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门店严重过剩,同行无序竞争.卖轮胎太难了!
3月底,广州番禺区一家轮胎店贴出了转让通知。
据悉,这家轮胎店的老板从25岁来到广州,奋斗了10年,带了两个学徒,店里修轮胎30元,换轮胎100元。我过得还算不错,直到隔壁来了一家互联网连锁店,他的轮胎卖不出去。“也许他们的成本太低了?比如同品牌同型号的轮胎,一般都是200元一个的价格,他们能买3送1,我这样卖就是完犊子.”老板说。
图源。与内容无关的com变得越来越悲哀。他根本无力对抗这家网店,最后不得不将原本红火的店铺转让。当被问及他未来的计划时,他说他还没有考虑过,可能会回去帮别人开拖拉机或卖农业机械。“反正轮胎这个行业,已经没出路了。”老板苦笑着说道。毛利下滑,客户难留,有人说轮胎行业不小,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万亿美元的汽车后市场。一家小轮胎店的倒闭可能很难被察觉,也可能已经司空见惯,但整个轮胎行业的经营困境是肉眼可见的。成千上万的轮胎人被迫或愿意自救。这也给很多轮胎人带来了思考:行业的出路在哪里?“现在轮胎卖不动了,但补胎价格却一直未涨。”长沙某轮胎店老板感触颇深。
前不久,他在一个补胎小组里吐槽:“又飞起来了!”蘑菇钉补胎80元的价格已经和客户达成一致,轮胎已经打磨干净。但是客户有“心眼”,去隔壁打听,价格才50元,就直接走了。微信群沸腾了一阵子,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轮胎人开始互相诉苦,抱怨翻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各种乱象,分享他们的精彩客户。最后,他们把矛头指向了电商平台。
不可否认,由于电商平台的冲击,轮胎店的零售利润率大幅下降,这也是由轮胎价格的透明性决定的。门店卖一线品牌,议价能力弱。浙江温州一家迟佳店老板说,在三线城市,卖一个米其林轮胎的毛利只有100元,一线城市可能更低。换句话说,轮胎零售的高毛利时代一去不复返.消费者习惯发生改变,目前轮胎店服务项目不多,但价格、工时却没有统一标准. A店严重过剩,同业无序竞争导致价格战遍地开花.另一方面,
以一站式维保门店定位的社区店,轮胎业务是必备;快修快保店的密度更大,主营的保养业务与客户粘度相对更高,进一步蚕食了轮胎专营店的生存空间。对于业务单一的轮胎店来说,更困难的生存难题是留不住客户。背后的根源是消费升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轮胎的购买渠道更加多元化,网购占比越来越高。消费者更注重线下店的环境、服务、体验,一站式门店会更占优而传统轮胎店在最基本的形象上,就已落于下风。
“现在客户选择的余地太多了,以前赖以生存的技术已经被贬值的一塌糊涂。”一位轮胎人说。
轮胎店如何转型?
行业趋势不可逆,环境亦不能改变,轮胎店只能从自身想办法。在多数轮胎店老板看来,破局的首要问题是解决轮胎店同质化问题。
这批传统轮胎店在形象上趋同,大多是“脏乱差”;在业务上趋同;在技术、经营理念、员工素质上都趋同……
“轮胎店如果还是纯贸易定位,那么在行业大洗牌的背景下,一定会被优先清洗掉,除非你的进货渠道有优势。”福建福州的一家轮胎店老板说到。
有人认为,技术差异化是转型的方向。有家100平米、仅2个员工的门店,凭借轮胎设备上的高投入,圈住了一批高质量用户(玩车族、超跑族、BBA高端客户),单车产值做到1300元...
另一方面,对于大型综合轮胎店,目前主流转型是“轮胎业务+其他维保服务”,有人认为,这种转型在逻辑上并无不妥,前提是这里的轮胎业务不能只定义为轮胎贸易,而是轮胎服务。
另外,一站式维保店也是目前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突围并不容易。
行业人士称,轮胎店的转型不是简单做加法,用卖轮胎的思维去做维修保养,或用维修保养的思维去卖轮胎,都是行业禁忌。
“把客群做细分,越细越好,或许你会发现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产值和利润,你只需要服务好这批客户就可以,这才是轮胎店的转型路径。”一位轮胎老兵说到。
小编说:对于绝大多数曾经习惯于躺着赚钱的轮胎店来说,走出舒适区确实不容易,但逃离舒适区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生存难题。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部分轮胎店,再不转型就真的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