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一个草根反击的时代,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在校园里,在咖啡馆里,在商学院的教室里,大家聚在一起,一个个谈着如何创业,一个个想法,一个个勾画着未来,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
这是一个真正的创业大片不断上演的时代。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创业团队,他们经历了从创意到清晰的商业模式,要么独立上市,要么收购,激动得热泪盈眶,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一个悲剧重演的时代。创业路上,有白骨头。可以说,摔倒的人越多,进来的人也就越多。无数人为了迷人的S曲线,在创业美女的裙摆下俯首称臣的原因是什么?
创业的本质是什么?
创业的本质,也可以称之为商机,就是发现用户的痛点,明确提出自己的价值主张,并针对痛点给出解决方案。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企业存在的原因和基础。
用户的每一个痛点都是一个市场机会。用户的痛点越大,机会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市场机会越大,商业模式越大,越容易成功。我们有太多创造性的想法,但它们真的是商业机会吗?我们的价值主张真的能解决客户的痛点吗?
我们说,商业机会的特点是及时性、吸引力和可持续性,这与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有关。我们来看看产品的应用曲线。他们都有一条美丽的S曲线沿着时间轴,就像一个美丽的女孩,让无数创业者着迷。
什么时候可以创业?这取决于机会之窗是否打开。这个窗口是不是处于漂亮S曲线急剧上升的阶段,你是否有最佳匹配点?换句话说,你有什么资本追求她?
如果把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创业比作史前时代,结合无数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商学院天才教授的总结归纳,就可以梳理出有理论基础和逻辑的创业理论和模式,我们称之为经典的创业原理和地图。
就像科学定律一样,我们假设我们找到了商机,知道了用户的痛点,知道了我们独特的价值主张和解决痛点的方案。基于此,我们在市场调研后提出了我们明确的商业模式和我们认为正确的相应商业计划,并根据我们确定的目标制定我们的战略。商机再好,再痛苦,作为创业企业,一定要有突破点,逐步扩散,直到占领市场。
从哪里切入最好?从产品/服务、市场和商业模式三个空间维度来看,作为一个新的初创企业,一般来说,都是从改变一个维度开始的,要么是从产品/服务创新开始,要么是进入一个新的区域(比如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复制成功的美国模式),要么是创新一种商业模式。同时改变两个维度的企业很难成功,这主要是基于初创企业的资源约束。
一般来说,市场纬度是最容易进入的,因为市场证明的模式,只要有同样的需求,就很容易复制。参考其他国家成熟的模式,复制到自己的国家,加上一些本土化,创业更容易,可以轻松降低风险,容易成功。它始于改变市场,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改变商业模式可以带来巨大的成功,这需要一个具有破坏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
产品和服务创新也是一个切入点,只是要记住有亮点,避免太多太复杂。
从产品、市场、商业模式三个维度,可以满足创业的本质是解决客户的痛点,提出解决方案。
让我们看看商学院教授怎么说。
商学院教授告诉我们,找到用户的痛点,找到解决方案,是一个市场机会。你需要确定你的价值主张,明确你的使命、愿景和目标,并根据有限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确定你的战略。根据战略确定你的组织能力,根据人性的本质确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你可以在两年内学会许多理论。
和逻辑,还有数不清的工具。这个时候,又有智者出来说,传统商学院的一套东西过时了,那是僵尸,如果你信就是僵粉了。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思想家,思潮涌动,让我们创业者看看:
看到营销型公司的成功,营销学专家说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好的营销,于是乎在经典的4P营销基础上,有人推出5P,6P甚至7P营销,还有人说1P营销最重要就是渠道。
这个时候又有人说你们都错了,只有定位这个P最重要!反对P的学派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4C营销,这时候又有人微笑说4C也是错的,应该是4R营销。
看到Amazon和TMall的成功,商学院教授马上开始说这是一个平台的时代,《平台战略》思想推出,投资人从此又看好了平台模式,大有不做平台必死的趋势。
看到Apple的成功,营销不重要,重要的产品,客户体验,还有一个伟大的天才领导公司。
小米的成功,专家总结出来是创始人全部是研发背景,做好产品,做好铁杆粉丝经济,做好饥饿营销,就能成功啊!
