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总是一个百谈不厌的话题,如今互联网行业内呼风唤雨的大佬们也有“屌丝”创业的时期。在创业的时候,大佬们也历经艰苦,也暗生放弃之心,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中外互联网大佬们年轻创业百态,看他们是怎样成功坚持下来的?
马云: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1995年,办翻译社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
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正是这600美元,为他铺就了通往网络世界的道路。
受到巨大惊吓的马云逃脱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悄悄从洛杉矶飞到了西雅图。在西雅图会过朋友后,马云去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公司,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那家公司的人告诉马云,想查什么在电脑上一敲就能出来。“我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按键。我当时想,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呢?我要是把它弄坏了就赔了。”
马云如此回忆当时的心情。但嗅觉灵敏的马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直觉,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互联网将改变世界!
1995年3月夜,杭州的马云家里挤满了人,这些都是马云4年来在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的商务需求。“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来源长城网综合人人网)
乔布斯:卖了大众汽车开始创业
沃兹卖掉了心爱的惠普65可编程计算机,乔布斯卖了自己的大众汽车,凑了1000美金作为启动资金。两人在新公司占相等的股份,剩下的10%归答应帮助他们的罗恩·韦恩。苹果公司的产业模式非常简单:由沃兹设计电路模型,然后生产出电路板投放市场。3个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宏伟的明天即将到来。
一个经营计算机的店主以每台500美元的价格向他们订购了50台计算机。令他生气的是,两个年轻人拿出来的第一代苹果计算机是一块光秃秃的电路板,既没有机箱、电源、键盘,也没有显示器。乔布斯此时对设计和产品还毫无认识。
1976年,他和乔布斯赶往亚特兰大的个人电脑节,随后又去了费城,急着向世界展示他们的成果。这是次颇为丢脸的经历,展示会上,人们对这两个邋遢的年轻人和丑陋的“箱子”都视而不见。
那时起,许多硅谷公司的老板都被一个头发胡子拉渣、穿着破牛仔服的年轻人骚扰着,或者电话或者被他堵在办公室里。在乔布斯的死缠烂打下,广告创意公司麦金纳、投资人麦克马库拉加盟到这家新公司,苹果正式转变为一家股份公司。(来源行业百科)
张朝阳:草船借箭宣传公司
95年之前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当时很多同学在美国觉得很孤独,早早结婚过稳定的生活,每天回家过日子或者去实验室念书,很快就拿到PHD。我和他们不一样,耗费了很多时间在玩上面,导致我拿PHD的时间有点长,但是坏事变成好事了。95年年底,我提着破箱子拿着一千美元一个月的工资回国了。
96年底我终于帮ISI搭好架子,我必须开始自己创业。我到麻省理工跟一些教授如尼葛洛庞帝谈融资,第一次融资成功是96年10月份,第一笔资金20多万美元。
当时基本是全国媒体都到场,我要利用这次机会让他们宣传宣传我们。有人提问,这次为什么到中国来?尼葛洛庞帝回答说,我这次首先做了一个重要的投资,这个投资就是由张朝阳创办的爱特信公司,我想看看这个公司怎么样。
当时所有的媒体一下子哗然,第二天《中国经济时报》《北京青年报》都进行了报道,再加上现场的效果,爱特信从此出名,我也开始有点名气。这个基本是草船借箭的故事,用4人的力量调动了瀛海威公司40个人的市场部的力量,尼葛洛庞帝的访问也成为中国数字化元年。
李彦宏:当年回国创业的那些事
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语言不是特别流畅,更关键的是我转了专业,我在北大学的是情报学专业,在美国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当时我看上了一个教授的图形学项目,申请进入他的实验室,他问了我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我没太听懂,有些问题我确实不知道,所以回答的不好,他最后一个问题问我什么呢?他问:中国有计算机吗?我当时觉得很受伤,因为我自己问题回答的不好,导致美国的教授都开始怀疑中国有没有计算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件事情让我觉得有一天一定要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一番事业来。
这件事情后来逐渐变成了我的理想——用自己的技术去改变世界,这个理想应该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但是我每过一天都在逐步地接近理想。网上有人说,因为我太太拔了后园子里的菜我才回国创业,其实不是,追根溯源,是当时美国教授的一句话让我更加有动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扎克伯格:不愿意在别人手底下干活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在网络上首次向其高中时期的“死党”亚当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嫁衣”,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克里斯休斯()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创立了,起初只针对哈佛学生,之后扎克伯格将之推广到了斯坦福和哥伦比亚等其他大学。
据扎克伯格透露,前三个月每月运营开支只需要85美元,用于租赁电脑,2004年6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来源:东方早报)
盖茨:退学之后自创公司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以及一起卖BASIC(BeginnersAll-purposeSymbolicInstructionCode),又译培基。培基意思就是“初学者的全方位符式指令代码”,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
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编程软件。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
