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创业者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在创业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创业者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那么创业前中后都要如何做呢?下面一起看下相关的注意事项吧。
创业前,具备四大条件
1、大组织的磨练,十年以上经验更好
要成功创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经历大组织的磨练,因为组织可以提供较大的视野。
2、建立个人品牌形象
在大组织工作逐渐外包、委外的趋势中,公司的光环亦随时会被拿掉。因此,在组织内工作的员工,除了要擦亮公司的品牌,也要把自己当成品牌来经营。
3、广结善源,建立人脉
人脉,可说是要创业时最大的资本之一。尤其脱离组织初期,一定要靠亲朋好友来提拔。建立人脉,即便是小秘书也可以拥有出头之日。三十二岁的钟雨欣,过去只是日商贸易公司的秘书,但是她加入日商秘书协会之后,意外得到即席翻译的兼职工作,她除了事前做好准备,事后检讨缺失,还会去进修相关知识,让她不断得到即席翻译的机会。
这不仅拓展了她的人脉,还让她有机会进入有线电视日本台,进行三年的公关、节目企划与制作等工作的历练。现在她成立了个人的公关工作室,主要负责日本表演团体或企业来台湾的窗口与活动企划,以及规划日本旅游等。只要想到日本就会想到我钟雨欣自我期许的说。
4、加强专业能力、整合能力
没有专业,人脉只能用一次而已,没有第二次机会,一位独立工作者强调,无可挑剔的专业能力是一切的基础。除了专业,要能从众多的自由工作者脱颖而出,则要有不同专业领域的整合能力。从信息科技工作者转型为个人理财顾问,现在掌管十多位客户的嘉鼎资产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余凌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三十五岁的余凌霄,拥有工业工程与财管硕士的学历,一开始是在富兰克林投资顾问公司担任信息部门的员工,通过担任支持部门职员的角色,他慢慢了解到其它部门的想法,后来还进入业务与研究部门工作。不管在哪个部门,我都把自己当成老板来经营余凌霄说。
创业前中后
创业时应该避免的三大陷阱
1、不能乱接案子
一位文字工作者就曾经有惨痛经验。不是三个月没案子接,就是一下子来太多案子,每个都急得半死,简直疯狂。之后,只维持一年半,他就回组织工作。用他的痛苦经验,他建议soho族不要乱接案,要有一段时间摸索出一个稳定的客户群。
2、要管理客户的信用
宇承数字科技的张易承,曾经帮一家五星级饭店更新网页,结果这家饭店中途经营权易主,联系的窗口换人,让他做了三个月的白工,十几万费用都没收到。若上法院求偿,考虑到没时间搞这些法律过程,只好认赔。但是之后,张易承学会保护自己,每个案子进来,双方都要先签法律条文,这些信件都会进入对方公司的法务部门,我就较有保障。
3、不能孤芳自赏
离开《行遍天下》总编辑职务后,曹忆雯建议,如果常常拒绝客户的紧急案子,日后很难有合作机会,因此,无法接下的案子,会介绍给其它朋友,甚至案子太大时,一定找其它人协助。这样案源基础才会扩大,她说。
创业后,掌握四大重点
1、初期心态要归零。经济上要有至少一年的准备。
当过惠普总经理六年,又担任过资策会董事长三年,去年夏天拿到台大博士学位后,五十六岁的黄河明,又给自己一个极大的挑战。
卸下董事长的职称与待遇,现在黄河明常坐捷运,几个员工待在只有十几坪的办公室里。黄河明说自己个性审慎,因此各种准备早就做好了。财务上,十年没有收入,也不会影响家计,心情上,一切归零,就像是计算机上已经打了好几页的文件,统统丢掉,重来,当作过去没有就好了。
2、不能单打独斗,要组成可弹性合作的团队
由于市场变化快速,自由的个人工作者,经常是临时组合的团队,特别需要灵活弹性与团队合作。旅游杂志《行遍天下》前任总编辑曹忆雯就是一个例子。三十五岁的曹忆雯,离开属于裕隆集团旗下的《行遍天下》之后soho创业,单飞成为旅游报导的自由工作者,她经常跟旅行社或航空公司提企划案,通过之后,再找美编、以及两、三个文字工作者一起合作。我们彼此都是对方的老板,曹忆雯的合作伙伴也会去接别的案子,再分工合作。
3、永远的客户导向
通常企业外包的案子,大都是公司内部没有这种人才,做不出来,或是临时发生状况,或是结案时间有限。「客户需求可能说不清楚,又有时间压力,又必须要让客户满意,」他指出自由工作者必须具备这样的核心能力。
4、自我管理与持续学习
离开组织,会失去组织的学习资源,自由工作者更需要花时间自我学习,否则无法维持优势。韩第在《大象与跳蚤》一书就提醒,持续学习,才能超越竞争,尤其是随时需要维持最新技能的专门职业。他建议一年要花10%的时间来学习。
创业前中后
以上是本文关于创业前中后的具体介绍,从创业前到创业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进取,从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