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那个戴围巾的胖企鹅吗?
你还记得你在QQ空间写了什么吗?
你记得熬夜偷食物吗?
虽然这些都成为了回忆,但今天你的手机上一定有微信APP,你一定还在迷恋或者一直迷恋朋友圈,你一定在节日期间收到过微信红包,你一定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看过或者分享过文章。
我们的经历离不开“腾讯”这个词。提到腾讯,马不会被忽视。
因此,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微信上的他爸”和“QQ上的他爸”都是马。
其实微信研发的创始人不是马,而是一个低调有文艺情怀的人,——张小龙。
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腾讯的第一次收购:2005年,腾讯想做一个业务——QQ邮箱,于是收购了一个团队,那个团队的负责人就是张小龙。
01
如今,微信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很少有人知道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
就像很多人知道《Foxmail》一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作者张小龙。
1997年,28岁的张小龙自己开发了一款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
目前其中文版已有400多万用户,英文版已在美国、加拿大、瑞典、俄罗斯、日本等20多个国家使用。
从用户数量来看,Foxmail是中国人写的软件中当之无愧的冠军。不仅被列为“十大国产软件”,还被太平洋计算机网络评为五星级软件。
然而,因为邮件软件是免费的,在那个年代并没有给张小龙带来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张小龙还是一个屌丝程序员,经常不好意思空腹写代码。
早期张小龙(中)
当时连他的朋友都为他感到惋惜,认为那个在百万电脑屏幕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只是一个悲剧人物。
当时奇虎360创始人周也批评张小龙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说要加广告,要盈利。
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问张小龙
就像最初创建Foxmail的冲动一样,它来自一个只想写一个的程序员的忧郁
个好的软件,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个不善言辞的年轻人,也许只想把自己的思想和冲动,全部通过键盘,融进一行行外人看起来枯燥无味的程序之中。
02
写Foxmail没有一分钱收益,张小龙完成它纯粹靠兴趣支撑。
1998年,当刚出任金山公司总经理的雷军问张小龙愿不愿意把Foxmail卖给金山时,经济困难的张小龙随意给出了15万元的报价,雷军爽快同意。
可当时雷军正忙于联想注资的事,而金山负责接洽谈判的人不了解Foxmail的价值,认为金山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软件,竟忽视了这件事情。
就这样,雷军与这款优秀的软件,与张小龙失之交臂。
2000年,博大互联网公司以1200万元收购Foxmail。
仅仅两年时间,从15万元飙升到1200万元,这就是互联网的神奇与魅力之所在。
张小龙不仅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从一个温饱成问题的屌丝程序员逆袭成博大公司首席技术官。
名利双收并没有给张小龙带来成就感,反而让他涌上一股背叛初心的悔恨,当时的他曾写下这样一段伤感的文字:
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得出它的每一个细节……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也许在纯粹的张小龙心目中,Foxmail更像他证明才华的作品,而不是拿来创业获取财富的产品。
此后很长时间,他都陷在自己的情绪里。
在博大的5年,是张小龙沉寂的5年,他几乎在江湖上销声匿迹。
而在这5年里,与张小龙同时代的很多程序员、产品经理已成为互联网大佬。
2005年,已经走向没落的博大互联网公司,将Foxmail及张小龙和他的研发团队打包转让给腾讯,这是张小龙互联网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
03
入驻腾讯的张小龙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并带领QQ邮箱团队。
在他的锐意创新下,几经打磨重塑的QQ邮箱,做出了阅读空间、QQ漂流瓶等产品。
到2008年3月,QQ邮箱竟赶超网易邮箱,成为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邮箱产品。
但邮箱的盈利模式一直不清晰,在以盈利论英雄的时代,张小龙始终处在腾讯不太中心的位置。
张小龙的名字再次响彻腾讯的时候,是源于一个软件,一个现在几乎全民都在用的软件——微信。
2009年9月,新浪微博问世了。因为明星效应,新浪微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2010年前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进入空前鼎盛时期,成为国民性产品。
新浪微博的意外蹿红,让腾讯的用户基础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化腾手忙脚乱地也开发出了“腾讯微博"来给自己造势。
但腾讯所有人都清楚,在这个时刻,能够战胜新浪微博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微博,那么这个产品会是什么呢?
