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来到2019年,大家的创业热情愈发稀薄,投身创业的勇士又少去许多。
在2015年的创业高潮过后,新增创业公司的数量就逐年下滑。当我们认为2018年已经是一个底时,数据却告诉我们还能继续往下探一探。
2019年全国仅新增了2324家创业公司,这个数字不到2018年的3成,更是只有高峰期2015年的1成。
当然,我们看到,2017年之后,每年关闭的创业公司也大幅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创业公司的“死亡”情况就比较温和。
我们发现,
2018年之前关闭的创业公司中,有8成以上是倒在未获投/投资不明确的阶段,在资本充裕的那几年,大量涌入创业大潮的小微企业,连说服投资人的想法、计划或者故事都拿不出来,“出师未捷身先死”也算是正常的自然淘汰。
从2018年开始,由于小微企业死亡数量骤减,看起来创业公司的“死亡”规模确实是小了很多。但就是这批更少量的公司,烧掉了更多的钱。
如果把一家公司关闭前的融资总额当做其烧掉投资人的钱,近5年,5000多家死亡创业公司总共烧光了460亿融资总额。更细致地看,2019年“死亡”的创业公司,平均每家烧掉的钱是2018年时的2.25倍、2017年的3.45倍。
也就是说,这两年,创业公司“死”得更加惨烈、更有排面。
近5年的创业公司死亡名录里,融资总额排名前10的公司中,有7家倒在了2019年,包括“独角兽”公司团贷网和爱屋吉屋、由云峰基金领投的全峰快递,还有让王思聪陷入限制消费令的熊猫直播……
从A轮到E轮,融资总量达22亿元、估值飙升至78亿元,爱屋吉屋只花了15个月。当时,爱屋吉屋是全世界独角兽里发展得最快的一只。但由于未能完全吃透行业逻辑,爱屋吉屋终究还是昙花一现,在2019年初惨淡收场。
在市场上成功融到这么多钱,证明上述公司至少在踩中风口、团队运作、商业故事等诸多层面中,做对了好几件事。
可惜的是,它们都在2019年渡劫失败了。
哪些风口倒下了最多的创业公司?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每每提及创业,雷军的这句话总会被搬出来。
但现实是,有些风口实在是挤了太多的猪,再加上风也不是那么持久强劲,所以摔下来的就格外多。
这些年我们耳边飘过的风口热词换了好几轮,“O2O”“共享经济”“电子竞技”“互联网金融”……哪些才是堆积了最多创业公司“尸体”的口子呢?
数据显示,
最近5年,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本地生活、金融和社交网络成为“摔死”最多创业的行业,为创业公司“死亡”名录贡献了过半成员,可以称得上是创业死亡五大兴趣小组。
如果按照不同年份来看,各年还会有特别突出的行业,代表了当年的创业“死亡”特色。比如说,2019年教育行业取代了社交网络排入前5,2017年则是文娱传媒行业取代了金融。
当淘宝、京东和拼多多获得成功时,尚品网、明星衣橱等电商平台接连涌现,意图在细分市场上分一杯羹;饿了么、美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按摩O2O功夫熊、上门做饭的好厨师等平台都想坐上这班“致富特快”;而在社交这条赛道上,更是有主打匿名的无秘一时风头无两……
不过,上述这些名字,最后都进入了死亡名录。
在将创业赛道划分得更细之后,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创业公司的热门死亡方向。
以5年作为一个大的观察周期,游戏开发商、综合电商、美食餐饮、借贷和兴趣社区是倒下创业公司最多的5个细分赛道。
我们特别注意到,被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称作“电商最后一个堡垒”的生鲜食品赛道,公司在“死亡”前能支撑的时间相对更短,近5年该行业死亡创业公司平均存活时间仅有38个月,比游戏开发商足足少了半年多。
创业这阵风刮得太快,在粗犷地按照行业观察时还不太明显,进一步细分后,风向的变幻莫测就显现出来。即使是扎堆“死亡”,赛道的轮转也十分迅速。
从2015到2017年,
游戏开发商、综合电商和本地综合生活都是创业死亡赛道的大热门,但近两年却明显降温,热门度排名大幅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借贷、理财和生鲜食品。
所以,关于过往死亡赛道的总结,也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2020的机会或者大坑。不过,抛开赛道的区隔,在创业公司的死亡原因中,还是有一些通性可以参考。
创业公司都为何而死?
