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海通证券研报,作者荀玉根。
核心结论:①中国经济进入由大到强的新时代,结构优先,类似1980年代的美国,GDP增速换挡后波动率下降,产业结构升级加速。②中美转型期政策均从需求管理到供给改革,2018年供给侧改革重心由“三去”转向“一补”,政策向新经济倾斜。③类似美国1980年代,我国近几年高端制造、新兴服务业高速增长但比重仍低,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文体娱乐行业增加值仅相当于美国的20%、38%、40%,而制造业为150%。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由大到强的新时代,近几年我国经济中也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政策和产业也有很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美国1980年代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将从宏观经济、金融体系、资本市场等角度将我国与1980年代美国做出对比,本文是系列报告第一篇,重点从宏观经济和产业角度展开分析。
1.经济由大变强,重在结构优化
美国经济转型加速,新兴产业崛起为美国在90年代再次领先打下基础。美国在-期间经济增速较高,GDP实际同比增速平均在4.9%左右。经过了的“滞涨”阶段后,80年代后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大稳定”增长阶段,1980-2000期间美国经济波动幅度变小,GDP实际同比增速平均为3.2%,没有严重的衰退或通胀。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80年代后美国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和消费转移的节奏明显加快。从1970-1980,美国第三产业GDP占比仅从61%提高到63.6%,仅提高2.6个百分比。从1980-1990,第三产业占比从63.6%提高到70%,提升了6.4个百分点,结构优化速度明显加快。从GDP支出法角度,私人部门消费在GDP中占比在80年代后趋势提升,从1980年的61%提升至2017年的69%,而同期净出口占比从0.4%降至-2.9%,投资占比从18.5%降至16.6%。
类似美国1980年代,我国已经进入产业结构加速优化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近几年我国的GDP增速虽然放缓,但内部结构却在不断优化,企业盈利在改善。2016年以来我国GDP增速维持在6.7%-6.9%左右,但全部A股归属母公司净利累计同比从16Q4的5.4%回升至18Q1的14%,ROE(TTM)从9.6%回升至10.3%。进入新时代之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特征为经济平盈利上,微观盈利改善的动力源于产业结构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和企业国际化加速(详见《为何新时代经济平盈利上?——借鉴日本1970-80年代》-、《新时代,新牛市-》等)。从结构来看,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美国同样类似。2000-2010年期间,我国第三产业GDP占比从40%提升至44%,仅提高4个百分点;但在2010-2017,第三产业GDP占比从44%提高到51.6%,提高了7.6个百分点。从消费和投资角度来看,2010年以来消费的GDP占比趋势上升,从2010年的48.5%提升至2016年的53.6%,而资本形成GDP占比从47.9%降至44.2%,净出口占比从3.7%降至2.2%。
2.政策从需求管理到供给改革
供给管理提高效率,推动美国新经济的发展。从二战后到1970年代末,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一直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美国政府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应对经济下滑或过热,表现为美国在1960至70年代M2增速的大幅波动。这种以需求侧为重点的政策组合,虽然保证了美国经济在1950至60年代的稳定增长,但无法解决美国竞争力日渐低下的问题。从19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在1980年代初,美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从扩大有效需求转向反通胀,同时实施了由需求管理政策向供给管理政策的转变。里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结构调整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对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增加研发投资鼓励技术创新、通过贸易立法鼓励出口等。在鼓励创新方面,美国政府一方面是增加研发投资,1988年美国政府提出国家科学基金五年倍增计划,美国研发投资GDP占比从80年代初期的2.4%最高提高到2.9%;另一方面美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措施,具体如:1989年国防部和能源部提出22项重点开发的高技术如微电子电路、半导体材料、计算机软件等,1990年美国政府提出著名的“美国先进技术计划”以促进民用技术商业化。通过这一系列的供给管理措施,提高了美国的生产效率,为90年代美国的整体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2015年底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2015年底领导人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标志着我国的宏观政策也在从需求管理走向供给侧管理。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以来我国的宏观货币政策始终保持稳健中性,我国的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相对稳定并逐渐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简单概括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过去两年通过“三去”解决旧经济的问题,实现稳中求进的稳,第二步是从今年开始向“一补”倾斜,即政府的政策重点从之前的PPP、棚户区改造转向5G投资、半导体产业基金等等。近年来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加速落地,先进制造方面: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15年印发《中国制造2025》,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新兴消费方面: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17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扩大消费”。我国研发支出GDP占比也一直在趋势提升,2017年我国研发支出GDP占比达2.1%,相当于美国50年代末。美国、日本研发支出GDP占比最高达到3%左右,未来我国研发支出GDP占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3.产业重心转向高端制造和新兴服务业
的美国,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增速领先。在1970年代之后,美国以钢铁、汽车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受到来自日本等亚洲新兴国家的挑战。1980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国。从1970-1990,美国汽车业全球市场份额从28%降至20%,钢铁业全球市场份额从20%降至12%。在传统制造业受到新兴国家挑战的背景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80年代美国整体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仅5.5%,而其中代表高端制造业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行业平均增速却达到10%。同期美国服务业中,专业和商业服务(增速11.8%,下同)、休闲娱乐(9%)、信息业(8.5%)增速较高,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平均增速都明显高于同期美国名义GDP的7.8%。从经济结构来看,这些行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也在迅速提高。从1980-1990,美国制造中传统制造业如汽车和金属加工行业的占比从22%降至17.8%,而计算机和电子制造业的占比从7.8%提高到10%。美国服务业GDP占比中,从1980-1990传统的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占比从13.8%、3.7%降至12.9%、3%,而新兴服务业如专业和商业服务GDP占比从6.2%提高至8.9%,保健和社会救助从4.2%提高到5.8%,信息业从3.9%提高到4.1%。
类似美国1980年代,我国高端制造、新兴服务业高速增长。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转型速度也在加快,制造业占比从32%降至2017年的29%,第三产业占比从44%升至51.6%。在201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降至6.6%,但我国计算机电子、医药、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仍分别保持13.8%、12.4%、12%的较高增速。第三产业中,2017年信息传输与软件服务、卫生和社会保障行业增速分别为25%、17%,增速也远高于17年名义GDP的11%。行业结构的变化也显示新兴服务业在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7年期间我国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占比从2.2%提高到3.3%、卫生和社会保障占比从1.4%提高到2.2%。但相比美国,我国新兴产业规模仍然明显较小,对比2017年中美各行业增加值,在传统产业中我国制造业、建筑业、采矿行业增加值分别是美国的1.5、1.1、0.9倍,但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文体娱乐、金融业增加值仅是美国相应行业的20%、38%、40%、70%,我国新兴产业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80年代美国高速成长的计算机电子制造、通信等行业,为其经济在90年代再次领先奠定了基础,而目前我国的先进制造业如光通信(5G)设备、半导体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机械自动化,以及新型消费行业中的医疗服务、创新药等新兴产业也同样处于高增长阶段,这些产业的成长有望提高我国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