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GDP、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②[]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四节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
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推动邯郸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必须围绕“两大发展定位”,着力抓好“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要素吸聚力、社会凝聚力和区域影响力,塑造邯郸发展核心优势。
两大发展定位:
——城市定位: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环渤海辐射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城市。
——产业定位:“五基地一中心”,即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食品工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
三大发展战略:
——突出三大园区引领。推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主要经济指标翻两番,打造引领辐射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冀南新区围绕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着力推动冀南科创城和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央企合作示范区,打造辐射引领区域发展的现代化新区。(2)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新起点上,突出创新发展、生态发展,实施新一轮扩区开发,引导产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打造极具发展潜力和辐射力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现代科技新城、创新创业示范区。(3)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导,推动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快速发展,尽快形成融主导产业、综合物流、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优质项目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和集约发展核心区。
——夯实六大产业支撑。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链重构和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契机,引领全市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邯郸产业升级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培育形成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六大千亿元产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力推一区三网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努力提升城市规模和水平,在产城融合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实质性突破。(1)打造都市核心区。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建设以现有城区、东部城区为双核,以周边县域为辐射星城的都市核心区。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50万左右,市辖区面积增至2500平方公里左右。(2)建设环城水林生态网。加强市主城区周围生态建设,非耕地区域植林带,耕地区域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沿道路、河渠、村庄植林网,整体形成环市主城区纵深10公里的生态绿带网。同时,推进“四湖五河”的建设、治理、提升,打造城区生态水网,改善生态环境。(3)建造轻轨快速交通网。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谋划修建通向县(市、区)和旅游景区的轻轨或快速路,打造以市主城区为核心的辐射状轻轨快速交通网络。(4)布局便民设施网。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立足提高群众工作和生活的便宜度、舒适度,统一布局,加快建设公厕、停车场、游园、环卫设施等一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
第三章催生创新发展新动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创新投入,激活创新主体,打造创新载体,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价值充分体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动力,推动邯郸向科技强市迈进。
第一节实施五大创新工程
围绕载体建设、要素保障、政策激励三个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平台建设、能力提升、企业引培、人才培育、环境优化五大创新工程,增强创新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硬支撑和软环境。
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聚焦重点产业创新需求,通过引进、重组、共建等方式,组建金属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煤化工五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规划建设邯郸科技园,支持冀南新区等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鼓励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园”。建设一批“互联网+”主题孵化器,在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发展一批专业孵化器,加快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谋划建设邯郸技术交易中心,建立“邯郸创新服务中心”和“邯郸公共实验中心”,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推进国家现代装备制造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和省级煤化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快邯郸高校智库建设。加强与北京、天津、安阳、聊城、长治等地创新协作,共建跨区域产学研创新联盟。到2020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00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突破50家。
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业投资、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和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创新投资。发挥企业创新投入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科技支行、科技担保公司、科技金融租赁公司,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服务。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鼓励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境外上市融资。全面落实省、市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改制、挂牌、融资等不同阶段的融资成本。围绕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工程,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通过联合共建和梯次推进两种方式,鼓励新建企业同步组建研发机构、现有企业新建研发机构、已建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大型企业建设高层次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实施知识产权“双优”培育和专利工程,提高专利创制能力。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科技投入总量和强度进入全省前列。
