均达到1000亿元,而这背后,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各区已经开始布局。
(虹口“5G全球创新港”)
突破不仅发生在新兴领域,在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内,蜕变的故事也时时上演。作为全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嘉定安亭,有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汽车小镇”。然而,在过去几年里,面对国内汽车产业整体低迷,安亭的发展局面不容乐观。
面对逆境,“汽车小镇”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氢能港”。今年6月,嘉定区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规划》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一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在安亭正式启动。目前,区内已初步具备氢能、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基础设施等较完整的产业配套要素,引进了捷氢、丰田等龙头企业和10多家关联企业。按照规划目标,未来2-3年内,区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谈起未来,安亭镇产业促进办公室主任邱鹏充满自信。“目前,上海的氢能企业,80%以上在安亭,全国氢能产业领域专家人才,50%以上积聚在上海。再加上我们本身有应用场景优势,随着人才、基础设施、政策引导到位,安亭氢能产业爆发式增长就是即将发生的事。”
(安亭镇环同济片区现“氢能港”)
工业增长大有可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各区工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现好于预期,新的动力源正在形成。
如浦东“智能造”“创新药”平稳增长,1-8月高端装备制造规模产值572亿元,增长5.6%,航空航天制造业产值44亿元,增长18.1%;奉贤以东方美谷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已达32.6%;崇明、徐汇和杨浦分别依靠海洋装备产业的迅速增长、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强势表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支撑,1-9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保持5%的速度稳定增长。此外,在“中国芯”“未来车”等主导产业拉动下,浦东新区工业投资以同比48.8%的速度高速增长,1-8月投资额达31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26.1%;金山区特色产业初具成效,无人机签约项目10个,计划投资总额约4亿元。
对于产业发展出现的新亮点,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认为,这是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共同发挥了作用。“今年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能够‘起蓬头’,离不开对制度创新的坚持,尤其是浦东,如果不是率先试点了MAH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中国第一个本土研发创新药不会这么快上市。”
在MAH制度出台之前,药品上市申报的单位只能是药品生产者。制度出台后,上市许可和生产主体相分离,拥有药品技术的药品研发机构也可以申请药品批准文件,大大缩短了药物上市时间、减少了药企投入。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已有54家单位提交131个品种的MAH试点申请,这其中,有31个属于尚未在国内外上市的1类创新药。在浦东,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生物医药试验用研发材料便捷通关等多项制度创新正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重要的动力引擎。
何万篷说,目前上海经济的确处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阶段。旧动能要与时俱进,嫁接技术和商业创新,新动能要激发,加快产业化转化。“但是,我不认为应该将新旧动能泾渭分明地区分开来,好像只有终结旧动能,才能发挥新动能。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新动能,是在接续旧动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新加坡这么一个先进经济体、城市型国家,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了,但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依然高达20%。而且,多年来新加坡的产业门类非常稳定,没有重大调整。但是每个门类都从中低端往中高端进步,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产业控制力和市场定价权。”
(特斯拉上海工厂)
在他看来,上海应该继续加大制度供给,努力争取在产业链上具备统领性系统性的策源力和控制力。应当抓住牛鼻子事项,譬如源头创新、共性试验实验平台支撑、首台首套首发政策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运营和结算控制、绿色核心生产、国际公共交流等。
“先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与强国基石,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在中国,工业门类最完整的是上海,因此上海工业增长远没有到天花板,上海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定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