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新兴产业,蹒跚起各种新兴行业步

“低、小、散”一直以来是外界赋予温州民营经济的代名词。温州人也不避讳,自嘲娘胎里出来便是小个子。然而,我们在企业走访、调查中惊喜地发现,近年来饱受风雨侵蚀的温州,一批拥有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新兴产业,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正处于过冬期的温州经济带来了春的气息。据温州市经信委提供的经济形势分析报表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同比提升0.46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水平提升较快。

  悄然崛起

高新企业成新军

温州人生活、消费比较高调,但是做生意、办企业向来有低调的传统,按照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温州老板的说法,要么悄悄发财,要么悄悄关门。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以致很少有人知道,温州也有高、精、尖的企业和产品,十天的调查让我们大开眼界。

沿着机场大道一路前行,我们来到温州首个物联网产业园——天地人科技园。主角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将物联网技术嵌入温州各个行业的应用。董事长徐承柬在向我们介绍公司新产品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永嘉一家泵阀企业曾揽到胜利油田的一个大单子,但客户要求能实现远程控制管理,变成“智慧泵阀”。这家企业并不具备数字化能力,订单差点“逃走”,幸好“天地人”为其增加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装置,一旦泵阀某个部位出现问题,公共服务平台上会自动报警,跟踪识别问题所在,立刻通知客户。以这类方式改进泵阀、锁业等传统产业,使天地人迅速进军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如今,天地人的智慧停车引导、智能家居控制等应用产品已层出不穷。安保、地质、渔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的监控,都在依托着天地人的物联网平台。

与“天地人”相距不到千米的温州国技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以技术创新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是我省电子商务龙头示范企业。9年时间,从最初的10人创业团队发展成为旗下拥有7家公司、员工总数700多人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为多家企业提供网络信息化服务。

作为“网络营销全案提供商”,国技互联提出了“满足中小企业不同的网络营销需求,让企业赢得客户快速成长”的企业服务战略。该公司2013年销售额3.7亿元(为客户服务销售额高达167亿),2014年预计销售额超5亿元,同比增长40%左右。“国技互联”目前在同类公司中排名全省前三,全国前二十,俨然成为温州网络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来到瓯海区娄桥工业园,年轻的维日康董事长王贤俊显得颇为轻松,与当地众多传统企业担心的成本压力大、增速放缓不同的是,这家企业生产成本仅占收入一成,近年来保持着30%的增速。因为这是一家从事生化检测试剂、免疫血清学检测试剂和基因诊断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的现代化新兴生物科技企业。在一堆专业名词中,记者大致明白其生产的试剂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所以,50多名员工可创造约2亿元年销售规模。“以前办个鞋厂服装厂很快就能赚钱,现在哪怕是有点技术的药厂,也要担心被国外大企业兼并收购”,创业11年后的王贤俊总结,现在的创业难度与短缺经济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必须在竞争力上下功夫。王贤俊把功夫下在引进人才上。去年已引进两位海归,顶尖的生物领域博士加盟还将为维日康的未来开拓出更广的天地。

温州市经信委主任梁超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亮点。那些转型快的,有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又能专心做主业的中小企业活得比较滋润,已经和正在成为温州经济的增量。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均高出规上工业增加值2个百分点左右。

  技压群雄

传统产业向“新”走

如果说一些企业生来就进入新兴产业,那么另一些传统企业则在铸造竞争力的同时,进入了门槛较高、竞争度较小的新兴产业。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作为温州经济的存量和草根经济的“传家宝”,传统产业正经历着脱胎换骨般的裂变,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些仍按老套路出牌,缺乏科技支撑的企业正在弱化甚至消亡,重视科技和创新的企业则浴火重生,越走越好。

做低压电器起家的正泰,已是温州电气行业的龙头老大。30年来,从做低压元件到高压开关,再到成套智能电气设备和重大装备制造,董事长南存辉向我们描述了正泰一波三折的转型升级之路。他们用6年时间投资8亿元,研制成功国家首台套LED外延片核心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首台“中国造”太阳能高端薄膜设备下线,使正泰实现了由低压元件到高压开关生产向高端重大装备制造业转型。太阳能领域钻研多年后,如今的正泰已成为全球首家太阳能系统产业链提供商。正是多年来在太阳能领域逾百亿的投入,使正泰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引领者而不是跟随者,使其能甩开过去的同行快步前行。

南存辉认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洗牌的过程,企业将会面临一次重组的机会,迎接一次新技术的革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可再生能源的出现正是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强大基础。有200多位海归博士和众多科研院所的顶级专家做技术支撑,南存辉底气十足,他说,正泰的好戏还在后头。

