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湖北长江产业基金设立18只母基金输血战略新兴产业;兆芯与华力携手 开

在展示新一代产品的同时,傅城还透露,该公司与华力微合作,基于华力微正在开发的28纳米工艺平台,开发国内首个用于通用CPU生产的专用工艺。

资料显示,兆芯的28nm工艺从2013年开始做预研,2014年正式设计,2015年在台积电实现量产。不过对于通用CPU设计企业来说,从专用市场进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公开市场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不仅要综合考虑开发成本、芯片性能、市场接受度等环节,还有一个主要难点,即制造工艺环节。目前,国内晶圆厂尚难以实现对通用CPU生产工艺的完全掌握。

尽管CPU企业掌握了设计技术,但一颗高质量、高效能的CPU,其设计平台与制造工艺平台需要紧密结合。目前国内通行的+模式与英特尔采取的IDM模式是有区别的。英特尔的IDM模式将设计与工艺平台整合在一起,工艺平台几乎就是为通用CPU的生产进行服务,可以及时调试工艺技术实现CPU效能的最大化;AMD尽管其制造平台已经独立为格罗方德,但其为制造的14nm工艺两者也紧密相结合,AMD从未轻易放手。

傅城表示,兆芯当前正与上海华力微电子合作,华力微处于28nm工艺阶段。“采用专用工艺生产出的芯片性能与非专用工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工艺平台对CPU公司不能很好地支持,国产CPU的效能就会被大打折扣。”傅城期盼专用芯片工艺将使产品性能更加出色。

加快推进28纳米

工艺开发

2015年10月,华力微发布了进行28纳米工艺开发的消息。由于华力微建厂时已经考虑了设备的前置性,因此现有的12英寸线即可进行28纳米的生产。实际上,当初这条生产线在规划时就兼容了纳米三种工艺需求。2016年11月,华力微电子又正式启动二期12英寸高工艺等级生产线项目,总投资达387亿元,规划月产能4万片。

根据华力微总裁雷海波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介绍,目前华力的28纳米平台已经在开发逻辑芯片和射频芯片。预计2017年有望实现量产,该工艺平台将首先在华力一期实现小规模量产,未来将导入二期生产线。

根据规划,华力二期新生产线的工艺节点为28纳米/14纳米。它延续了一期项目55-40-28纳米的工艺发展规划,将形成相对连续完整的演进路径,重点正是国际上已经相对成熟,但对中国大陆厂商来说仍然存在极大挑战的28、14纳米工艺平台。

根据赛迪顾问的报告显示,随着28纳米工艺技术的成熟,28纳米工艺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9.6%。这种高增长态势将持续到2017年。同时,28纳米工艺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高端主流的工艺节点,预计还将持续4~5年。考虑到中国物联网等领域巨大市场需求,这一期限预计更长,为6~7年。因此,抓住技术变革的有利时机,持续推动先进工艺及生产线(28纳米是其中的重点)建设是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既定目标。

一般来说,一个工艺节点,主工艺平台首先发展的是逻辑工艺或者是RF,随着技术的成熟将逐渐开发特色工艺平台,如高压工艺平台、CIS工艺平台、工艺平台等。华力微28纳米平台前期将面向智能手机等发展逻辑芯片和射频芯片,随着技术的成熟,扩展产品范围,推进通用CPU的工艺,对于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的成熟与发展,将有重要意义。中国电子报

2、湖北长江产业基金设立18只母基金输血战略新兴产业;

新华社武汉5月27日电(记者沈翀)记者27日从湖北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人大会上了解到,这只超大规模的政府引导基金已出资80亿元,与投融资机构、产业资本携手设立了18只母基金,共同发掘、孵化战略新兴产业。

这些母基金合伙人涵盖了各类活跃的市场主体。截至目前,长江产业基金管委会已核准设立20只母基金,其中18只完成了首期出资,首期规模达492亿元,其投向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

以招银国际去年6月与长江产业基金携手设立的湖北长江招银产业基金为例,首期30亿资金,投资了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军企业、电视剧制播平台以及湖北目前最大的电商企业。招商银行副行长赵驹介绍,“首期资金已经投了70%以上。”

