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杭州新兴行业有哪些

内容不如意?提出您的需求!如何保证手机能下载并编辑

百万小说图书免费阅读

预览提示:

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文档内容不会超过预览的范围,下载前请务必先预览,自行甄别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本网站为文档分享平台性质),一旦付费下载,本站不支持退款展开↓

文档介绍: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征求《杭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的函市级各有关单位,各区、县(市)发改局:根据蔡市长的指示交办,我委委托市发展规划院起草了《杭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特征求贵单位意见,请认真研究,并于3月10日请各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相应的新兴产业调查表;各区、县(市)发改局填写各区、县(市)新兴产业调查表和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表。未明事项请联系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电话传真电子邮箱:@@。1、各区、县(市)发改局填写附表一至附表九。2、各行业主管部门填写附表二至附表九。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杭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二○一○年三月目录TOC\o1-3\h\z\\前言\\一、发展背景PAGEREF_Toc****\h2HYPERLINK\l_Toc****(一)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兴产业PAGEREF_Toc****\h2HYPERLINK\l_Toc****(二)国家宏观政策驱动产业创新PAGEREF_Toc****\h3HYPERLINK\l_Toc****(三)资源禀赋特质倒逼产业转型PAGEREF_Toc****\h4HYPERLINK\l_Toc****(四)低碳经济时代酝酿产业革命PAGEREF_Toc****\h4HYPERLINK\l_Toc****二、现实基础PAGEREF_Toc****\h5HYPERLINK\l_Toc****(一)发展现状PAGEREF_Toc****\h5HYPERLINK\l_Toc****(二)存在问题PAGEREF_Toc****\h7HYPERLINK\l_Toc****三、总体思路PAGEREF_Toc****\h8HYPERLINK\l_Toc****(一)指导思想PAGEREF_Toc****\h8HYPERLINK\l_Toc****(二)战略定位PAGEREF_Toc****\h9HYPERLINK\l_Toc****(三)发展原则PAGEREF_Toc****\h9HYPERLINK\l_Toc****(四)发展目标PAGEREF_Toc****\h11HYPERLINK\l_Toc****四、产业发展PAGEREF_Toc****\h13HYPERLINK\l_Toc****(一)新能源产业PAGEREF_Toc****\h13HYPERLINK\l_Toc****(二)新材料产业PAGEREF_Toc****\h17HYPERLINK\l_Toc****(三)生物产业PAGEREF_Toc****\h20HYPERLINK\l_Toc****(四)信息产业PAGEREF_Toc****\h24HYPERLINK\l_Toc****(五)节能环保产业PAGEREF_Toc****\h28HYPERLINK\l_Toc****(六)涉海产业PAGEREF_Toc****\h30HYPERLINK\l_Toc****(七)新兴服务业PAGEREF_Toc****\h33HYPERLINK\l_Toc****(八)文化创意产业PAGEREF_Toc****\h37HYPERLINK\l_Toc****五、空间布局PAGEREF_Toc****\h42HYPERLINK\l_Toc****(一)布局思路PAGEREF_Toc****\h42HYPERLINK\l_Toc****(二)空间结构PAGEREF_Toc****\h45HYPERLINK\l_Toc****六、保障措施PAGEREF_Toc****\h50HYPERLINK\l_Toc****(一)加强组织领导PAGEREF_Toc****\h50HYPERLINK\l_Toc****(二)提升创新能力PAGEREF_Toc****\h51HYPERLINK\l_Toc****(三)构建融资体系PAGEREF_Toc****\h52HYPERLINK\l_Toc****(四)拓展承载空间PAGEREF_Toc****\h54HYPERLINK\l_Toc****(五)强化政策扶持PAGEREF_Toc****\h55附件1:杭州市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表(待补充)附件2:杭州市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图前言新兴产业是相对传统产业而言的,指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新部门、新行业,一般泛指高科技产业或以研发的高新技术和技术革新为主的产业。新兴产业具有附加价值高、技术密集度高、关联效果大、市场潜力大、能源系数低、污染程度低等特点。现在通常说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的内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新产业;三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当前阶段发展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也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增强综合国力。近年来,国家、浙江省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杭州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进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增长,同样必须依赖于新兴产业崛起。根据杭州市产业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在我市打造“3+1”现代产业体系的大框架指导下,同时与《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指引》充分衔接,确定将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涉海产业、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作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掌握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同时借鉴其它城市的成熟经验,理清未来一段时期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确定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的任务,明确产业集聚和布局框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并梳理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一批新兴产业企业,一批新兴产业集群,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我市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本规划编制依据为国家、浙江省、杭州市相关政策、文件和专项规划。规划范围涵盖杭州市域,规划期限从2010年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一、发展背景新兴产业代表着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成为杭州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目前,培育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推进结构调整,寻求下一轮经济增长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治本之策”。了解分析新兴产业的发展背景,对我市确定发展新兴产业的必要性、重点领域和如何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一)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兴产业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史表明,新兴产业发展是战胜经济危机的根本动力。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是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的创造、拓展和满足新需求的强盛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最终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新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的出现是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新兴产业是未来全球经济的着力点,高科技领域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写未来的国家力量对比。面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提出经济复兴计划,正着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技术革命,将能源改革作为振兴经济的主力和经济复苏的核心。欧盟推出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日本提出重点扶持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中国也将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力求争夺未来科技制高点,刺激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二)国家宏观政策驱动产业创新2009年9月,国务院召开三次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最终形成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得到广泛重视。近期,中央各部委在部署2010年工作时也纷纷提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举措。国家发改委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围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启动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重大专项工程。工信部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促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中国人民银行也提出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特别是加大信贷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非常有利。