如正泰般实力雄厚的企业以资本和技术杀入新兴产业时,一些企业抓住传统产业正在经历的转型,为自己的新产业描绘了新前景。

走进鹿城双屿中国鞋城的巨一集团,生产车间里,人工密集制鞋的场景已经不再。巨一已投入重金更新设备,实现机器换人,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像这种传统企业正进行的机器换人,眼下就成了另一些有技术实力的温州企业的香馍馍。环球滤清器,是国内滤清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民企,外行想不到的是,其秘密武器是设备。因为环球的设备不是外购而是自己开发的。凭借不断技改,成为同行中装备水平最高的企业。如今这家企业还悄悄攻关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集成系统。接下来,环球就不止是滤清器制造商,而且可能会以设备供应商的名义为更多同行解决难题。回想起来,当初为了提高产品的清洁度指标、改进效率,设备部门总在机器上动脑筋。如今这个部门已培育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新芽。据称,该公司不久前召开的机器人应用工程会议上,100多家与会企业都颇有兴致,跃跃欲试,更有不少企业已先行参加了环球组织的机器人培训课程。破土的新芽,正进入迅速生长期。

走进同样位于机场大道的浙江康尔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我们认识了美籍华人陶烃博士,这位曾担任美国柯达公司研发科学家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拥有40多项发明专利。正是他的到来,使得做PS板起家的“康尔达”一跃成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高科技产品新型板材CTP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中国印刷板材的领军品牌,可以在市场上跟德国爱克发、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等国际巨头叫板。

当温州鞋服等产业向时尚产业进军时,激光光电产业在这里找到了新生命。据称2年前,科技部决定将激光光电产业集群建在温州,目的就是让温州传统的服装、皮鞋等产业通过嫁接激光光电技术,借梯登高,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温州市经信委经济运行综合处处长杨雄文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份统计材料,今年1至5月,温州规上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8.2%,表明温州一批有一定实力的鞋业、服装等企业已经闻风而动,虽然步履有些艰难,但是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乐清在做大做强工业电气产业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同时,做新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物联网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据称,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打造、扩大有效投资、选商引资和二个“百亿项目”开工竣工正是乐清当前的突破口。在政府的鼓励政策之下,新兴产业发展已成为一部分温州企业的新战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6.2%,增幅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比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高出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同比提升0.46个百分点。

  多重制约

星星之火难燎原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高新企业还是新产品,其数量和质量,温州仍远远落后于杭州、宁波。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也只是局部优势甚至是个体优势,尚未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犹如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

制约温州高新企业成长的瓶颈在哪里?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温州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他认为,不能离开历史发展背景来看问题。温州经济先天不足,当年浙南是前线,重大项目的工业布局都在浙北、浙东,温州为数不多的一些国有企业也是以做生活资料为主,而不是生产资料。温州的手工艺产品因为没有产业基础,缺少技术优势和设备支撑,接近于农耕生产。因为家底薄,造成温州没有一家产值超千亿的企业,温州最大的企业正泰集团,去年的营业额也只有300个亿。缺少行业领军企业,犹如打仗缺少了指挥官,难以形成集群优势。

我们继续提问,除了历史原因,眼下阻碍温州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他认为是有的干部担当不够,工作速度和效率不够,不敢扑进去玩命干,不敢突破现有的政策,不敢放手去做很多协调工作。他说有的事情杭州行、绍兴行,到了温州就不行。他的这个观点在我们去龙湾一家激光企业采访时得到了印证。这家名为温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的企业,总工程师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总经理是省千人计划专家、温州市特聘专家,他们研发的激光产品已进入应用阶段,中试期缺200万元资金,因为没有抵押物,龙湾的银行不肯贷,因为政策上的限制,有关部门不敢提供扶持资金,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区区200万元难倒了一家本可以快速成长的高新企业。

在企业采访中,好几位企业家提到产品仿冒问题。由于温州人模仿能力特强,一个新产品刚刚研制出来,刚刚投放市场甚至还没出厂,就已经被人仿冒了。按照南存辉的说法是前面创新,后面收割。这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

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上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瑞安华威机械有限公司在上海松江以每亩50万元征了50亩地,建了新厂。董事长解释说,想扩大再生产,当时瑞安拿不到地,即便能拿到也得七八百万,于是跑到松江投资办厂,除了地价便宜,还有大上海的人才优势和品牌效应。前面提到的巨一集团因为找不到技工,自己出钱与当地教育部门合办技工培训学校。

此外,企业家们反映比较多的是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包括硬环境的打造和软环境的建设不够给力。

作为市场的主角,企业主的思维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在与数十名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面对面的交谈中,发现急功近利的心态依然存在,今天投资,恨不得明天就有回报。企业主在对人才的激励上显然也不够大气,我们走访的几十家企业的技术人才几乎都没有股权激励,即便有也是很小的数目。

今年3月17日,温州市以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实施“五一O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五大支柱产业和网络经济、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激光与光电、临港石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文化创意、生命健康十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温州市委党校一位经济专家在解读这一文件时说,温州经济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二是充分利用新技术帮助传统产业、产品转型升级为时尚产业和产品。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相信只要多方给力,形成合力,温州经济无论是增量的开拓还是存量的提升,都会有突破性的进展。虽然道路依然泥泞,但是前景值得期待。

  (报道组陈晖张闯曾荷绿黄日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