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抓手。面向“十四五”,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25日,“新时代新机遇新崛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产业深度对话活动在上海举行。专家提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应以“二次创业”的姿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本次活动是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这也是“创见2020:高端产业引领”系列深度对话第一场。
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介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较为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生物医药经济总量占全国7.4%,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创新药占全国1/4。2019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市范围内,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重心,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金海岸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北上海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和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为依托,“1+5+X”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从“创仿结合”向“首发引领”转型,且涌现出以“九期一”、呋喹替尼等为代表的全球首研新药和以PET-CT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医疗器械。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看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面临难得机遇。特别是对上海而言,在技术、人才、产业基础方面,上海在国内都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背靠中国巨大的生物医药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视,未来20到30年,在国内出现类似诺华、罗氏这样的药企巨头,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在一片希望中,李佳提醒大家注意,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格局中,我国仍然处于告别仿制为主、向模仿创新转型的阶段,国内药企创新实力不足,真正的原创新药寥寥无几,在全球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源头创新不足、科技资源分散、产业与金融行业对接不充分,临床资源优势也没有对创新药物形成有力支撑。要让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尽快进入原始创新阶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