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利空消息正持续兑现,这是维持当前市场信心的关键点。一是地方债务规模的利空兑现。其规模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审计局的数字是10.7万亿,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地方债务的处理会不会对银行股甚至中国经济带来多大负面,引起国内外研究机构或投资机构的强烈碰撞,海外市场还掀起一轮抛售内地银行股的小高潮,相比之下,国内机构更为"淡定".笔者也认为,境外机构有点不了解"国情",不过要引起我们警惕的是,对银行股的负面压力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当本轮反弹结束转向新一轮调整的时候,这种负面有可能会被市场反复利用。二是加息与CPI,提前加息,创新高的6月CPI,成就了所有经济学家或分析人士,宏观经济指标一下变得如此清晰可预测,但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经过一段平静可控期后,随着CPI的不断回落,人们关心的会转向经济增长和增长路径,下半年中后段有可能再度陷入复杂期。
经济增长依赖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今年以来,消费增速低于预期,中长期期保持平稳增长将是趋势;出口则难于出现过去几十年那样会持续强劲增长,走过"刘易斯拐点"的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的出口优势正在弱化。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上看,投资依然是核心。与上一轮经济增长不同的是,本轮投资热点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从目前信息看,至少有如下三方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水利工程建设。这是列入今年"1号文件"之后迅速形成的投资主题,与水泥股类似,"水利"板块持续半年出现大级别上涨,上周六最高级别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为水利建设吹起了冲锋号,据相关预测,未来十年四万亿的投资规模。目前投资政策已趋于明朗,该投资主题的上攻力度有可能率先弱化。
二、保障房建设投资。三年3000万套保障房,据目前信息概算,总建设资金至少需四万亿。过去半年,水泥行业已率先启动,并出现了大幅超越大盘指数的大行情,不过,保障房建设目前更多的还是只是部署阶段,受益其中的业绩增长远未体现。随着水泥股的大面积上涨之后,近期保障房投资主题已转向大型地产上市公司,虽然我们还无从知道保障房建设中的盈利程度,但保障房建设的融资通道,对于地产企业具有极大吸引力,这也是市场给予正面响应的重要原因。从目前情况,保利地产已率先形成向上突破格局,中长期均线系统从空头排列转向大型多头排列,这种技术趋势上的转变,非常有利于股价拓展。不过,保障房建设的相关具体内容仍处于朦胧猜测期,一旦像融资政策等给予进一步明朗的时候,这一主题投资的动力也会转向持续弱化的过程。目前还处于强化期。
三、如果说上述1、2都还属于传统行业的投资项目,那么涉及引导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国家级的投资项目就值得我们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新兴产业投资理应是未来中长期投资热点的核心方向。七大新兴产业战略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将会成为核心的核心。
站在长周期看,未来五年应该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实际上,过去三十年里,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如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华为,家电业的格力、美的,机械制造的三一重工、潍柴动力等,它们的发展模式将会大规模复制。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持续高比例的研究开发投入,创新能力无疑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以格力电器为例,一直以来,公司在技术研发上从来不设门槛,像2010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30亿元,成为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中兴通讯的创新能力更是我们所熟知的,拥有多名研发人员,每年保持10%的收入投入研发,去年公司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
在新的行业领域,以技术研发为导向公司为数不少,如海康威视,其研发团队已超过1500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30%,走在全球安防企业前列。连续多年保持研发费用占销售额7%左右的投入比。目前已完成从全线产品生产向系统集成商延伸的产业链战略部署。当全球步入物联网时代,规模庞大的数字城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高铁、城轨、高速公路等应用都将给安防产业带来巨大机遇。类似的,还有像威创股份这样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强化技术创新研发,采取主攻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的发展路线(高投入高利润模式),最近三年的研发投资一直占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虽然经营稳定性受到冲击,但未来长期竞争力有望反复提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必须走的一种发展模式。四维图新,一直依靠研发推动公司成长,中国电子地图独立服务商,研发投入占上一年销售收入的15%.近期新上市的瑞凌股份,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已从占营业收入的4.3%不断提升至5.29%.上述例子只是给我们一种启发,虽然高研发投入不一定成功,但没有足够投入就取得成功的案例几乎没有。
从目前趋势看,较值得重视的领域有物联网类(海康威视)、智能电网类(国电南瑞)、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中兴通讯、彩虹股份)、海工类(中集集团)、高铁类(中国北车、中国南车)、重工类(中国重工、中国一重)等。可以预期,下一轮牛市周期结束时,将会有大量优秀制造业公司的总市值规模挤进沪深A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