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归去来兮 海归创业大潮涌动

从留学潮到归国潮

1847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容闳赴美留学。100多年后,留学潮正劲,海归浪涌起。1978-2018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达万人。其中,万人在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仅2018年,我国各类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达万人。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劲赴美留学。1999年,黄劲受邀观礼建国50周年的国庆庆典,并萌生回国创业的想法。2000年,黄劲正式回国,创办北京安博软件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安博教育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

“安博发展中的技术改革、业务拓展、产品迭代、国际合作,无一不是源于创新驱动。”黄劲说,“最近,我们收购了两所美国大学,打通了国际职业人才培养的通道。”

像黄劲一样,许多海归创业者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他们从国外回到中国,并逐步走上世界舞台中央,收购海外企业,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国门。

在海归创业者中,也涌现了一批“创二代”。高敏14岁来到我国香港地区,16岁又去美国。2007年,25岁的高敏回到中国。2010年,她正式担任父亲创办的汉帛集团总裁。

“如果我们能把在海外学到的新理念、新技术沉淀下来,并与我国产业发展相结合,我相信会带来惊喜。”高敏说,“3年前,我决定创办时尚制造行业的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服装领域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表示:“从留学潮到归国潮,留学人员已经形成中国独特的世界级国际人才良性循环现象,他们对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双创领域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开创与引领着中国高科技创业潮,塑造着新的创业文化。”

让梦想绽放在祖国的大地

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汪维纲表示,和几十年前相比,现在每年有将近85%的留学生毕业之后回国发展。

在智联招聘和全球化智库做的最近一项调研中,海归选择回国的理由——67%的人是为了方便与亲朋团聚,这也是第一理由;40%的人是因为国内经济发展好。

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海归选择回国创新创业。与此同时,中国也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流程,从政策、资本、园区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人社部近年来完善政策法规,积极构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为国服务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努力推进制定人才签证、居留、永居的待遇政策,研究制定面向全体留学人员的普惠性服务政策,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制度。”李金生介绍。

人社部还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支持计划,并组织全国117家留学人员服务机构共同成立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

资金是开启创业的第一步。去年年底,美国企业家中心和纽约大学不动产研究协会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的崛起》显示,中国吸引了近25%的全球风险投资,排名全球第二;新的全球创业城市正在崛起,包括亚洲的北京、上海等。

在这股浪潮中,越来越多海归被风投青睐。“我1998年去美国留学,但内心一直想创业。两年前,一个投资人告诉我,如果我资助你,你打算怎么办?我最终选择了回国创业。”王跃驹说。

伴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日益完善,我国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包含“留学人员创业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正在为处于创新创意、种子孵化、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等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高效、专业、全面的创新创业服务。

“我和我的同事们几乎每天都和海归们打交道:给他们介绍政策,办理入园手续、营业执照,进行资本对接、市场对接等。”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企业联合党委副书记沈阳博介绍,“在这里,海归创业几乎不用花一分钱,从申请开办公司、拿到营业执照、刻完公章,到2年内众创空间办公场地都是免费的。”

而沈阳博所在的中关村,海归如果“创业项目靠谱”,经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组织的评审会同意,就可以领取北京市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开办费资助资金。优秀杰出人才还可享受各项海归福利政策。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海归回国发展大有前途。当前,中国扶持政策已足够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海归自身要努力,寻找市场差异化优势,做好‘淡水养殖’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这片热土。”汪维纲说。

做全球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比上年提升32位,但仍居中游水平,排全球第46位,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去年年底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GEM)中国报告》则显示,中国创业环境中,有形基础设施、市场开放程度、文化与社会规范等一直是表现较好的几方面,但商务环境、研发转移和教育与培训等一直表现较弱。

“回国创业两年来,创业园区很多,但专业创业园区少。专业创业园区可以帮助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等下游协同效应,不然海归突然跑到‘淡水’里容易水土不服。”王跃驹表示,“如果没有专业园区和政策对接,97%的创业公司在两年内都可能出现濒临死亡的局面。”

而在中国诚通国际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周立群看来,“中国的国际化人才流转机制还不够完备。中国户籍制度和人才流动对企业和区域有各种限制。政策不配套,连续机制不完善,家属子女教育和安置还不够”。

“一个国家的鼎盛时期,都是人才济济、百花齐放。”周立群表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走出去的人多,飘洋过海,到国外留学。国家强大了,选择回国的海归越来越多。海归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创业家、投资人或者雇主怎么看待中国新一代海归?汪维纲介绍,在智联招聘和全球化智库做的调查中,占比最高的是海归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第二是国际化视野;第三是适应异地生活的能力;第四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们要再走出去。”量化派CEO周灏表示,“不论是从自己公司角度出发,还是从中国国际影响力角度出发,全球化是海归们未来可以做的事。海归们可以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海归黄劲王跃驹中国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