04
2010年的一个深夜,张小龙用两个小时写下了一份产品提案。
一向沉默寡语、不善言辞的他用邮件把提案发给了马化腾。他认为将来移动社交软件一定会打败QQ,建议马化腾应该赶快进军移动社交软件这一块。
还没睡的马化腾立即回复了四个字:马上就做。
这个决定性时刻后来在微信历史中不断被提及。张小龙说“上帝突然在脑海里种下了一个念头”,微信就这样开始了。
其实从邮箱到微信,是张小龙对通信系统认知的延续。
而敢于挑战电信部门权威,打破禁锢,正体现了张小龙一向天马行空的自由主义者的热情和无畏。这也是他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
2010年1月21日,微信1.0正式上线。
和腾讯的其他产品一样,微信快速跑在迭代的道路上,不断地更新完善。
随着“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的上线,微信给用户带来的惊喜一波接一波。
2011年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的功能,让微信的日增用户达到10万以上。这在腾讯是少见的,就连当初红极一时的QQ也没有过这样的成绩。
微信彻底火了,张小龙也在腾讯火了。
马化腾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关注着微信的每一次变化,甚至亲自替不爱抛头露面的张小龙挡了不少媒体采访。
张小龙是个不善沟通的人,喜欢远离人群。孤独,几乎串联了他的前半生。
我们熟悉的微信开屏界面,一个孤独的小人站在硕大的星球前,给人一种宇宙浩瀚的感觉。这个界面也是张小龙的杰作,正是他孤独性格的映照。
当时团队还为地球上到底是站一个人、两个人还是很多人讨论了很久。张小龙最后确定就站一个人,因为他认为人是很孤独的,因而也很需要沟通。
我们可以看到,Foxmail、QQ邮箱、微信,张小龙先后做的产品,都是为了沟通而生。
正如他在饭否上的独白:
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05
或许正因为张小龙不善沟通的孤独性格,所以才能永远get到用户内心深处的需求。
2012年4月19日,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分享到朋友圈的照片,通讯录中的好友都可以看到、点赞、评论、转发。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的日常,闲暇时刷朋友圈也几乎成了每一个人的习惯。
直到今天,微信朋友圈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有人说微信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孤傲得较真的张小龙偏偏要用“一个生活方式”来诠释微信。
就像谈到微信的初心,他偏不喜欢用“初心”这个词,而是要换一种说法,叫“原动力”。
微信的原动力,张小龙总结为两点。
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张小龙认为,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是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就像用户的一个老朋友。
有人惋惜说,微信开机的那个地球页面访问量那么大,为什么不放广告呢?每次打开微信,就光让大家盯着个地球看。
张小龙的答案是: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朋友的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话。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作者体现价值。
如果说“朋友圈”对于微信来说是一个醒目的转折点,那么“微信公众号”的诞生就引领了一个潮流,它在无形中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
公众号的推出,带动了一大批热爱写作的“自媒体人”,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一个用笔杆子挣钱的时代,就这样来到了。
在微信的发展史上,还有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这个故事,促成了“微信红包”的诞生。
2014年春节前后,腾讯副总裁兼科技总裁张志东在微信群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马上过年了,该如何满足春节期间腾讯给员工发红包的传统需求呢?
谁能料到,就是这个问题,开启了一个全民“微信红包”的游戏热潮。
有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初八,仅仅九天时间,有4亿人民币的红包,在无数人的手机中被发出和领取。
06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微信还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它已经成为腾讯的另一只脚,同QQ一起,支撑着腾讯稳步前进。
而张小龙,还是那个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就一定要问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也是那个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就把一幅涂鸦画,和《蓝莲花》一样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这个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情怀的产品经理,在不断的角色转换中,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也不得不走到台前,完成微信的商业化。
今天,微信估值5000多亿,拥有11亿用户。
或许,商业化将成为张小龙最大的优势,这无疑是马化腾最想看到的。
但张小龙依然保持着的一如既往的低调、冷静、专注、坚守的本色,却是我们最想看到,也最想留住的。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