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指出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作者:张雯鑫发布时间:2016-05-25
5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主编的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快速前行,在形成了改变社会发展轨迹的新技术体系基础上,新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崭露头角,一些与新的生产力、新的商业模式不一致的矛盾也在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出来。
《工业和信息化蓝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指出,虽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绩,但是,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众多领域的发展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技术产业化滞后、国际竞争力相对偏弱、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高、区域产业同构显现以及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相对紧缺等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核心技术相对紧缺、产业化水平不高、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高端环节严重依赖国外,约95%的高档数控系统、90%的锂电池高端隔膜、90%的高端传感器芯片、大型科学仪器、大型医疗设备等长期依赖进口;风电整机设计尚未实现自主设计。
二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国际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低端环节的产能优势上。一方面,中低端通用产品较多,大多数高端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明显。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竞争实力相对偏弱。从智能手机市场看,2015年,三星手机市场份额为24.8%,苹果手机占17.5%,而七家中国品牌合计份额约为33.4%。
三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布局存在同质化倾向。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部分地方存在重规模、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存在一哄而上的冲动投资、主导产业选择趋同、产业发展缺乏特色等现象。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大规模的招商引资,缺乏科学规划,出台一些不合理的、隐性的招商引资和拉动投资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部分新兴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间同质化竞争,不仅影响资源有效配置,而且带来产能过剩隐忧。
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渠道尚不畅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民营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具有轻资产、风险高等特点,信贷担保资源不足。由于缺乏获得贷款的抵押品且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又难以抵押担保,金融机构对处于创业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普遍存在限制性放贷。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大批新兴产业企业难以满足主板市场条件,上市等待时间长而且不确定性大;新三板转板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
(参见《工业和信息化蓝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p26-2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