小米CEO雷军说,今年5月初小米与长江产业基金签约,共同筹备长江小米产业基金,总额是120亿元。“我们希望用这个基金,来帮助小米和小米生态链企业落户湖北,然后在湖北扎根发展。”

一批长江产业基金参与投资的项目还将在湖北建立生产研发基地。长江产业基金介绍,其引进、投资的黄冈国家废旧纺织品循环综合再利用基地此前已经在湖北黄冈开工建设。下一步,长江蔚来智能汽车产业园、商业火箭武汉研发生产基地、第六代柔性显示项目等项目都将在年内开工。

长江产业基金于2015年12月由湖北省政府出资400亿元发起设立,引导基金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发起设立若干只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3、独家解读瓴盛科技: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C114讯5月26日评论今日,建广资产、大唐电信、联芯科技、高通、智路资本共同签署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JLQ

)。合资公司将专注于针对在中国设计和销售的、面向大众市场的智能手机晶元组的设计、封装、测试、客户支持和销售等业务。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98,万元,其中联芯科技以立可芯全部股权出资72,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高通控股以现金形式对合资公司出资72,027.6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24.133%;建广基金以现金形式对合资公司出资103,396.5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34.643%;智路基金以现金形式对合资公司出资51,008.94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17.091%。

C114编辑受邀参加并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结合过往资料与现场内容,尝试着对合资企业进行解读。

1,大唐盛世,高屋建瓴

2015年年底,大唐电信集团开始与高通进行沟通,双方各自的负责人分别是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陈山枝和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璞,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达成合资协议。

合资公司命名为瓴盛科技,可能是出自“大唐盛世,高屋建瓴”。

所谓大唐盛世,不仅暗含大唐电信集团的意思,更是指当前国内火爆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屋建瓴,指的是将美国高通的先进技术、规模和产品组合与联芯科技独有的研发能力以及在中国产业界的深厚资源,建广资产在中国金融行业的良好关系,以及智路资本的全球金融、产业生态链资源进行了结合。

2,中西合璧产融结合

与很多中外合资企业不同,此次成立的瓴盛科技不仅仅是中西合璧,更是产融结合,是民族产业与国际巨头、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内的一次深层次碰撞融合。

合资公司引入了两家重量级的投资者—建广资产和智路资本,这里有必要对两家投资者做个简单的介绍。

建广资产专注于高科技领域内的投资,在投资标的选择上有几个原则,被投资方要拥有核心技术,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在未来十年内属于快速膨胀的领域。目前,建广资产在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领域已经有了布局,下一步将在消费电子和通讯半导体方面做布局。建广资产在瓴盛科技中扮演的角色是战略投资者,既不是产业投资者也不是财务投资者。财务投资者追求的是短期回报,产业投资者追求的是长期的战略价值,而建广资产是要两者兼得,但看的是长期财务回报,不赚钱的项目是不会长久停留在建广资产的短名单中。

建广资产能够为瓴盛科技带来什么?首先是资金,此次的出资金额为103,396.50万元,如果未来需要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注入资金;其次是产业协同,建广资产目前已经在晶元封装、测试、先进设备、新材料研发方面做了布局,拥有大量的客户群和分销渠道,能够支持合资企业发展。因为在未来,市场不再是单体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需要的不是孤零零的一艘航母,而是航母战斗群。

与建广资产相比,智路基金在产业内的名气可能并不大,但这家私募基金有着自己的想法。智路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元杰非常看好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的再创新,进而迸发出来的产业价值。在人才层面,私募基金可能起到的作用更大,打造全球先进的晶元企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希望,合资公司能够在市场化的机制下,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股权激励。

3,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据悉,合资企业的定位主要是面向100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市场。视未来的发展情况,可能会扩展到诸如物联网等更广泛的领域,但初期就是专注于智能手机。

