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群众创业创新,持续加强对群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为创新创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生态,从而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发展、扩大就业、惠及民生。深入推进双创新,不断为市场注入新的细胞和活力,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新的发展优势,意义重大。
回顾“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政府全面落实群众创业创新政策,推动创新创业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效。到2020年“十三五”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这离不开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中,大众创业和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市场主体,还涌现出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取代了传统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国市场主体1.38亿户,其中企业4331万户,个体工商户9287万户;当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502万户,其中企业803.5万户,个体工商户1681.5万户。庞大的市场主体是支撑中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基础。
展望“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大对大众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推动大众创业创新是“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红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不久前公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规模红利时代已经过去,新增劳动力与退休劳动力的增减对比发生逆转。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率上升,全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经济增长所需的劳动力供给存量减少,优化发展人力资源存量红利刻不容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口平均教育水平快速提升,为人力资源红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事实上,鼓励大众创业和创新意味着充分发挥大众的创新潜力,通过创业将创新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大众创业创新是“十四五”时期稳定就业总量、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全体职工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抓手。长期来看,我国劳动力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有所减缓。过去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会逆转为局部供不应求,而需求的结构性转变使得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事实上,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往往是结构性失业密集发生的区间。企业的就业需求是由创造利润和价值驱动的,因此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中更多地出现新的就业增长点。积极鼓励大众创业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符合结构优化期就业市场流动性频率高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劳动力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准确匹配,而且有助于更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
推动大众创业创新是“十四五”期间积极拓展家庭收入增长渠道、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按劳分配是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收入分配原则。但是,由于劳动要素分配主体地位保障制度不完善,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不健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因此,鼓励大众创业创新,有助于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精神,为家庭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和技术要素性收入机会创造条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十四五”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问哪里的运河畅通,因为有活水的源头。要保持活力和增长,市场离不开积极的创新和创业;将全体员工的创新潜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离不开大量新的市场主体为市场带来新思想、新产品、新服务的过程。“十四五”时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用好支持双创政策。(责任编辑: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