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两年投资人变得更加谨慎,市场上的钱也紧张了许多。
根据IT桔子的数据,自有记录来,机构的投资总额每年都在上涨。但在2019年出现了向下的拐点,机构投资总额第一次出现同比下跌,跌幅达21.8%。
一个公司走向结束,大多也都是跟没钱相关,但是大家把自己倒腾到没钱的手段,却各有不同。
我们统计了5000家创业公司“死因”,发现最容易导致企业死亡的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匮乏,换言之,公司还没想好怎么赚钱。其次是市场伪需求和激烈的行业竞争,接下来才是业务调整和产品入场时机。
还有一些死因,不是普遍现象,但可以让创业公司死得更快一些,比如说转型和烧钱。
总结来看,不管是没有想好赚钱方式、没有找准市场需求,还是市场竞争力不足……导致创业公司走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关于公司本身经营层面不合理的问题,它们大多指向一个结果——企业盈利困难。
我们还注意到,近两年的创业公司主要死因发生了些许变化,政策监管与现金流断裂的贡献度,超过了行业竞争和业务调整。
有5年投资行业从业经验的林枫告诉DT君:“这两年行情不好,我们从LP拿到的资金也很有限,所以投资都比较谨慎。一般情况下5年左右我们就要考虑退出,如果被投项目没办法被收购或者上市、一直没有变现的可能,我们就不太会继续跟进。一直烧钱,谁都吃不消。”
分行业来看,大家的死亡原因侧重有所不同,我们计算了每个行业的死亡原因相对于大盘的偏好度,发现了不同行业独特的“死亡导火索”。
相对于其他行业,
金融行业死于政策监管、法律法规风险的比例更高;广告营销则更有可能死于转型问题;物流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硬伤是不重视客户;硬件行业更需要考虑定价/成本问题;游戏行业则对团队能力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在资本比较宽松、投资者还愿意为粗放的生长模式买单时,这些问题并没有那么致命。但在寒潮来临时,市场与资本都没有那么多耐心来等待创业公司进行调整修正。
显然,创业者正在遭遇一个越来越残酷的大环境。但是,我们从乐观的方面来看,对于市场来说,这或许是一件好事。
现实是残酷的
但寒冬不一定是坏事
“寒冬通常是周期性的,每经历一次寒冬,就会焕然一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是这样评价寒冬的。
我们认同“焕然一新”这个词。前面我们的种种分析都指明,创业者正在面临更加严苛的优胜劣汰,这意味着,踩着风口的投机者将会减少,真正的创新会备受青睐。
喧嚣平息过后,理性与务实也会回归。
著名风险投资人曾在《》一文里列举了导致创业公司死亡的系列原因,他写道:“一般说来,创业公司死亡,要么是没钱了,要么就是关键创始人逃跑了,而通常这两者是同时发生的。但在我看来,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意志消沉了。你很少会听到一家加班加点工作、吭哧吭哧推出新功能的创业公司会因为付不起账单而被ISP关停服务器的例子。”
也就是说,创新、努力、拼搏……都是抵抗死亡的良药。
我们在《2019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中,为增长写下了一句断言:
最有生命力的增长,往往孕育于貌似饱和的市场边缘,破土于重重困局的夹缝之间,爆发于能力天花板解锁的关键时刻。
所以,我们也相信,尽管戳破泡沫会带来阵痛的副作用,但在大浪淘沙之后,真正的春天会到来。
(应受访者要求,林枫为化名)
点击关键词可直接阅读
41家民营老板"卖壳"求生|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爆雷"|央行突然"降息"|危机中的香港零售业|100%中签的新股来了|480家房企破产|A股第一家亏损企业IPO|2019最悲惨的独角兽|40个一字跌停|500亿民企巨头,资金链崩了|科创板第一只"巨无霸"|2份科创板重磅名单|房地产最害怕的事,来了|科创板潜力企业榜单|1000亿减持潮|2万亿减税|白马爆雷|3000亿巨头,艰难还债|董事长"爆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