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这个新名词不断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那么创新创业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这样疑惑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哦!
理解创业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再组合”,即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后来人们把他的话概括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创新、组织创新。
管理学家蒂策认为,价值创造不等于价值占有,发明不是创新的全部。在他看来,创新包括技术发明和商业化。在严格的垄断制度下,价值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发明,但在宽松的垄断制度下,价值占有与商业化高度相关。
比如英国EMI公司发明了故障扫描仪,但美国市场真正的赢家是通用电气公司。Bowmar最早推出便携式计算器,但未能抵挡德州仪器、惠普等公司的竞争,最终退出市场。苹果利用施乐的技术将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商业化,但最终的赢家是微软。在中国,万燕公司创新了VCD产品,但利润后来被新科公司获得(冯路等,2003)。原因与万艳未能找到从自己的创新中获益的方法有关。万艳既不能控制VCD技术的扩散,也不能从这种扩散中获利。姜敏软件是中国反病毒软件的先驱之一,但360公司是主要的市场拥有者和利润追求者。
多数情况下,技术发明和商业化隔着巨大的鸿沟,这也导致了很多的创新者未必就是最终的商业化成果实质占有者。
虽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是一个新的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但由于经济效益必须在商业市场上呈现,因此科研成果的商业价值一般不高,这在科研阶段还没有出现。
发明家专注于探索未知世界,为世界带来新技术,却不太注重发明带来的经济回报。他们可以选择的创业道路是:
1)出售发明的知识产权,尽快实现发明的价值,直至商业化。
2)与有创新能力的人合作创业。
3)如果你试图同时做发明家和商人,你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很少有人能同时胜任这两个角色,因为他们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能力。
风险投资行业的先驱乔治多里奥(Georges Doriot)曾说:“一些优秀的科学家最终被证明是糟糕的商人。”只有爱迪生、莱特兄弟和亚历山大贝尔等少数成功的发明家也是商人。因此,创业成功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打造一个平衡的团队,包括发明家和商人。
一些初创企业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不是企业家,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发明过任何东西,也没有提出足够多的新想法来建立一家公司。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是企业家,他们仍然通过市场创新感到满足
部分人的部分需求。
理解创业第二步,就要理解创建(从零新创或变革重建)
Harold Evans指出:“企业家的贡献可能在于就已知事物实现承诺。”换句话说,创新者探索未知事物,而企业家实现已知事物。而“实现”通常比“探求”更容易带来经济回报。
发明家通常只能获得商机中的一小部分财富,因为他们专注于发现突破,而非最终的经济回报。另外一方面,由于个性原因,他们往往缺乏合适的技能,将创新的点子转化为商业运转的企业。例如,比尔依格(BillYeager)虽然是多重协议路由器的发明者,但他个人并没有因思科的成功,而获得任何商业利益。虽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是一项新兴科技产业发展所必须要有的基础,但由于经济利益必须在商业市场中方能呈现,而科研阶段尚未出现商业市场,因此科研成果的商业价值普遍不高。波萨克与莱纳虽然不是路由器的发明者,但他们却能熟练应用路由器技术,并发现它的市场价值。创业家与发明家的不同,就在于创业家能看到技术产品的市场价值,并且能采取行动来实现这样的价值。
创业活动需要创造力,更需要行动力。
创业活动,是在创业精神驱动下,对创业机会进行识别和开发的活动过程,是创业者主导下的高度综合的不确定管理活动。
创业不完全等同于创新或一般意义上的创建活动,创业活动既需要创造力,更要求行动力。
提到创建,就要理解两种创建行动,其一就是我们常见的新创活动,0-1。但是更为广泛的是在已有组织的重建行动,这方面往往被我们所忽略。例如,3M公司内部,如果员工认为某一项目的潜力诱人,可以向所在部门申请资助。如果他所在部门不予支持,该员工还可向其它部门或公司的新业务开发部申请资助。一旦项目最终获得批准,项目发起人可以在公司内部招人组建项目小组。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Shell)于1996年成立了“规则改变者”内部创业小组,拨款2000万美元给内部创业者,授权他们实践打破惯例、改变规则的创业新思路。公司的任何人都可提出想法,并在顾问的指导下,制定可行的商业计划、界定机遇的边界、确定潜在的伙伴关系,认清真正的竞争优势及财务问题,并帮助其实施。“规则改变者”创业小组还将这种内部创业进程制度化,每周举行会议商讨新的提议,决定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到1999年,公司5个最大的增长计划中有4个可在“规则改变者”专门小组的项目中找到源头。
理解创业的第三步,必须要理解中国的独特情境。
“双创”当下,中国最缺的是技术发明而不是市场创新。
“双创”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但是也泥沙俱下,2017的创业死亡大名单,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共享经济、电商、社交等所谓新企业的死亡。
这些倒下去的大部分创新企业都是商业模式驱动,最明显的短板是技术发明的缺乏,因而在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缺乏技术的护城河,也就交出了企业存亡的最大决策权,新企业如果不能取得规模短时间的扩张,往往就会被资本抛弃,所以结局是必然的。
我们要说,创变时代最大的不变是科技创新,这仍然是创业的最重要的根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科技实力也是一个大国强国的根基,中国想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应对外部的风吹草动,唯有靠我们的技术实力充当全球经济竞争的最高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