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天涯前高管创业失败众筹还债:中年人的危机

02大咖眼中的中年危机

微博大V曹刘杨分享了中年危机的观点:

回忆一下我自己的工作经历,08年从创业公司跳槽去雅虎,算是我最后一次正儿八经发简历求职。之后虽然我换了很多份工作,但不是朋友推荐,就是被邀请,算起来,十年没有自己找过工作了。我已经忘了怎么找工作了。

之所以以前我会对找工作不以为然,很大的原因是,我的想法很少,考虑的因素只有:1、薪水2、公司光环3、职位。在职位方面,我考虑的很简单,我是个技术专家,我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深度,我要找一家不错的公司,给一个对得起我技术深度的级别和薪水。比如阿里p8,感觉似乎不错。

这个思路在过去的7年中,随着我工作内容的变化,不知不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变化,让10年之后重新再找工作的我,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和困惑。

7年前,我从北京来到上海,去盛大创新院开始了内部创业,我的身份由一个标准的码农,变成了产品负责人。产品我来设计,当然技术实现也由我来落地,但此时,我思考的东西不再只是code了,还有产品和项目管理。

13年年初,我从盛大离开,开始联合创业。此时,我更要需要思考产品在市面上的核心竞争力,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团队伙伴是否靠谱,他们是否靠谱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存亡。

14年年底,创业失败,我去了1号店,级别还算很高,开始在大公司做高层管理,此时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一个大团队有活力,有存在感,有价值,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如何和其他团队平衡友好的合作。

15年下半年,随着1号店被沃尔玛全资收购,我跟随创始人连续创业,开始了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业之路。这次创业和我在13年创业不同,13年创业我们还算小玩家,20多号人,而15年的创业,我们是D轮独角兽。在独角兽创业,我是很重要的核心高管,而我的个性很温和接地气,中层和基层的同学很多人愿意和我亲近。这让我很清楚地能看到高层的同学在想什么,中层的同学在想什么,基层的同学在想什么,不同背景的人思考问题的优点和盲点是什么。战略、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盲点、熵值、抢地盘斗争、执行力、甩锅。。。像一幅浮世绘一样,尽收眼底。

如此的经历,已经让我回不去了。我没办法偏安一隅守着某一块安心当个小螺丝钉,梦想当一个大螺丝钉。而我感兴趣做的事,却机会寥寥,特别是我虽然一身经历,却全是生意失败的项目经历,没有商业成功案例可以替我背书。

我觉得职场上最艰难的处境之一,恐怕就是这样吧——经历丰富,抬高了眼界的同时,提高了野心。野心提高了,职位和兴趣就自然地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需要新的技能,需要有相应的成绩背书。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不关心你成长了多少,有多大的潜力,热情一文不值,而失败经历也很廉价,重要的只有“成功案例”。有成功案例在身,就是最好的敲门砖,是雇主的信心来源——是的,你的雇主自己也通常缺乏信心,他得靠你给他信心。

有同学会说,还有创业一途。恩,确实是。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愚蠢的,特别在我经历了7年连续创业之后,更加确定这一点。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你需要做好准备,这其中也包括谨慎有余,勇气不足的我。

呃,写这么长,是想说什么呢?想说:

1、不转型,人到中年会越来越被动,转型,路很长,而且很不好走。

2、转型是条不归路,走了就回不去了。

3、都是锦上添花,鲜有人雪中送碳。求伯乐不如求已。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这句话只说了一半的智慧。另一半是,做着准备的人要懂得拒绝,如果急急忙忙上车,你等不来机会。

懂得拒绝并不容易,特别在一些条件还不错的诱惑面前,特别在你徒步行走,没有驴的时候。偶遇机会和耐心耗尽,看谁先到来。拒绝从未如此让人耗废心力。我有一本很喜欢的书,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很多时候,它是我精神上的灯塔,推荐给大家。每当我想妥协的时候,就会想想这本书里的故事。

和离职老同事们在一起聊起了中年危机,聊起了个人核心竞争力。说一下我的看法。

核心竞争力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的稀缺。对于这种稀缺,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误以为专业深度是稀缺,其实不是,你有90分能力,但企业只有60分需求,你的30分就废了,于企业来说没有价值。另一种错误是进入小众领域,这种风险极高,就业面太窄,无异于自宫。若是练成了葵花宝典便罢,若是没练成,白白成了太监。。。所以,路只有一条:做高管,操大盘。