公司创立初期以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也常常自行开发小型的BASIC解译器,并免费分发。然而,由于微软是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的商业生产商,很多家庭计算机生产商在其系统中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
杨致远:放弃写论文创建门户
雅虎是由中国台湾人杨致远(JerryYang)创立的,他生于1968年,1993年他和费罗(Filo)一起成为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研究生。
他们喜欢在万维网上冲浪,并把他们所喜爱的站点编成一个名单以便寻找。有次他们灵机一动,决定将这一名单在网上公布,供网友使用,并将这一名单叫做“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通往万维网的杨致远指南)”。
没有料到这一行动大受欢迎,发生了轰动效果。于是,1995年他们便放弃了写毕业论文,而专门从事创建网络门户的工作,并把主要站点的名单起了新名字“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另一层次式的正式指南)”,它的缩写词Yahoo便成为这一网络门户的名字。
王志东:软件天才、新一代程序员的领袖人物
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的学生王志东,没毕业就已经在中关村里小有名气,他穿梭在北大清华旁的各个电脑城里,给这些练摊的大小业主们写工具软件,顺便做着加密解密的活儿。
王志东有多受欢迎?那就是不断地有人找他开公司,请他以技术入股。到1994年四通利方成立之前,王志东已经参与创办过两家软件公司,此外还有在北京大学创办的校办企业方正集团里工作的经历,他被许多媒体称呼为软件天才、新一代程序员的领袖人物。
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说,四通利方的创办在中关村历史上都是有其卓绝地位的。这是因为,这家公司一开始就有着相对清晰的产权结构,按照双方的约定,四通集团投入500万港元,占据70%的股份,王志东和他的创业团队占据30%的股份。王志东领导的技术团队很快写出了RichWin这样的中文平台,风靡一时。
新浪于2002年4月正式推出新浪无线业务,打造中国的用户付费增值服务平台,提供无线增值服务。新浪是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sina的中文名称新浪是当时的总裁王志东起的,这个域名很好的表达了新浪网希望自己成为中华区最大门户的决心。(来源:速途网)
丁磊:注册域名受电信工作启发
1993年,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宁波,被分到宁波电信局。在电信局丁磊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Unix和电信业务。到了今天,丁磊对当初付出的艰辛还颇感欣慰:“我几乎每天晚上12点才离开单位,因为单位有Unix电脑。网易后来的成功和我很早就把握了Unix精华分不开。”
这段电信局的生活给丁磊后来的发展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启发,最经典的就是数字域名申请的故事。丁磊在开发基于浏览器的免费电子邮箱系统时,一边想着技术上的问题,一边想着域名。丁磊认定免费电子邮箱要成功一定要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域名才行。中国人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在电话里根本无法讲得清晰,3个字母的域名又都被注册光了,“怎样的域名才好记?丁磊几乎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
这天凌晨2点,丁磊忽然想到可以用数字表示域名,中国人对数字的发音特殊干脆,而且163、169在中国已经具有了指向Chinanet和电信局以及Internet的含义,上网的人天天都要拨163,对它认识得不能再认识了。想到这,丁磊从床上跳了起来,拨163上网,查询了一下163。net和163。com这两个域名,谢天谢地,还没有被注册。赶快注册了这两个域名,丁磊又去睡觉,却怎么睡也睡不着了,他越想越美,就又从床上跳起来一口气注册了188。net、188。com、166。net、166。com、126。net、126。com、127。net、127。com。丁磊后来说他对数字的敏感来自他的电信生活,因为电信人对数字太认识了。
1995年7月,丁磊一个人离开宁波电信,经历了三次跳槽,丁磊开始冷静下来思索问题。考虑了大概5天,他决定自己来尝试一下,创办网易。网易公司成立时只有3个人,所谓的公司不过是一间7平方米的房间,几个人就挤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踏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公司的资金只有20万元钱,很多人问丁磊第一笔钱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些钱大部分是丁磊以前存的(这笔钱原本是用来在广州买房子安家用的,丁磊语),还有一些向朋友借的,再一部分是替别人写了很多的计费软件赚来的。(来源:世界经理人)
马化腾:曾经缺钱想把QQ卖掉
1998年,离开润讯通信的马化腾带着炒股赚来的一笔资金和5位同学共同创办了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带着对互联网事业的热诚,初生的腾讯开始在寻呼与网络中寻找发展空间。
那一年互联网产业在中国正处在蓬勃初期,网民才300万,不到现在的零头。同许多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曾经成为腾讯公司最大的问题,公司经营一度举步维艰。“我们曾为凑出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马化腾后来说。为了能让腾讯存活下来,马化腾和几位创始者开始做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来赚钱,带着产品去向运营商推销,被人拒之门外是家常便饭。
1999年2月,腾讯开发了网络即时通信工具——腾讯QQ。马化腾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然而,QQ的大量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这时却成了公司的“包袱”,对于这家“缺钱”的初创企业来说,别说更新设备,就连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也是巨大的压力。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在朋友的劝说下,马化腾开始想要卖掉QQ。然而在谈判中,一些ICP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QQ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筹钱。银行没听说过凭“用户注册量”可以办抵押贷款,国内投资商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腾讯有多少固定资产。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底线,马化腾决定留下QQ自己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