三、创新企业引培工程。坚持外部引进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支持100家规模较大、效益较好、成长性较好、创新活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建设具有国内一流研发水平的创新平台,开展技术、产品、工艺和管理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精准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落实财税、金融、市场等优惠政策,搭建中小企业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的成长阶梯,力推初创期企业总量扩大、成长期企业规模做大、成熟期企业实力做强,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军地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军工企业转移转化项目落户邯郸,支持中船重工民用技术成果在邯郸转化,鼓励优势企业“民参军”,打造一批创新型军民融合企业。到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50家。
四、创新人才培育工程。推进国家领军人才邯郸驱动中心建设,继续实施“百人计划”,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海外和国内高层次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或企业创建海外和国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继续实施“巨人计划”,加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发挥领军人才的凝聚作用,打造100个左右创新创业团队。实施院士智力引进计划,新建院士工作站50家。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通过重点扶持和跟踪培养,打造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能力强、创新活力足的领军人才后备力量。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深化市属高职、中职院校改革,加快邯郸技师学院建设,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加大企业两化融合培训力度,培养和聚集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创新环境优化工程。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理顺科技创新服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评价激励等机制体制改革,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强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购置设备、进口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加大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营造滋养众智搞创新、全市重科技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公共研发机构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探索实施创新券制度,谋划建设邯郸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科技服务和科技管理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培育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倡导追求机会、追求创新、追求创业的时代精神,运用各类媒体,加强对典型创新企业、创新人物和创新活动的宣传,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
第二节开展四大创新行动
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全面加强产业创新,着力开展“中国制造2025”邯郸行动、“双创”邯郸行动、“互联网+”邯郸行动和“智慧邯郸”行动,催生新业态,发展新产业,形成新动能。
一、“中国制造2025”邯郸行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邯郸行动计划》,围绕智能制造、制造服务化和品牌质量提升,加快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材料产业转型,加快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特色传统产业向功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大力提升装备制造的成套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实施智能制造推进计划,鼓励装备企业研发生产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装备产品,争取国家重大智能产品生产在邯郸布局;支持邯钢等骨干企业争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在重点行业推进关键岗位“机器换人”,推广自动化成套设备和控制系统,建设200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培育计划,在专用车、棉纺机、煤机、节能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企业推广总集成总承包及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在家电、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推广个性化设计、在线监测等,引导制造业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及业态创新。到2020年,制造型企业服务收入增加15%以上。实施“邯郸制造”质量品牌提升计划,鼓励骨干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推广普及卓越绩效、精益生产、质量诊断等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快建设天然提取物、标准件、新能源电池、精品钢等质量检测平台,引导企业培育“邯郸制造”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二、“双创”邯郸行动。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充分利用全市开发区、孵化器和科研院所的基础优势,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吸引京津等地众创空间来邯设立分支机构,搭建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载体。鼓励各类众创空间在高校、科研单位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分中心,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等科技创业资源聚集区,打造邯郸市技术交易中心,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总部基地+配套设施”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创客栖息地”和“创客聚集区”。激活壮大创新创业主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授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经营和处置自主权,允许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鼓励教师带领或辅导学生创业,加快建设邯郸高教科研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吸引高端人才来邯创新创业,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与高校院所合作创办创业创新研究院。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划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集群。到2020年,新型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辅导基地达到200家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00家。