在任何一家公司里,操大盘的坑位都少到可怜。所以很难很难上位,打工打成职业经理人。那么,很多人不得己,开始了自己充满未知,前途未卜的创业之旅。创业能否活下来,绝对是块试金石。

如果放弃”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思路,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还会走得比较舒服,比如公司光环啊,收入回报啊。就是加入华为、腾讯、阿里这样的平台,安心做高级螺丝钉。公司成了,自己跟着沾光。说实话,后面这条路可能会聪明得多,尽管对于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的人来说,很难坦然接受。

有位同学在微博上回复我说:“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中年危机也是对自己接受能力下降的一种心理认可以及对自己不自信的一种心理焦灼,个人觉得只要每天或者每周都去往宽里趟一趟,往深里专一专,其实这种感觉就会消失,有句话我一直比较认可,可怕的不是比你聪明的人,真正可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却比你还勤奋!”

我也很喜欢“可怕的不是比你聪明的人,真正可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却比你还勤奋!”这句话,可是这位同学还是太天真了。

精力是有限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平衡是个问题,有了广度要不要转型是个问题,深度的积累在转型时价值会骤降,敢不敢,舍不舍得?转,有成功案例吗?或者从基层做起?年纪大了,你愿意从基层做起,别人愿不愿意要你?我算是聪明又勤奋的人本人,然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聪明加勤奋依然一路艰辛和坎坷。

又有同学在微博回复我说:“阿当的微博不太敢看,太真实了,太刺痛了”。

呃。。。生存本就残酷,没有国企终身雇佣制,没有工会,没有社会高福利,没有行业高门槛,人口巨多,二胎开放,高等教育普及,高房价和几十年房贷,未来还有AI和机器人。随便想想都知道未来生存会有多难。。。

阿门,希望上帝能对每个善良的人温柔以待。

对于光脚的,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好和更好,不用考虑取舍。而到了一定阶段,选择题就没那么好做了,绝对的好和不好都很少了,大多数选项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舍才有得,看个人了。

举个例子吧:1、大公司2、大、高薪水4、股份5、期权6、行业7、工作强度

光脚时,更多时候是工作选你,基本上只会关注13,再往后可能关注1235,1357,再之后呢?

发现没,都不错,但基本上不会有工作同时可以兼顾到这7点的。大多数人都需要在某个阶段做选择题,选择的不同,对个人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个取舍的过程很艰难,要考虑职业天花板,行业在未来的大趋势,转型风险,简历光环,下一个五年计划,踏实走稳还是搏一把横财等等等等。

我身边很多同学不敢做这样的选择题,会有意无意地逃避,也有同学很勇敢,有成的也有败的。什么样的选择,显示什么样的个性,选择的路可以走多远,显示眼光与能力。当然,还有命。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对不同人的”选择”开始有了兴趣,真的很有趣。有人说,不会看小说的看故事,会看小说的看人物。而人生就是部小说,透过小说中发生的各种事,看人物,看性格,看选择,看际遇,然后就明白为什么高晓松说读史的人更容易云淡风清获得内心的平静。

03摆脱不了的现状

有些人说,我没有发家致富的美梦,只想过一些平淡的生活。不好意思,北上广不接受佛系。30岁前的穷,你可以怪出身,怪命运。30岁后的穷,只能怪自己,所以人到中年,至少看起来不能穷。

之前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今年年初在北京买了套800万的学区房。好不容易攒够了首付,刚松口气,媳妇儿又意外怀了2胎,和公司闹得很不愉快,一气之下,领了赔偿金辞职了。全家的压力都在他一个人身上,两个孩子,一个全职主妇,都不敢想上面的四个老人。

他给我算过一笔帐,除了房贷,之后大宝上学,每个月光是幼儿园的费用就需要5000左右,好不容易适应了,二宝又该上幼儿园了。他说,这一辈子感觉熬不出头了。房价是蹭蹭地涨,可握在手里的钱却少得可怜。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得假装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和同事出去吃饭,谁有钱谁买单。身价800万的他,总是抹不开面子当大款。浑身上下的配备也得和自己的身价匹配。每个月拆东墙补西墙,可打死也不能让别人发现他是假装很有钱。

虽说中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可现实里,永远不会有人体谅你。年龄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的穷。所以,只好伪装自己。

—END—

找工作、买书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