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创业活力、聚赛事载力,这个夏天,面对后疫情时期的创业就业压力,由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西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西安地区选拔赛暨2020年西安创业创新大赛成功聚集一大批优秀项目,驱散疫情的阴霾,点燃了西安创业创新的导火索。8月4日—5日,大赛复赛在西安创新设计中心举行。经过2天的激烈比拼,共12个项目入围决赛(其中创新项目组6个,创业项目组6个),最终,这12个项目将于8月底上演巅峰对决,角逐一二三等奖。
参赛项目数量为历届大赛之最
本届大赛于6月3日正式启动,面向各类创业群体,根据团队性质和行业类别分类。按团队性质分为创新项目组和创业项目组两个组别。按行业类别分为高新技术产业类(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及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类(互联网TMT、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类、文化创意类以及综合类(现代农业等)。
大赛审核通过552个(其中创业项目组237个,创新项目组315个),为历届大赛之最。
6月29日大赛海选,共筛选出500个项目进入初赛。初赛自7月9日至7月15日,历经7天赛程,所有项目按照团队性质和行业类别分别进行了25场比赛,最终共77个项目入围复赛。自2016年首届大赛成功举办,作为我市创业创新领域品牌赛事,本届大赛得到了广大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
参赛项目核心优势明显
本届大赛参赛项目技术含量高、行业分布广。231个参赛项目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占项目总数的27%。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医疗解决方案项目参赛主体——陕西医链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10项,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外观专利、版权登记、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合计超过250项。陕西呦呦鹿鸣创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报名参赛的长安处处有故事-打造中国文创IP更是拥有超过1200项知识产权。
高精尖项目数超过以往科技型项目众多
作为科技领域主力军的高新技术产业及信息技术报名参赛项目共380个,占项目总数的44%,是四届大赛科技项目参与度最高的一届。
同时,本届大赛在校大学生项目众多,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成效显著。共有来自39所高校的335个项目报名参赛。在校大学生(2020年以后毕业)审核通过项目225个,占项目总数的26%,创业创新生力军动力十足。这与我市积极推行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政策,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密不可分。本届大赛不但是提升项目创业创新能力的切实手段、也是稳就业、促就业、扩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
高学历人才参与度高西引力显著
报名参赛项目主要负责人学历构成中,拥有博士及以上学历人员项目39个,硕士学历人员项目141个,本科学历人员项目491人;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项目146个;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创始人的项目50个。
其中,美籍华人、西安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杨子江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软件安全与质量保障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杨博士主导的——伶瞳()-全球首家反AI合成检测平台项目,针对新型的内容安全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视频合成检测领域积累的研究成果,对AI换脸、视频合成、声音合成、多媒体造假等内容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和识别,确保互联网用户对网络多媒体内容的信任,依旧眼见为实。
以伶瞳为代表的前沿技术领域项目在西安落地,意味着西安市筑巢引凤、提升创业创新氛围、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效果逐渐显现,彰显西安西引力。
落地西安还将获最高20万奖励及重点帮扶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还针对赛后服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全力孵化参赛项目落地西安。
大赛在报名端口特别设置项目孵化、贷款服务、融资服务、创业训练营、招聘服务等五大类后续服务项目需求选项,以便在大赛及赛后对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截至6月26日共有857个团队和项目申请了大赛后续服务,占报名项目总数的99%,需求率高。
对创新项目组中参赛主体尚未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团队,晋级复赛并准备在大赛结束后6个月内落地我市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在大赛结束一年后对落地项目开展评估,将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20万元。
对晋级决赛的参赛项目,将纳入创业创新帮扶项目库,优先推荐给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支持,并长期跟踪,在创业贷款、培训辅导等方面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帮扶服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