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何剑岭
6月20日,证监会发布了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相比2016年修订的《重组办法》对于资产重组的收紧,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亮点包括:放宽了资产重组上市认定标准、缩短认定期间;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在创业板重组上市;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等多项新政。
由于征求意见稿中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在今日盘面上,被赋予了“壳资源”概念的一批创业板个股表现强劲。有多家券商研究所分析认为,此次征求意见中关于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等规定对创业板构成制度红利,但这并非意味着创业板的壳公司就一定有被爆炒的价值。
券商作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中介,监管政策的持续放松,将利好券商业务的开展,所以相比创业板的壳公司,利好逻辑更顺的是券商。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门总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投行业务构成利好,因为“有新的生意可以做了”。据统计,在2016年之前的2015年,业内主要券商投行业务中的增发业务收入都要高于最近几年。
创业板迎来政策红利
据统计,2008年至今,《重组办法》已有多次修订。2016年9月,证监会曾修订《重组办法》,其中包括严格限制借壳上市标准,取消借壳配套融资,同时收紧非借壳情形下配套融资的金额计算标准及用途,自此并购重组进入政策收紧状态。2018年10月,证监会曾发布修订后的《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2018年修订)》,大幅放松了并购重组中的部分限制,其中包括放宽了配套融资用途。
海通证券
非银团队指出,本次征求意见稿是继2018年10月并购重组政策放松后的再次松绑。去年的并购重组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IPO被否企业再重组间隔期限的大幅缩短、鼓励中概股参与A股并购重组、放松并购重组融资用途等。而此次征求意见稿集中在扩大并购重组范围和标的,鼓励新兴产业通过并购实现产业升级。
关于昨日《重组办法》的再次修订对于市场的影响,申万宏源分析认为,短期而言,资本市场在政策边际放松刺激下有助于修复市场风险偏好,壳价值提升也有助于创业板小市值个股等估值修复。
据申万宏源统计,在2016年9月证监会对《重组办法》进行修订并收紧并购重组政策之后,创业板的绝对和相对收益均出现阶段性回落。对此,申万宏源认为,其影响因素肯定是多样的,但重组制度收紧导致创业板已有的外延增长模式被破坏,由此而来的基本面数据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此次政策放松可以认为是对2016年9月政策收紧的修正,其积极意义仍值得肯定。
在今日盘面上,由于征求意见稿中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被赋予了“壳资源”概念的一批创业板个股表现强劲。据数据统计,截至今日收盘,A股涨停的个股有136只,其中来自创业板的公司多达96只。而在这96只创业板公司中,昨日(6月20日)收盘总市值少于25亿元的有60只。
但这并非意味着未来创业板的壳公司就一定有被爆炒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昨日证监会在发布上述征求意见稿的同时,还表示将对并购重组“三高”问题持续从严监管,坚决打击恶意炒壳、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忽悠式”重组、盲目跨界重组等市场乱象。
“三中一华”受益于并购重组交易增量
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门总经理今日向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对投行业务构成利好,因为有“新的生意可以做了”。
对于此次并购重组新政,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券商作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中介,监管政策的持续放松,将利好券商业务的开展,所以相比创业板的壳公司,利好逻辑更顺的是券商。
海通证券非银团队认为,券商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商,监管政策的持续放松,直接利好券商业务的开展。并购重组规模有望大幅提升,利好并购重组业务具有优势的大型券商,如华泰证券等。
而据长城证券非银团队统计,2018年有8家券商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分别为华泰证券(4.4亿元)、中金公司(2.95亿元)、中信证券(2亿元)、中信建投(1.72亿元)、海通证券(1.26亿元)、国金证券(1.19亿元)、东方证券(1.11亿元)、国信证券(1.08亿元)。由此可见,目前在并购重组业务上占据优势的券商还是“三中一华”。
民生证券非银团队则预计,监管部门将会把握好节奏,并购重组上市交易活跃度将持续提升,优势投行有望率先受益。据民生证券非银团队统计,2018年财务顾问、增发规模领先的券商是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三家,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和国信证券位列其后,这些业务规模领先的投行有望率先受益于并购重组交易增量。
据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至今,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联合、海通证券投行业务中来自增发业务(投行业务可分为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债券发行等)的收入分别为2.37亿元、2.97亿元、0.59亿元、1.5亿元、1.03亿元。
在2016年资产重组政策收紧之前的2015年,“三中一华”投行业务中的增发业务收入都要高于最近几年。2015年,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联合、海通证券投行业务中来自增发业务的收入分别为5.84亿元、3.27亿元、0.88亿元、2.26亿元、3.1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这几家券商投行从增发业务获得的收入多数竟高于首发业务,可见在并购重组热的时候,这些券商的业务导向也会有相应变化。
借壳项目收费浮动
虽然此次资产重组新政整体上给创业板和投行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在一些投行人士看来,这些契机究竟能带来多少实惠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某去年营收排名行业前20的券商投行人士今日向记者表示,此次资产重组新政可能会给投行带来一定的利好,但具体的利好程度还要观察,毕竟之前也可以借壳主板、中小板。
他认为,现在政策的确是放开了创业板重组上市,但是质地好的交易方仍然是市场的稀缺资源。现在IPO逐渐走向正常化,如果企业质地本身很好,上市周期也不会太长,借壳相比之下也没有节约多长时间。他预计,未来市场上的借壳上市项目应该会增多一些,但难以在短期内达到以前的高峰期。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在2016年《重组办法》修订之前的2015年,当年完成的借壳上市交易数量有45件,交易金额达4600亿元,而2016年快速下降至27件,交易额缩减至2000亿元,同比下滑55%。之后2017年降至7件、2018年进一步降至3件,每年的交易额均为800亿元左右。而截至6月20日,2019年完成的借壳上市交易数量有4件,交易额约300亿元。
至于借壳上市项目能带给投行多少收入,他指出,这类项目的收入通常没有IPO项目多,但具体一单借壳上市的收费多少还是看和企业怎么谈。他举例道,比如其所在投行从今年过会的一单IPO项目获得了8000万元的收入,这笔收入比一般同等规模的IPO项目要多不少,“投行股权类的业务很难说有固定费率,还是要看和企业的洽谈结果”。
此外还有投行人士认为,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对于未来借壳上市的需求也会有影响。上海某资深保代今日告诉记者:“未来这方面业务会增多一些,但注册制一旦实施后上市容易了,借壳上市的也会减少。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资产重组项目的‘雷’不少,近年来一些券商已经踩雷,所以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据公开信息显示,去年来,南方某大型券商曾有几单并购重组项目爆出问题,其中一单项目被罚没款项达几千万元。而最近,新时代证券还曾因四年前承接的一单并购重组项目中未尽职履行财务顾问责任,对并购标的资产业绩预测存在误导性描述,被证监会处于责令改正、警告并合计4470万元罚款的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