三、“互联网+”邯郸行动。坚持改造传统和发展新兴两轮驱动、“造网”和“用网”齐头并举、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共同发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形成以管理标准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新格局。“互联网+制造业”,引进互联网服务商,谋划建设标准件、白色家电、食品等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互联网+企业”示范行动,在钢铁、煤化、装备、家电、食品等行业各选择3-5家企业,搭建创新设计平台、网络营销平台,建设线下品牌集成体验店,在供应链管理、车间管理、节能减排等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服务业”,围绕优势产业服务化需求,打造一批大宗商品跨区域现货交易平台,融合发展物流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多式联运现代化物流仓储网络,重点培育河北昊远跨境电商产业园。谋划打造“淘宝特色中国”邯郸馆、邯郸淘宝广场、中国网库邯郸站,开通邯郸全城购网络平台;以“互联网+快递”为发展方向,构建绿色高效的快递服务体系,实施电子商务进社区和快递下乡工程,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聚焦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培育面向百姓生活需求的细分服务平台。“互联网+农业”,建设邯郸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加大物联网传感设备在节水、节肥、控温、控湿、保氧等环节的应用,提高大田作业、设施园艺、设施养殖精准化管理水平。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建立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产销衔接,推动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四、“智慧邯郸”行动。深入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完善智慧应用体系,全面拓展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让“城市更聪明、民生更便捷”。完善提升城市信息网络设施,推进宽带提速,建设“光网城市”,打造“无线城市”。推动行业部门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加快建设法人、宏观经济、建筑物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完善并推广空间地理、人口基础数据库,启动城市云计算中心、灾备中心建设,打造城市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在市政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实施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市政、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6大智慧应用工程,提高城市运行智能感知能力和决策应变能力。积极开展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加快推广微电网、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建筑节能、智能家居、社区安防等智能系统应用,让“智慧因子”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
第四章强化转型发展新支撑,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邯郸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核心任务,围绕“五基地一中心”建设,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低碳、智能、融合为方向,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修复现有产业和企业竞争力,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产业服务化、制造高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邯郸智造”、“邯郸服务”新优势。
第一节打造邯郸工业升级版
坚持摆脱资源依赖和化解产能过剩并举、改造传统产业和壮大新兴产业同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五大产业基地,壮大三大特色产业,推动邯郸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一、打造五大产业基地。精品钢材基地。按照“压减产能、调整结构、整合重组、优化布局”的思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压减过剩产能任务,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瞄准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用于轻轨、重轨的合金钢、优特钢、不锈钢,用于汽车、船舶、桥梁的中厚板、涂层板、镀锌板。围绕国家重大装备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培育核电用关键钢种、超超临界锅炉用大口径厚壁无缝管、船用特种耐蚀钢和耐蚀钢管、第三代汽车用钢等亟需产品。推动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引导永年、武安、峰峰民营钢铁企业组建3家大型民营钢铁企业集团,形成以三家国企(新兴际华集团、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天铁集团)和三家民营企业集团为主的“3+3”产业格局。实施钢铁企业退城进区,加快推进纵横钢铁、太行钢铁、冀南钢铁、新金钢铁、文安钢铁、永洋特钢、宝信钢铁等搬迁升级改造,促进武安市内钢铁企业向南洺河工业园区、青龙山工业园区搬迁,建设永年特钢工业园、涉县金牛精钢产业园、邯钢(临漳)工业园,促进钢铁企业向园区集聚,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实现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的转变。
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按照“创新引领、高端智能、成套整机、配套服务”的思路,重点发展成套整机装备,优化配套,加强基础,打造专用汽车、棉机、纺机、煤机、农机、家电等专业化生产基地。做强专用汽车,重点发展重卡整车、重型发动机、车架总成,加快恒天汽车产业园建设,实施好河北时越专用汽车制造、广平新宇康汽车制造、成安邯郸富华汽车、恒天重型载货汽车制造、新能装备天然气运输车等项目,建设北方专用车和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做大专用设备,继续加快冀南新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康威视安防装备产业园、中经家和装备制造产业园、魏县宗申产业园、鸡泽特种工程装备产业园、广平广兴农机装备产业园、哈克农机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优化提升煤矿及冶金设备、棉机纺机设备生产,积极发展自主化关键设备,大力发展农机装备,建设全国知名的专用设备制造基地。做优白色家电,扩大美的家电、惠菱电器、戴克电器、格士高电器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海尔、格力、海信等知名企业扩能改造项目,壮大魏县工业园、广平装备产业园、临漳戴克电器产业园、成安工业区,打造长江以北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培育智能装备,加快推进河北徐宁数控机床、冠雄数控机床、肥乡光机电一体化数控成套设备、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密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邱县智能装备园、曲周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项目。提升基础零部件,加快永年标准件基地、邱县公路交通设施基地、鸡泽市政铸件基地、成安金属管业生产基地、魏县台湾工业园、馆陶轴承工业带建设,推动标准件、紧固件、轴承等基础零部件向高端化、系列化发展。到2020年,实现由零部件为主向成套整机突破,由规模扩张向创新发展转型,由设备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拓展,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以上。
