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75年前的这一天,63岁的范旭东积劳成疾,因病辞别人世。他31岁创业,奋斗三十年,为中国民族工业创建了许多个第一:
第一家精制海盐厂,改变了西方讥笑中国百姓为「食土民族」的历史。
第一批纯碱制造企业,打破国外「洋碱」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第一所民营科学研究机构,为基础产业不断研发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
第一座合成氨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既可以制造硝酸、炸药,也可以制造化肥。
第一次成立中国工业服务社、海洋研究室,开发国家急需的海陆空资源。
第一个在四川设立战时化工基地,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第一支民族化工的科学家团队,总工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这里被周恩来称赞为建设新中国的「技术篓子」。
……
范旭东说:虽粉身碎骨,亦要硬干出来!干吧,我们要信任自己,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追求理想,偶遇机会
范旭东1883年出生,湖南湘阴人。从小在私塾读书,15岁时全国风靡维新运动,他在长沙进了梁启超办的时务学堂求学。17岁,随梁启超及大哥去日本留学,先在华侨资助的学堂学习日语,毕业于和歌山中学,然后进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应用化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到1911年。
他最难忘的是自己的选择:「辛亥革命,激动了年轻人的感情,不由得不热血沸腾。当时我在日本京都帝大做研究工作,早出晚归,生活比较安适。国内还在激变,一天一个说法,实在教人难受……着急无益,打定主意要到德国求深造。一个穷学生,想立刻筹出偌大一笔出国费用,谈何容易!越是急躁,越使人失望。」
「踌躇莫决的时光,忽然得了个意外的消息:财政部要派员去奥国调查盐专卖法和盐厂的制盐设备,需要一个懂得工程的人,经过几番交涉,我居然当选了。一行四个人,允许我调查完事,暂时在国外继续求学。」
「到欧洲将近一年,大陆各国矿盐产地和沿海盐场,将近都跑到了。三位同事准备回国,我极力补习功课,各如所愿,非常顺畅。一天忽然接到部电,政府为改良盐质,急于要办个新式盐厂,叫我一同回国,我的留学计划终被打断了,至今回想,一生的学生生活也从此告终,实出意外。」
这个意外,范旭东并不遗憾,留学本为报国,现在马上可以施展专业用于建设,岂不更好。
他在回国船上赶紧整理设厂资料,经过新加坡时,还独自到爪哇参观那里用海盐压成方砖的机器,汲取办厂经验。
没想到一团高兴回到上海,政局又是一变:本来用于改良盐务的那笔七百万镑善后借款,不知流用到哪里去了,范旭东任职的财政部里领导换了人,教育部大哥那边也辞职另谋,继任者各自忙别的,再也不跟他提起办厂的事,但是工资还是照发给他。范旭东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等了一阵,还帮币制局检验了一下银元成色,揭露币中有弊,反被人视为多事。经过几番教训和朋友劝告,范旭东「终于干脆辞去职务,离开北京,找我自己的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