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投身“双创”新时代 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增添新动力

投身“双创”新时代培养“致用”新人才——三明学院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特色材料

2019年03月07日来源: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汇编

一、学校概况

三明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三明市,占地面积1322亩,全日制在校生人。学校立足三明,面向海西,构建了以工为重、以师为精,工、管、文、理、艺、教、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产业伙伴地方智库人才高地。

作为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三明学院一直探索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转型发展之路,弘扬致用文化传统,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产业人才、师范人才、双创人才,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学校依托村镇绿色发展学院精准服务乡村振兴,通过开放办学、产教融合不断集聚优势资源,以致用理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三明这座全国小微基地城市示范培育创新动能。学校先后获评福

建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势资源不断集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承办了福建省首期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2018年1月2日《中国青年报》以三明学院:创新协同,开放绿色,投身创业新时代为题,用整版篇幅全面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做法和显著成效。学校立足地方产业需求、立足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培育源源不断的双创人才,投身创新创业大潮,发挥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特色

(一)主要做法

1.坚持理念撬动,全员动员聚焦双创

学校传承1873年致用书院经世致用办学文化,延续1903年全闽师范学堂百年师范教育的办学实践,形成三明学院独具特色的百年致用、闽师之源创新创业基因。一直以来,学校以会应用、有后劲、好就业、能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三贴近[]、办强应用校的工作思路与做法,将创新创业教育基因与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紧密结合,融入到大学管理和教育全过程。先后形成34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和应用型教学团队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版,打造了一心双环[]的双创工作运行机制和服务帮扶体系。

2.坚持要素推动,全程融入培养人才

学校系统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融入实践能力培养、融入服务地方发展的三融合模式。建立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三原色课程体系,开设《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27门课程。以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对优秀项目进行催熟,促进落地孵化,三年来,共推送各类创新、创意、创业项目7535项,累计人次参与,获国家级奖项109项,省级177项;其中,机电学院代表队在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大学组无差别2VS2格斗项目总冠军。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拓展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实现与地方服务发展相融合。以专业群、产业学院为基础,以地方产业关联的项目为载体,打造绿色村镇发展学院,组建项目驱动创新班,建成设计+福建省众创空间,把大学生创新设计过程与地方发展需求结合,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3个。2017年,设计+众创空间创业大学生李克军的作品灵活的斧子摘得具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

3.坚持内外联动,全力开源协同育人

学校联合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多方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校校、校企、校地三协同的生态系统。发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省内外合作高校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实现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落地学校,培训覆盖师生两千余名。学校以此为支点,撬动三明市1000万元双创专项经费,共建三明生态创新创业学院。以产业需求和学生需要为导向,建成智能制造、数字创意等9个产业学院,参与学生人数超过2300人,形成一院一县互动发展格局。紧盯三明龙头企业三钢集团,合作共建闽光学院,为三钢定制研发的国内首台套辅助砂轮片自动在线更换设备,节约更换砂轮片2/3的时间,据测算一年即可为三钢增效3.8亿元。协同运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三明)和三明市电子商务创业培训中心,开展返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培训项目14期,近万名电商行业从业人员受益。

4.坚持服务催动,全情投入精准帮扶

通过教师队伍保障、场地经费保障、创业孵化帮扶、导师指导帮扶构建四个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内培外引机制,选派中青年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创新实践,外聘企业家、创业人士、优秀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借助运行8年的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良好基础,柔性引进近50名具有行业背景和创业经历的台湾博士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2017年以来,实施一课双师制,业界师资参与各专业约1/3的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依托省教育厅支持的500万双创经费,改造校内2.4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建成2.2万平方米荆东园区,与0.5万平方米的下洋园区、0.9万平方米沙县生态工贸园区,建成总计3.6万平方米的一园三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发挥荆东园区孵化器功能、下洋园区加速器功能、沙县园区创业示范功能,整合国家、省、地方、园区扶持政策,引入上市机构华普教育科技,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工作成效

近三年,学生获得授权专利548件,2017年中国大学有效专利排行榜500强中,学校排名359名,领先省内同类高校。近五年,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得省部级奖项905项,居省内前列。近三年,年终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居省内前列,分别为%,%,%。2018年,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2107项,居全省高校前列;2018年福建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6项作品入围决赛,获得5项金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学校双创工作得到省内外兄弟院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级主流媒体报道,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温州大学等70多所高校来校考察交流。

(三)经验与特色

1.高位对接借力发力

借助北京、广东等地一线城市校友分会资源,建立校友创业联盟,聘请41名校友担任创业导师。2017年,全国最大的公益创业教育与扶持平台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加盟三明学院,学校高位嫁接北大教育资源、人才资源、课程资源,高水平帮扶大学生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举办10期培训班2000多名师生受益。

2.闽台互补厚植优势

主办首届海峡两岸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论坛、发起成立海峡两岸高校应用型教材建设联盟,合编教材30本;与台湾大叶大学、义守大学共建海峡汽车工程研发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举办2015国台办重点项目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两岸交流活动十余项;从转型的顶层设计到教学改革再到创新创业成果,闽台合作成为转型路上学校弯道超车的助推器,持续为学校整体转型注入真经活水。

3.服务地方绿色发展

构建产教融合绿色教育体系,培育绿色学科专业优势,将绿色发展理念与绿色实践能力作为核心能力培养。助力乡村绿色发展,实施《绿色教育实施方案》,立足当地生态资源,选择乡镇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建村镇绿色发展学院,打造农业龙头企业(产品)、乡村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社会实践、精准扶贫。设计服务三农团队通过课程植入服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在泰宁等7个县13个村开展760余人次的创新设计实践,获省五四青年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