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让杨浦成为"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地方"
让杨浦成为"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地方"
来源:杨浦时报作者:毛信慧张蓓选稿:张强
日前,上海杨浦创新创业论坛上,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成立,面向杨浦所有创业企业开放,首批将有300多家企业的创始人和创业者成为新学员。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的目标是让杨浦成为“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地方”。未来,学员范围还将逐步扩大至全市乃至全国。副市长翁铁慧、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共同为学院揭牌。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杨浦区政府共同主办,由复旦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承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要求。
焦扬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与杨浦区共同举办此次创新创业论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复旦大学着力加强与杨浦区的战略合作,围绕“三区联动、三城融合”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区内高校创新禀赋和创业资源,完善创新实践平台,健全创业孵化网络,营造鼓励创新氛围,共同走出了一条区校紧密联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复旦创新走廊在区校双方共同推动下,已经集聚了创智天地、复旦科技园、湾谷科技园等众多创新创业载体,营造了良好的双创环境。复旦大学将进一步深化区校全面合作,积极参与“三区联动、三城融合”,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对接,更好地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中,更好地体现大学的使命和担当。
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和重要源头,理应为社会创新提供重要引擎。同济大学作为国内较早提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与杨浦区联合推动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济大学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目标,把社会创新发展作为重大责任,发扬同舟共济精神,与杨浦区、兄弟院校、企业等共同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升级版,共同为上海实现“四个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奋斗目标,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做出新的贡献。
李跃旗在致辞中表示,十多年来,杨浦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共同探索形成了“三区联动”的区域创新转型发展道路,实现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蜕变。接下来,杨浦区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加强区校对接,完善沟通机制,资源优势互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双创等重点工作;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共同推进复旦创新走廊和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升级版建设,做大做强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吸引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企业等集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共同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建设创新街区,打造开放便捷高能级的众创空间,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分别围绕“联动融合,创新创业,壮大跨越发展新动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大学创新创业: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等话题作主旨演讲。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丁欢欢,副区长谈兵出席论坛活动。
上海杨浦创新创业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创业,跨越发展”,旨在推动“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双创支撑平台,突破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成立的。学院位于大学路、国定路交叉口,紧邻复旦大学,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由一个具有独立庭院的老厂房改造而成,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该学院是由杨浦区委区政府联合高校、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人、创业导师、第三方创业服务机构、党群组织共同设立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学院不颁发学位,也不区分学员和老师,而是要把创业者培养成为企业家。”院长冯晓源介绍,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集聚资源,连接创业者和赋能方,构建合作网络,提高创业能力,配置创新资源,针对创新创业的痛点问题,提高政策、资本、人才、市场、技术五大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使杨浦成为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地方”。
在圆桌论坛环节,复旦大学原副校长、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冯晓源,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电咖汽车董事长兼CEO、原上汽集团副总裁、原上海大众总经理张海亮,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麦肯锡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全球基础设施与政府业务联席负责人李广宇分别围绕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五大要素资源的必要性,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发展直接融资手段,创新创业的方式与经验,技术转移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打造创新生成系统、实现创新跨越发展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当天,还有两场分论坛活动在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举行,分别围绕复旦创新走廊的思路、发展方向和构建内容,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功能提升等话题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