食品工业基地。按照“突出特色、集约集聚、品牌塑造、绿色安全”的思路,强化与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重点发展粮油、果蔬、肉类等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建设大名京府工业园、广平绿色食品产业园、邱县马大姐食品工业园、临漳五粮液北方灌装基地、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健康园区、馆陶蛋鸡产业园等示范园区,培育壮大五得利面粉、丛台酒业、将军岭酒业等超百家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曲周京津有机食品产业园、临漳平原禾丰肉鸡产业化、邱县哆呋肉制品和豆制品加工、永年邯豪调味品生产、鸡泽湘君府辣椒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东部大宗农产品加工、西部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两大食品发展片区,支持大名、涉县等基础较好的县建设食品工业强县。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按照“龙头带动、品牌引领、园区(基地)支撑”的思路,围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三废”处理、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等需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加快冀南新区卓达新型建材园、肥乡天津正东新材料产业园、邯郸聚力环保产业园等建设,重点发展低碳、环保、安全、健康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整体型、模块化、多功能装修产品。着力培育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推进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邯郸节能环保产业园、河北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巩固壮大空气净化设备、环保监测设备,培育发展工业“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规范发展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加快磁县塑料循环产业基地、魏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新能源汽车基地。按照“多车型、专用型、系列化、规模化”的思路,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城市客车和乘用车、清洁能源轻重卡、工矿系列和多用途场地专用电动车,推动品牌化、专业化、系列化发展,大力推进武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广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鸡泽路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培育发展河北银隆、河北王派、河北极度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邯郸。推动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化发展,着力推进武安北方奥钛钛酸锂电池、永年金立电池、汉光重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涉县洁神等离子环保电池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电池生产企业。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建成北方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二、壮大三大特色产业。现代煤化工。以煤的高效、清洁利用为主攻方向,坚持装置大型化、产品系列化、加工精深化,加快磁县煤化工园、峰峰煤化工园、武安华丰煤化工园等园区建设,着力推进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的产业化,拓展延伸煤焦油加工和苯加工产业链,积极发展苯酐、高档炭黑、染料中间体、超高功率电极等煤焦油精深加工产品,己内酰胺、苯胺、己二酸、MDI、TDI等高端苯系深加工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新材料。加快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等园区新材料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扩大高技术陶瓷、打印机耗材、特种纤维材料、特种气体材料等产品生产规模,培育发展增材制造新材料,积极引进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项目,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支持曲周现代新型工业园发展,提高氧化铝、氧化锆市场占有率,建设世界最大的氧化铝精细粉体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非金属氧化物生产基地。
生物产业。着力构建天然提取物产业体系,支持晨光集团、考力森生物科技公司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发天然提取物新品种,鼓励大名县、广平县、邱县等地新兴生物企业发展壮大,形成生物提取产业集群优势,建成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天然提取物生产基地;推进复星科技(邯郸)现代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植物药提取、现代中药制剂、生物制药等高端医药产品,打造全省生物产业新支撑。
第二节建设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城市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城市经济的重要抓手,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方向,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提升传统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突出服务特色、强化服务地位、提升服务品质,全力打造具有邯郸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着力打造标志性服务业。围绕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商务会展、健康养老四大标志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提升钢铁、煤炭、农副产品物流,培育发展冷链物流、低碳物流、保税物流和快递物流等新型物流。推进邯郸国际陆港园区综合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户村钢铁物流、邯郸县邯大路商贸物流、峰峰煤炭物流等八大物流中心发展,形成“一枢纽、八中心、多节点”发展格局。规划建设大宗商品物流分拨中心和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好邯郸华耀城、林安智慧物流、传化公路港、武安保税物流中心等十大超10亿元项目。以智能申通、韵达速递、京东物流等企业为重点,在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市重要的快递物流服务基地。壮大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万合集团、鼎峰物流公司等10大物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