IT时代,也是所谓屌丝逆袭时代,苹果、微软、诺基亚、谷歌等无数个从弱小变大的案例,Get Big Fast理论失效!于是乎哈佛教授研究出来颠覆式创新理论《创新者窘境》,颠覆式创新理论告诉我们,管理的越好的公司在新技术面前总是显得无能为力,总是注定要被颠覆,好像是宿命。
经典的创业地图是,无数成功公司案例,加上商学院教授们的归纳总结,一个好的创业逻辑如下:
发现痛点 -> 机会评估 -> 价值主张 -> 商业模式 -> 使命、愿景、目标 -> 战略 - > 组织能力 –> 运营管理 -> Keep Walking
根据这样的创业逻辑,我们需要写一份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
创业学教授们会告诉你这样写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是创业团队从构想开始,通过机会分析、创造和实验等过程,制定创办并经营一家有活力企业的战略。构想 -> 机会-> 商业计划三部曲,必须站在市场、投资者、创业者三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如何把握住机会。而且必须写好电梯间30秒陈词,这可以引起投资人看BP的兴趣。
战略学的教授会告诉你,战略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是如此之重要,没有战略是不可能成功的。战略分为五个要素:竞技场、进入途径、亮点、措施、经济利益,必须依靠有限的资源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CC)来制定战略,尽可能放大你的CC。从发现用户痛点到提出价值主张,从战略的意图(使命、愿景、目标)到战略的制定(有限的资源和你独特的CC导出你的战略),再到战略的实施和验证(实施顺序和配套的组织能力)。
我们中欧杨教授会告诉你一个杨三角公式:创业成功 = 战略 * 组织能力 = 战略 * 员工能力 * 员工思维 * 员工治理。从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员工执理,教授会给你一大堆公式和对应的工具,针对工具的不准确性,教授会告诉你,只用一种工具是不行的,需要3-5种一起用就能更贴近现实,从无形到有形的公式和工具,教授说Take It Easy!
薪酬设计教授会告诉你,人最重要了,做企业就是价值和人性之间的博弈,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要把欲望关进笼子里面,靠机制,你要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激励函数:
R(薪酬激励)= F(外部环境、劳动力、企业文化、战略、岗位、产品)
但是这样的函数很难找,不是吗?变量太多,无法假设那个是固定的,怎么办?教授有办法啊,把一个企业分为三种人:明星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步兵型(居中)、守卫型(默默无闻,出错就是大错),并针对三种人做出不同的薪酬设计公式,从精神和物质上做出不同政策。
执行学教授们说话了,战略就是执行,德鲁克说过,5%的战略 + 95%的执行,没有执行战略等于0啊。于是乎一大堆书出来了:《执行制胜战略》、《执行》、《赢在中层》等等。
领导力教授、会计学教授、投资学教授们都想说话了,不是吗?
牛顿错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是量子时代!
权变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理论和公式,都是假设了一系列的条件,就像是牛顿定律一样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则失去了合理性。人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条件不足而结果发生本质变化。
李善友叫兽告诉我们,现在的工商管理,可以叫做牛顿时代,从牛顿定律到泰勒科学管理,把人变成机器的部件。从宇宙是机器、人是机器、公司是机器,从组织结构到流程,再到KPI考核,一切都是从泰勒科学原理衍生而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是量子时代,牛顿定律失效,人类社会进入量子时代,波粒二象性,人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社群就是一种场,产品就是社群,粉丝就是营销渠道。
李叫兽告诉我们,木桶理论过时了,只要你有一块120分的模板,就可以跟其他人合作,创造全新的商业机会。传统的组织结构过时了,应该是自组织,去中心化,社群化,你的微信群就是你的组织结构。
龚焱叫兽告诉我们,现在的商学院教授的都是商业模式确定后的管理方法,而新创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有确定,需要探索,而不是完美的BP。
新创企业和大公司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新创企业不是大公司的缩小版,而是一个在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而大公司则是在已经验证的商业模式不断地放大,不断扩大市场的空间,优化运营效率,不断地持续性创新。而新创企业则是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按照传统方法做出来的商业模式和BP不过是一个模型和基于天才的判断,是不是真的如此,必须经过不断验证,而不是执行所谓完美的商业计划。新创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进入一个市场,无论从实力上、知名度上,还是从现金流上都是无法跟大公司相比的,比如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找到市场缝隙,验证存在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按照一个既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计划来执行,这就是跟大公司的本质区别。
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做,产品引入模型是:产品概念、产品开发、内部/公开测试、投放市场(首次发货)。发布产品时,我们叫Release,也称之为火箭发射式创业!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丰满创业。
火箭发射式创业,暗含着二个假设,用户的痛点已知,我们的产品特点已知(能解决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假设成立吗?如果这样的假设不成立,过去的产品导入模型是否成立?完美的商业计划写的越好,执行的越彻底,则失败的越惨烈啊,这是肯定的。怕的不是发射后失败,而是按下Release按钮后没有反应,没有人理你,没有人用!
