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公布。肖蓉摄
9月20日至22日,百余名侨商在川渝考察交流。肖蓉摄
参与第六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的选手。四川在线记者华小峰摄
受疫情影响,本届海科杯大赛首次运用线上路演的方式进行比赛。四川在线记者华小峰摄
9月24日,来自加拿大的归国华侨时岱买了一张从深圳到成都的机票。下个月,他将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来到成都,与当地公司商讨合作事宜。
作为参赛选手,虽然时岱止步于第六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下称海科杯大赛)半决赛,但借这个大赛平台,时岱与成都一家企业建立起联系,这让本就打算开辟西南市场的他喜出望外。
近日,第六届海科杯大赛决赛在蓉完美收官。本届海科杯大赛首次运用线上路演的方式进行比赛。经过前期对接,已促成38个项目与川企签署合作协议。
这,只是海外华侨华人到川创业的缩影。
四川在线记者邓翔沣
A
热度
海科杯已形成平台效应
作为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海科杯大赛热度逐年上升。来参赛更多是为了展示项目,与优质企业搭上线。时岱坦言。
带着相亲目的而来的参赛选手并非少数。成都的人才分A、B、C、D几大类别&;&;记者联系上本届海科杯大赛参赛选手刘文时,他正在网上查询成都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政策。刘文对成都并不陌生,几年前,他将创业项目拿到成都落地。短短几年,该教育类创业项目已和成都七中、成都树德中学等多所知名学校达成深度合作。
这次来参赛,就是为了寻找和成都二次牵手的机会。在刘文看来,成都市场潜力大,营商环境逐年优化,四川人热情、包容。在本届海科杯大赛中,刘文带来的项目已在成都找到有意向的合作伙伴。
自2015年创办以来,海科杯大赛共促成106个项目对接成功,其中来川创立企业36家,人才引进落户24名,技术合作46项,同时建立了包含182家海外专业人士社团和87家国内风投机构在内的引才引智协作网络。
即使是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本届海科杯大赛共征集到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705个高新科技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互联网、先进制造、新材料与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
项目质量在逐年提升。盈创资本董事总经理易宇已连续多年担任海科杯大赛的评委,在她看来,欧洲及亚太地区的项目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
B
服务
建起侨梦苑等配套服务平台
在海科杯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唐毅帆看来,海科杯大赛就像红娘,参赛选手通过海科杯大赛亮相只是相亲第一步,怎样让参赛选手与四川企业喜结良缘才最重要。
为让项目成功配对,在项目征集过程中,主办方会全面搜集参赛项目的内容、落地需求等信息,并通过算法为其寻找在蓉的落地伙伴。
2016年9月,侨梦苑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及配套功能区。作为国务院侨办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成都侨梦苑是中国西部第一个侨梦苑。
4年来,侨梦苑从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打造国际合作平台、营造双创氛围环境三方面着力,不断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已初步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成为众多渴望回国创业华侨华人的好搭档。在其努力下,今年,AI物联网能耗监控系统、大数据大背景下的隐私安全保护等项目成功落户成都。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70%的海外创业人才选择到北上广深创业,仅有30%流向内陆城市,四川还有潜力可挖。
离岸基地海外站点应运而生。依托离岸基地海外站点,一方面向海内外定期发布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成就、创新创业政策,搭建企业与海外对接绿色通道,助力企业招引海外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在离岸基地的海外站点设立孵化器,为海外人才提供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投资对接等集成化的前置服务。目前,已在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建设海外离岸基地38个。
在海科杯征集项目阶段,我们就广泛收集了项目信息、落地需求等,与成都本土企业互通有无。在海外离岸基地站点牵线搭桥下,2016年海科杯大赛三等奖获奖参赛选手王涛与成都本土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彰显了四川坚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欢迎海外华侨华人来川创业的诚意。
四川岷山律师事务所律师石红阳有一个特殊身份四川为侨法律服务站站长,就在近日,他为一名在川创业的海外侨商解决了官司执行困难的问题,帮助其顺利拿回货款。据介绍,该服务站已成立5年,团队由6位资深律师组成,主要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川创业提供合同审定、法律咨询、拟定法律意见书等服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到川创业的海外华侨华人对四川法治环境的信心。
C
硕果
创业项目在成都发展迅猛
企业不仅来了,发展势头还很强劲。前不久,公司获评高新区瞪羚企业,并列入一年爆发式增长型企业。在本届海科杯大赛决赛现场,往届选手王涛分享好消息。
2016年,来自英国的选手王涛参加了海科杯大赛,吸引了多家机构对接,从中觅得商机,他与几位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友创立了四川艾迪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这家以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主体业务在医疗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高新技术公司已拥有核心技术20余项。
在王涛看来,海科杯大赛是他的项目来到成都的契机。但能一路发展壮大,则说明四川原本就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
对此,第五届海科杯大赛参赛选手王延青有同感。去年,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的他决定回国发展。把北京、上海及各大沿海城市考察一圈后,我决定来四川。王延青表示,四川有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多所知名高校,在人才和科研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同时,市场前景、政府支持力度等也成为他来到四川的重要因素。
今年5月,王延青带来的硬核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成都市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四川大学双创科技园内)。
近年来,海科杯大赛助力国际高精尖科技项目落地西部、落户四川,建起了中国西部与世界人才合作的重要桥梁,搭建起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和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与人才交流的盛会之一。
一扇世界了解四川的新窗口也由此产生。
对出生在吉林、长期生活在加拿大的时岱来说,此前对四川的印象还停留在闭塞落后上。通过到四川参加海科会,我了解到四川的创业环境非常棒,有很多优秀的本土公司。一颗到成都创业的种子就这样播撒在时岱心中,并最终开花结果。
对此,唐毅帆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这一方面说明四川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四川好声音在国际上被更多人听到。
展望
线上+线下开赛或成未来的一大趋势
受疫情影响,此次大赛被迫选择线上,但这或许是未来的一大趋势。易宇表示,通过线上展开路演、网络点评等形式,不仅能让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选手参赛更便利,并且能实现交流无障碍。5G技术普及后,我认为不排除下一届海科杯大赛仍在线上开展的可能性。
这一想法与唐毅帆不谋而合。从数据来看,此次大赛所征集项目的地区、领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唐毅帆认为,这或许和线上参赛时间、路途成本低有关。但也带来了挑战。参赛选手无法到成都感受城市氛围,也无法和企业面对面交流。唐毅帆表示,这对促成参赛项目落地四川带来了挑战。
接下来,或许海科杯大赛会选择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唐毅帆表示,今年主办方通过线上多次为成都企业和参赛选手组织视频会沟通,如何让企业和参赛选手在线上有更高效的沟通,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