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如何?传统产业与新兴 – 手机爱问

如何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近一个时期,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传统产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外部需求持续疲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盈利能力总体较弱,部分行业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困难应当看到,在当前发展阶段,传统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工业中的占比还保持在80%以上,不仅是稳定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更是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构成。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人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为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_、大...全部

近一个时期,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传统产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外部需求持续疲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盈利能力总体较弱,部分行业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困难应当看到,在当前发展阶段,传统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工业中的占比还保持在80%以上,不仅是稳定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更是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构成。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人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为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_、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当前,世界范围内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本国产业向工业4。0迈进。相比之下,我国总体还处在工业2。0和3。0之间。这迫切要求我们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这既是我国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必然选择。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以协同攻关为抓手,增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智能制造既涉及制造、检测、控制、数据处理等诸多技术,又涵盖研发、生产、物流、维护等经营管理各环节。

应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与用户组建一批联合体,健全技术攻关、集成开发、测试验证、试点应用工作体系,加快攻克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二是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支撑。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实现厂内灵活组网,推动5G等新技术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生态培育,努力形成规模化应用能力。加快研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布局重点试验网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以“共性先立、急用先行”为原则,加快健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针对互联互通、多维度协同等瓶颈,加强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展全过程试验验证,推动标准化与实践同步甚至先行发展。四是以试点示范为引领,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推广。

深人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协同推进4。0示范和3。0推广、2。0补课,促进不同阶段企业全面提升。选择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地方积极性高、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推动智能制造由企业点状突破向区域整体提升迈进。

二、加快推动装备升级。装备工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直接创造多少经济价值,更体现在装备工业是面向生产、创造技术的资本品行业,其蕴含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根本依托。从世界制造强国看,每个国家都在工业装备领域具有独到优势,即使进人后工业化阶段,其产品仍在世界制造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之相比,目前我国装备工业虽在全球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但高端供给能力却严重不足。可以说,推动中国装备升级,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绕不过去的坎,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高端引领。

深人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和相关科技重大专项,在研制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过程中,强化知识和经验积累,提升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促进装备工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二是狠抓重大短板。启动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集中支持《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亟需装备的研发生产,提高专用装备供给能力,推动中国装备与中国制造协同发展。

三是突出智能发展。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强化集成开发工具和测试验证环境建设,深人开展技术集成和应用实践,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四是加快服务转型。积极发展“装备+互联网”,大力培育质量诊断、预测性维护、大数据分析等服务新模式,推动价值链从“研发一销售”的开环向“研发一服务一反馈一改进”的闭环升级,从而加速创新迭代、拓展价值空间三、着力夯实工业基础。

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是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也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要支撑。从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工业基础能力往往是政府重点支持的领域。

如美国2012年提出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很重要一个任务就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公共机构和优势企业加大对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的联合投资,增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却一度弱化,很多行业都普遍存在材料、部件或工艺“卡脖子”的问题。

为此,2014年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工业强基工程,初步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要看到,工业基础能力涉及面很广,仅近10年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就多达682个,必须持之以恒、深人扎实地继续抓好这项工作。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材料先行带动基础提升。材料是“四基”的核心,直接决定着零部件的性能及其制造工艺。同时,材料从发现到应用又是个漫长过程,周期往往长达10年以上。应加大支持力度,超前谋划、整体布局,“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加快形成梯次接续的良好发展格二是聚焦重点瓶颈,持续稳定给予支持。

近些年,国家对工业基础领域的支持不断加大,但还存在覆盖面过宽、项目布局散、持续性不足的情况。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政策,着力突破国家战略亟需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点瓶颈:三是强化产用结合,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坚持以需求为牵引,针对重点基础产品,提出包括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材料研制、工艺开发、样品试验、批量生产和示范推广的“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基础技术和整机开发互动发展。四是健全支撑体系,强化产品验证评价。

具体包括:建立一批产用合作示范平台,开展材料、部件和工艺的协同研发,强化应用验证;建设一批高水平测试评价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形成系统服务体系;制定数据采集和共享制度,建设一批材料数据库、工艺参数库和工艺知识库平台;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网络,强化测试、认证、选材推荐等公共服务。

四、健全完善支持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既要立足当前,出台一批具备条件、能够尽快见效的政策措施,也要着眼长远,加快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从根子上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一是引导资金“脱虚还实”。投资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突出矛盾之一。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并扩大实施范围,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重大工程。

引导金融机构探索新的产业投融资方式,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作用,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二是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削减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政府定价的经营性收费,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监管。

加快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完善资金向实体经济融通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完善土地供应制度,继续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多措并举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填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间的鸿沟。继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强信息发布共享,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四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序放开市场准人,重点加大技术、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力度。坚持分业施策,支持传统产业走出去,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全球布局。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