我们知道新创企业的资源有限,尤其是现金流有限,如何在赢得客户之前生存下来,这是生存法则!问题是我们发现的市场机会,也就是用户的痛点是真实的吗?我们的价值主张对吗?我们提出来的所谓的解决方案能解决痛点吗?重合度有多少呢?
也就是说我们在BP上的所谓完美的商业计划也不过一种假设,即使我们通过我们的市场调研或者经验分析出来的,也未必是确定的,因为作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还没有确定,还在探索阶段,一定要不要混淆探索和执行商业模式。
从小概率事件和不确定性,也就是混沌中,《黑天鹅》告诉我们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反脆弱》告诉我们如何从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浑浊中,不仅仅是活下来,还能茁壮成长,风会吹灭蜡烛,却能让火越烧越旺!我们偏爱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那是我们的机会啊!
我们创业者的痛点是什么?
如果我们是聋子,满腔热情,信心满满,我想一切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好学的我们,听到这些理论和逻辑,我和小伙伴惊呆了!
我们该听谁的?本来我们以为我们还会走路,低头看看我们的脚步,靠!我们居然不会走了。
我们信心满满,为了证明我们自己,我们发现的是真正的用户痛点吗?我们的价值主张可以构成商业模式吗? 我们找到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吗?我们的资源有限,我们如何坚持到确定商业模式那一天呢?
有人关心我们的创业者自己的痛点吗?
从创业学研究的角度,创业者的痛点是什么?有对应的价值主张和解决方案吗?
我们中欧的叫兽们告诉我们,这是有理论基础的,可以深入到哲学层面,量子理论,结合创业那就是以Moore《跨越鸿沟》、Von Hippel《领先客户创新》和Christenson的《创新者的窘境》,还有配套的方法论《精益创业》啊!
呜呜,让我们看看李叫兽和龚叫兽的逻辑和方法论,这能否解决我们创业者的痛点,能否持续,重合度有多少呢?
李叫兽告诉我们,核心的核心就是产品,依据量子力学理论,还要打造我们自己粉丝经济,从10个、100个、1000个人,一直到1万个,产品就是社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和对称,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摆在企业的第一位。这是一个CEO称自己是产品经理的时代,哪怕你真的不懂用户痛点,也得赶时髦叫产品经理,要打造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不是吗?
移动互联网,把我们的产品和用户缩短到了最小距离,在这个丰饶时代,用户的需求越来越细小,产品体验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好像这个马甲穿得很舒服啊!
刷新我们的ROM,我们要骨感前行!
Lean Startup,国内翻译为精益创业,实际上本意是瘦创业,其本质其实是让我们回归商业本质。从传统上认为是天才式人物+天才式创想的以自我为中心创业模型,基于完美的商业计划和完美的执行结合,到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后硅谷创业的反思,三个代表创业新思维的Stene Blank、Eric Ries、Hoffman,转向平民式的不断试错,由知而行和由行而知的精益创业,这本身也是互联网时代特点,也是回归了商业的本质就是贴近客户,让客户参与创业过程,更快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精益创业不过是剥离了过去所谓无数传统企业的成功案例形成的逻辑和方法论,剥去一层层的各路精英学者和叫兽们不必要的包装、修饰和YY,接受最原始时代,条件不成熟的不完美,很瘦很骨感,但是能首先解决客户的最急的痛点问题,而不是漫长的丰满期待和失望,跟天使用户一起,参与创业过程,不断地迭代和优化,上一次的输出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让我们知道真正的痛点和对应的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已。
要丰满还是骨感,在我们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改变的是还认为互联网是工具的迂腐的想法,不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和借口,而是必须知道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过去总结出来的所得科学的方法和流程,都因为现在已经从过去的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从牛顿时代进入了量子时代,跟随而来的世界观和运动规律发生变化,从创业方法、管理方法、人性和社群关系上,我们的思想仅仅靠打补丁肯定是不行了,而是必须重新刷ROM,改变我们自己,才能改变公司的命运,从而拥抱这个时代,即使我们现在很瘦很骨感,但是一定会逐渐丰满起来,该胖的地方一定会胖起来。
感谢二位叫兽及时刷新我们这些运行了几十年的陈旧的机械系统,也让我们的大脑运行智能系统,尽管硬件条件很差!
让我们清醒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不确定的时代,是一个失控才能创新的时代,是一个产品为王的时代,更是一个用互联网思维来做远离互联网事情的时代,我们还有剩下的一点点机会,我们的存在还有一点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