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十分钟看懂新零售门店经济:十大行业零售店模式解析

市场:便利店追随国内收入提升浪潮,折射零售渠道变迁历程

零售渠道正在实现“百货→超市→便利店”变迁。2013年以来,渠道销售额增速呈现“便利店超市百货”的分化,根据海外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便利店进入导入期,超过8000美元时爆发增长,中国便利店在一二线城市首先迎来成长。我们认为便利店对于超市渠道替代的原因有三:(1)人口聚集,让便利店这种更小商圈的模式具备投资性价比;(2)收入提升,让便利店承担高租金、产品溢价销售的方式获取足够消费需求;(3)闲暇时间减少,让生鲜速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快速购物的需求提升。2017年中国便利店零售额占实体零售额比重仅为0.68%,以日本为参考,1973年便利店进入日本后,经历25年发展,1998年零售渠道占比达到了%,中国便利店的替代空间和成长空间仍然十分充足。

2017

年便利店约10.6万家,销售合计1900亿元,潜在市场空间十分巨大。我们将城市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划分为三个类别,分别假设单店覆盖人口密度和单店每日营业额的悲观、中性、乐观情形。当前便利店市场的潜在收入空间大约3000亿,其中收入提升、不断追赶一线城市的二线城市便利店市场可能孕育最大成长机会。

格局:本土品牌从地方走向全国,外资发力追逐便利店热潮

目前国内便利店行业的主要包括三类参与者:

➢石油系便利店。中石油的易捷和中石化的昆仑好客便利店依托于庞大的加油站销售网络,是国内最大的两家连锁便利店。2017年门店总数分别达到家和家,占全部便利店的24.3%和17.9%。

➢区域性民营便利店。2000年前后本土便利店逐步崛起,经历近20年的成长历程,成为地方性龙头。美宜佳、天福、红旗分别是广东和四川便利店龙头企业,近年来逐步走向全国,位列非石油系便利店前三位。

➢新进外资便利店。7-11、全家、罗森是全球便利店行业三大巨头,分别于1992年、2004年、1996年进入中国,截至2017年在中国分别拥有门店1644家、2181家和1399家,位列中国经营连锁协会便利店品牌第9、6、12位。

尽管便利店处于零售业的热潮之中,但需要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盈利,当前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本土品牌不畏竞争走向全国。便利店是“热”生意,也是“难”生意,据CCFA统计,2017年9%的便利店毛利率低于10%,仅有16%的便利店毛利率高于30%,而净利率高于4%的便利店占比仅有23%。2011年至今,便利店市场的集中度持续提升,2016年CR5达到39.2%,参考日本经验,7-11、罗森、全家市占率合计达到79%,国内便利店行业在成长后期将迎来整合阶段。竞争中,国内本土便利店企业并没有明显劣势,门店市占率稳步提升,反倒是外资成熟品牌对中国市场存在些许不适应。成长的便利店行业之中,走向全国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值得期待。

2.4.零售药店:政策助力,分业化、集中化趋势确定

业务:分类分级管理的专业性零售,受益于医保定点审批放开

零售药店扮演药品销售终端角色,供应链及门店管理能力尤为重要。零售药店是指区别于公立、私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售卖药品的销售终端,其连接了生产制造、批发流通、付费等环节,是医药商业供应链中承上启下的一环。目前,我国的零售药店以实体药店为主,总门店数超45万家,占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的95%以上,而网上药店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供应链及门店的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分类分级开启,行业出清有望加速。2018年11月23日,商务部发布《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经营条件、合规状况将药店分为三大类别和三个等级,旨在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倒逼零售药店规范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到2025年,全国统一的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业界呼吁多年的“药店分级”进入实质性阶段。单体、中小型连锁药店面临成本上升、经营品种受限、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将被加速出清,政策利好专业服务力优势明显的大型连锁药店。

便利店可申请一类药房业务,中小连锁药房受冲击。2018年10月10日,北京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便利店将能够申请一类药房业务,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药房分类的标准从低到高呈现出“一般零售→医药零售”的过程。预计中小连锁药店将受到屈臣氏等零售企业的冲击,但对于大多为三类药房的大型连锁药店则冲击较小。

定点审批放开,药店接入医保加速。零售药店接入医保可以快速提升营业收入,以一心堂为例,其定点医保率逐年攀升,2017年已达79.2%,医保销售额占总收入超40%。但另一方面,医保定点药店也需承担医保控费和销售限制的压力。自2015年《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颁布后,零售药店接入医保由行政审批制逐步放开为行政协议申请制。从各地区公布的申请细则来看,连锁药店比单一门店在评分体系下往往更具优势,有助于提升连锁药店接入医保的速度。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医保定点率已达70%,支付方式为医保个人账户。未来随着处方外流和药店分级制度的逐步确立,有望逐步向医保统筹账户支付过渡。

非药品未进负面清单,未来有望学习日本药妆店。我国零售药店药品销售占比约70%--80%,而日本药妆店仅占30%左右,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其他日用品等高毛利产品。目前我国相关政策中并未将非药品类产品列为药店销售负面清单,在不出现盗刷医保卡的前提下政策允许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