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将其作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核心和关键作用,全省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能力日益提升,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注入了新动力。2019年,我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全省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之比重达2.8%;每万人专利拥有量达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万件,授权量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47万件,均居全国第一,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有效商标注册量达万件,连续24年稳居全国第一。2019年,新增登记市场主体万户,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万户,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9万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接近40%;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数量全国领先;4K电视产量约占全国一半,5G产业产值全国第一。
一、持续完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
2019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省科技厅出台《各市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税收优惠办理》《试点高校、科研机构利用自身物业建设专业孵化机构》、省工业信息化厅出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多个地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双创扶持政策。各部门和地市系列文件的出台,既发挥了职能部门的政策优势,又兼顾了不同地市的特色实际,形成了全省统一的较为完善的双创政策体系,为优化我省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各界创新创业新活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支撑平台
(一)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园区、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福田区、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9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之首。同时,率先布局建设30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形成覆盖全省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201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19〕20号)中,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园区和深圳市南山区入选“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并在2019年获得国家“优先支持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等系列创新创业优惠政策。
(二)持续加强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新认定4个国家级、20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0个国家级、159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通过对小微双创基地认定、管理,引导和鼓励双创基地建设,为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提供了有效服务支持的载体与场所,聚集了创业创新服务资源,营造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各级示范基地入驻企业超过2.1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总产值超过3500亿元。
(三)大力推进各类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已经或即将建设东莞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二期(江门)、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和强流离子加速器装置、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号、深圳国家基因库(二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启动第三批3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10家省实验室布局,吸引高水平人才4000余人,聚集院士近200位,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200余个,自主设立科研项目数超200项。在量子科学与工程、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前沿必争领域及“卡脖子”技术前端科学领域启动首批13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平均资助强度约4300万。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正式运行,启动新一轮国家-广东联合基金,用于支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四)构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以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为主线,推动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孵化机构建设。目前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989家,众创空间986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019年获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42家,数量全国领先。全省已形成“孵化器(众创空间)登记-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国家级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培育发展格局;珠三角县区80%以上实现孵化器中创空间全覆盖,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地市全覆盖,除云浮外,国家级高新区基本实现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创业孵化绩效突出,全省毕业企业超1.7万家,累计培育上市(挂牌)企业580家;在孵企业3.18万家,其中拥有知识产权的在孵企业超30%;在服务企业RD投入强度高达15.6%。
(五)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在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纳米科技等关键领域,成建制、成体系引进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力学所等10多家国家级大院大所在粤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持续支持推动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东莞先进光子技术研究院以及惠州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建设。在智能金融、智能视觉、智慧交通、机器人智能交互等技术领域建设第二批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三、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实施新一批省市两级高质量专利培育项目80个,建设省市两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224个,建成并开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专利数据库34个。支持东莞市成为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建成全省知识产权运营骨干网络,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质押融资登记亿元,居全国第一。持续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二)落实“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上线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健全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推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加强跨部门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深入开展信用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限制失信执行人申请办理登记业务人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截至2019年11月,全省企业设立登记平均用时1个工作日,按照世界银行评价标准,我省开办企业便利度进入全球190个经济体前20名,取得国内国际比较优势。深化“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全省实现“二十四证合一”。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