(三)资源禀赋特质倒逼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对于浙江省、杭州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十分重要。我市资源禀赋并不丰富,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靠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拉动。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只有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整中拓展我市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的创新价值链,才能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低碳经济时代酝酿产业革命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中国也在寻找发展低碳经济之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求一些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为这种发展模式奠定产业基础。我市在全国最早明确提出要打造低碳城市,即在全国率先建成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新兴产业是我市着力打造低碳城市的重要抓手,低碳城市建设将催生我市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我市紧紧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引致的新兴产业革命机遇,并以之助推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时代”转化为“低碳时代”,不仅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而且能够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得到更好、更快的实现。二、现实基础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新兴产业,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力促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涉海产业、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新兴产业以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一)发展现状新兴产业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理清目前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十二五”期间培育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使我市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城市非常重要。1、技术力量基础较好。我市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良好,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有3家,64.8%的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产学研一体化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从事硅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之一。我市生物产业科技资源也非常丰富,集中了浙江省主要的生物科技资源,有22家涉及生物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2、信息产业发展突出。信息产业是我市新兴产业的主力军,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电子信息类企业占了38.7%,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新经济类企业正在异军突起,一共有452家企业通过了有关部门的认定,包括阿里巴巴、支付宝、连连科技、网盛生意宝等30多家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目前,我市累计有2.08万家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运用。3、部分产业特色明显。基于现有产业基础,结合技术、人才及资源优势,我市正加快培育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市最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区域特征明显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部分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动漫产业产量2009年位居全国第一。我市生物产业特色优势也非常明显,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核心,现代中药为基础,现代化学药物与新型医疗器械协同发展的态势。4、发展路径逐渐明晰。我市新兴产业在战略选择上具有前瞻性,主要从行业发展潜力、带动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出发,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发展趋势,立足杭州特色优势和现实基础条件,依托丰富的民营资本和顶尖的研发团队,选择适宜我市发展的新兴产业,力求掌握一批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新兴产业发展基地。5、发展环境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有力地支持与促进了高科技与新兴产业的发展,2009年8月又发布了《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我市的政策环境、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上强烈的创业与创新意识,再加上产业链各环节的配套、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初步形成了高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存在问题我市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1、政府引导还需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建立有效的政策扶持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秩序。目前我市对新兴产业尚需完善税收减免、金融支持、贷款担保等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政府投入力度有待加强,企业发展空间受限,长远规划缺少土地和资金支持是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2、龙头企业不够突出。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先进城市比较集聚效应不够突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由于缺少强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完整产业链没有形成,导致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调,产业组织不够强。3、风险投资机制尚待完善。新兴产业项目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处于初始启动阶段的企业缺乏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的支持,融资较为困难,启动资金、创业资金尤其缺乏,只能靠自身积累一步步做大,影响了企业发展速度,有的错过了最好的市场发展时机。4、高端人才有所欠缺。新兴产业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要舞台。我市虽人力资源丰富,但发展新兴产业所急需的人才尤其是企业高端人才仍很短缺。有些企业在培育期也吸引了一些科技人才,但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及高级复合型人才缺乏,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很难吸引、留住高端人才。5、产学研联系需要加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不够紧密,有的是各自为政,没有较好地实现成果转化与优势互补,形成推进新兴产业的合力。不少企业对高校的科研成果不熟悉,对承担风险有顾虑,即使有合作的,也存在强度小、形式单一等问题。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发展新兴产业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围绕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兼顾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依据我市现有的产业基础、科研技术能力和人才支撑条件,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涉海产业、新兴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作为重点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国家级基地和试点为载体,加大培育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在最有基础、最优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将新兴产业打造为我市经济增长新引擎、转型升级突破口和自主创新生力军。(二)战略定位经济增长新引擎。我市未来几年正处于保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发挥新兴产业产业链较长,发展前景良好,能够快速加大投资、吸引就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增强集群优势,把新兴产业打造成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突破口。经济、社会、城市的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新兴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无污染、节能环保等特点,要大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新兴产业成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的突破口。自主创新生力军。全面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十二五”时期我市的一个重点任务。要突出抓好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培育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新兴产业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三)发展原则1、强化协调,联动发展。