这样的定位和布局,对于参与合资公司的几家企业有何影响,对于整个产业链又有什么影响呢?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合资公司做了简单点评。他认为,贵州是最大赢家,因为新公司是在贵州,对于贵州IC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高通是大赢家,通过合资公司进军低端市场,威胁联发科和展迅,政府关系又加强;建广资产亦有所获,通过合资企业算是给高通的见面礼,确保自己与NXP的关系继续维护;联芯科技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特别是对于高通而言,是个巨大的利好。合资公司不会对现有业务造成影响,而且还能扩展到新的领域,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了产品结构,扩大客户覆盖范围,做大了市场容量。如果能够取得成功,将会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比如在方兴未艾的物联网领域。

对于联芯科技而言,这家因TDS而兴的民族IC厂商,现在的日子过得并不好。由于在3G时代误判了智能手机的爆发周期,开始逐渐掉队。同时由于起步较晚,在五模、全网通全面兴起之后,无论是在基带晶元、应用处理器还是SoC等方面,都存在着些短板。后来虽然在一些细分领域取得了突破,但细分市场规模毕竟受限。通过与高通的合作,是个挽回市场的好机会。

不言自明,新的合资企业瓴盛科技主要的竞争对手将会是联发科和展讯。联发科已显颓势,可谓是高不成低不就,中高端打不过高通,低端对展讯也是难以招架。展讯可以说是摆在瓴盛科技面前最大的难题。

当然,对于新公司而言,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Gartner半导体行业分析师、研究总监盛陵海认为,留给瓴盛科技的时间窗口不会太久,合资企业在本土化、迅速出产品、建立团队方面是不容易的。

4、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引领数字经济“芯”未来;

贵阳5月27日电(记者张伟)致力于研发中国自主安全可控服务器芯片的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成为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焦点。

5月27日,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数博会展台前人头攒动,观众好奇地探访中国自主安全可控服务器芯片究竟是什么样子。数博会上,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全面展示自成立以来的各项发展进程,并在现场展示其在大数据计算、高性能计算、云架构、云存储以及国产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携手中科曙光、中标麒麟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大数据和芯片生态系统的“成果”也向公众展示。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贵州华芯通半导体还为客户提供服务器芯片验证平台和多种参考设计平台,以支持客户方案的验证及服务器产品的开发。

据介绍,为满足服务器芯片“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高效可用”要求,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开发的基于ARMv8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平台,已与中标麒麟开展紧密合作并结出硕果,中标麒麟国产操作系统及关键应用已运行于此平台。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将以此为契机,与合作伙伴一道,为中国开发自主、安全、可控的高性能服务器芯片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观众观赏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服务器芯片。张伟摄

2016年1月,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是由贵州省及美国高通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地为贵州贵安新区,在北京和上海设有运营和研发机构。华芯通半导体专注于设计、开发并销售供中国企业使用的先进服务器芯片。

业界专家表示,“用‘芯’驱动世界创建可信互连未来”,华芯通半导体的成立有助于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升中国芯片产业开发及设计能力,以及推动并实现中国“强芯梦”。

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公司董事长欧阳武表示,服务器芯片作为发展大数据产业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起点高、架构新、时间紧、难度大的情况下,贵州华芯通半导体肩负起‘用芯驱动世界,创建可信互连未来’的企业使命,践行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承诺,助力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贵州华芯通半导体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以大数据为核心、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要求,致力于绿色芯片产业的设计、研发和创新及生态系统建设。”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公司首席执行官汪凯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将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以及公司的技术创新,携手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国产服务器芯片领域产业链上下游的芯片、硬件、软件平台和应用开发等环节,提升中国国产服务器芯片的核心竞争力,为大数据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据了解,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将充分利用贵阳“数谷”的地域优势,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借助美国高通公司在芯片设计和研发方面的强劲优势,积极参与国产服务器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芯片、硬件、软件平台和应用开发,打造新核“芯”竞争力,推动服务器芯片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引领数字经济“芯”未来。

日前,由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携手中科曙光共同承建的贵安超算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并落户贵州省贵安新区,浮点运算速度超千万亿次/秒,建成后将成为贵州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在技术方面,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将提供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芯片,在ARM架构的专业计算领域提供异构的计算能力。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