(三)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抓实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为包括留学回国人才、粤港澳青年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等符合条件的15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停居留和出入境、落户等32项“一站式”服务。全面实施人才优粤卡“一卡通”服务,优粤卡持卡人可享受当地居民待遇,在户籍管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等13个方面享受优惠便利服务。截至11月底,优粤卡累计申请人数3607人,经审核符合条件2054人,受理并办结事项2500多人次。制定我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四、积极发展科技金融
(一)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出台有关政策。2019年1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提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鼓励银行开展科技信贷特色服务,创新外部投贷联动服务模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省财政按其实际投放金额予以一定奖补。”围绕省的奖补政策,支持各地市出台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叠加,为中小微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省财政设立“科技天使投资风险补助”专项资金。对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省内创业投资企业,按其累计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后补助。2019年,该专项共支持63家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146家,投资金额万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对新注册登记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从其形成财政贡献之日起,给予最多5年适当奖补;对新注册成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分别按实缴注册资金额、实际管理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重点用于奖励其高管及骨干人员。截至目前,已有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云浮等14个市出台了相应措施。在有关政策措施和引导基金的引导推动下,广东省创业投资发展态势良好,涌现出粤科金融、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松禾资本、东方富海等一批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创业投资机构。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有3368家,管理基金净资产1.9万亿元,数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三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开展科技信贷的银行机构给予奖补。省科技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共同推动银行开展科技中小微企业普惠性科技信贷,对开展科技信贷的银行给予一定奖补。截至目前,共支持16家银行机构面向12788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投放科技贷款,贷款金额达317.68亿元,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中小微科技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二)设立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省科技厅针对科技型企业知识密集程度高、可抵押资产少,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信贷标准风险较高的特点,设立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其中,省市联动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由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联合各地市政策性资金和银行共同出资设立,分担和降低银行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的风险,发生坏账风险时按照“风险准备金”设立时的相关协议和规定程序执行代偿;省级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面向全省科技企业,通过广东省科技金融信息平台(又称“网上科技银行”)与相关银行机构开展合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出现的坏账项目实际产生的风险损失,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或追加补偿。目前,网上科技银行已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广发银行,东莞银行等8家省级银行机构签订正式合作协议。
(三)加快发展创业引导基金。一是省创新创业基金发展势头良好。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政府投资基金整合组建及管理改革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动粤科金融集团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管理我省创新创业基金。截至2019年12月,省创新创业基金认缴总规模370.07亿元,实缴总规模208.57亿元,按认缴和实缴口径分别实现财政资金放大4.21倍和2.14倍。基金已设立60支子基金和3个纾困资金出资平台,在全省超过3/4的地市、7个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区域基金,并设立10支产业基金、4支专项基金。目前,省创新创业基金已投项目380个,投资金额合计124.22亿元,投资企业中,已有包括3家纾困项目在内的30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二是地方财政设立创业引导基金额度增长迅速。2019年,珠三角地区地方财政设立创业引导基金额度1911.69亿元,同比增长91.46%,中山、深圳增速均超过100%,分别达到142.05%、119.86%。
五、全方位推动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工作
成立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专项小组,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从政策支撑、打造平台、营造环境、建立机制方面提出13条政策措施,统筹谋划全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一是面向港澳青年的创业载体建设初具规模。推进“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的“1+12”家基地中11家已投入运营。二是支持港澳青年来粤创业的扶持政策初成体系。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打通创新创业关键环节,打破区域、户籍限制,推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港澳青年在广东创业可与本地居民同等享受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三是推进就业人才社保政策协同取得初步进展。完善配套政策服务,促进港澳人才便利就业。出台《香港、澳门导游及领队在珠海市横琴新区执业实施方案(试行)》,首批60名港澳导游及领队领已取“横琴新区专用导游证”,出台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互认实施方案,起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完善港澳居民养老保险措施等政策文件。四是创业资源对接交流平台已打下良好基础。举办2019年港澳青年职业训练营,组织粤港澳三地青年共同参加求职辅导、职场体验、就业见习等活动,在2019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中专设港澳赛区,吸引近200个港澳优秀创业项目来粤参赛交流。
六、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一是举办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广东分会场活动,张虎副省长出席活动周启动仪式,活动周以“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为主题,活动周前后,全省共举办各类创业创新活动85场,参加人数40690人次;展览展示活动37场次,在全省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高潮。二是举办2019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2019年参赛项目达1.7万个,参赛人数超10万人次,吸引200多万人次参与,有效促进了创业项目、创业人才与创投资本、市场资源的交流融合。制作《众创英雄汇》《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成果展》等专题电视节目在广东卫视播出,赛事累计媒体报道1500多篇次,累计受众2000万人次。三是组成功举办2019年第三届“创客广东”大赛。支持举办10场地市赛、12场专题赛、6场省行业复赛和全省总决赛,共吸引来自粤、港、澳、台等地2115个优秀团队和企业项目参赛(比2018年增加27.41%),累计超过350名专家参与项目评审,超过300家龙头企业高管、超过300位投资机构代表参与项目对接,我省7个项目入选“创客中国”大赛200强,“创客广东”品牌效应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