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涵盖工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产业领域,要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统筹考虑,创新机制,抓规划统一思路,抓链条沟通产业,抓市场促进流通,抓政策提供保障,促进我市新兴产业内部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2、政策引导,健康发展。在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刺激下,新兴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高潮。政府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划,强化产业发展导向,避免一些尚在培育之中的新兴产业也呈现“一哄而起”的苗头,出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局面,确保我市新兴产业健康、稳步发展。3、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各区、县(市)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各自的功能定位,明确各自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门类,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区域特色经济,推进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和空间整合,实现区域内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互惠共赢。4、人才为上,创新发展。针对新兴产业的迫切需求,改进高校的专业学科设置,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为新兴产业培育和输送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紧紧围绕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通过创新驱动、增量带动和集约推动,加强重大科技项目攻坚,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掌控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5、优化布局、集群发展。根据各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现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条件,加快布局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产业与各项配套功能,发挥集聚效应,在信息、生物、物流等领域形成若干规模产业集群,培育骨干企业集团,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四)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市新兴产业呈现快速、良好的发展局面,形成一批规模壮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拓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平台、地,使我市成为长三角前列、国内重要的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基地之一。具体要力争实现以下五大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兴产业中的第二产业类别以做大产业上千亿和做强产业年均增长20%为主线,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节能环保、涉海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达8000亿元以上,其中信息产业继续稳步增长,达到40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发展,均达到超千亿目标;节能环保超400亿元,涉海产业产值超500亿元,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新兴服务业中服务外包产业、金融业和物流业增加值力争以高于GDP2~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以高于GDP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骨干企业研究开发经费(RD)占销售产值的平均比例提高到3%以上,新建成15家左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左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左右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力争掌握一批行业生产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组织结构更趋合理。通过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系更趋完善,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15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25个左右,发展和壮大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打造若干国际品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引导企业集中布局,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以现有交通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为纽带,以国家级开发区、基地为着力点,以各省级开发区、各区、县(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为主要平台,“一城两区三带多点”的总体布局框架初步形成,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化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高。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10%,万元产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年均递减10%。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杭州在全国、全省率先实施低碳新政、建设低碳城市作出贡献。展望到2020年,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占整个现代产业体系比重进一步提高,“一杭州新兴行业有哪些城两区三带多点”的总体布局框架基本形成,产业内部实现联动发展,建成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成为具备相当国际知名度的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四、产业发展(一)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规划期内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电池、核电、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1、发展目标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具备相当规模,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0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销售产值约400亿元,形成2000兆瓦左右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风电设备实现销售产值约300亿元,形成3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新型动力电池实现销售产值约150亿元;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总量显著提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空间布局显著优化,初步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能源产业化基地。2、发展重点围绕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依托骨干项目带动,以太阳能光伏和风电产业为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链和风电产业链;加快实现新型电池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发核电装备、潮汐能设备、生物质能等领域,把杭州建设成为国内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1)太阳能光伏产业以非晶或微晶硅薄膜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完善从硅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努力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电池及组件。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对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提升电池光电转换率,降低生产成本,做精做强产业链中游,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着眼全球光伏技术发展新趋势,大力支持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单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等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争取在薄膜电池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生产基地。系统集成与设备。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大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有效引导光伏技术在各方面的运用,以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和集成系统为重点,加强光伏系统集成技术和控制器、逆变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生产关键设备制造,加快设备研发,全面实现国产化。硅材料、硅片。积极扶持硅提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尽快形成产业化,适度保障硅材料供应;鼓励发展大面积超薄硅片和浆料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等关键技术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硅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2)风电装备制造业积极推动传统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加快向新能源设备制造转型,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风力企业和研究中心,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