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梁启超提倡什么思想 梁启超思想文化创新心得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谈到青少年与国家的关系时,很多人会想到梁启超的名字。梁启超创作出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离不开他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积累。

有一次,大文学家胡适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都吃猪肉,却从来没有在古诗中描写过猪?

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梁启超用“夕阳芳草见游猪”的反例回答了大家的疑惑。梁启超读书有多好?他在阅读方面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这一切都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接受教育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一个书香门第。他家境不错,父亲和爷爷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名气,所以读书的机会很多。

当他四岁时,他的祖父开始为他读书写字。除了传统的历史故事,梁启超也被爱国故事所吸引。从小,他就开始思考国家与自己的关系。

在当时,科举是通过读书寻找出路的唯一途径。为此,梁启超只能放弃对各种文学作品的热爱,转而学习八股文。

然而,梁启超在阅读方面有些天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八股文写得很好。此外,因为他熟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他趁机向别人学习,很快就获得了一个学者。

之后,为了让梁启超接受更好的教育,家人把他送到了广州雪海会馆。在这里,他学到了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此,梁启超厌倦了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八股文,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之后,他顺利考取了举人,却毅然走上了变法之路。

维新变法失败,从此仕途失意

"效仿西方求生存,奈何失败仕途止。"的梁启超最早了解外国世界,是从读书开始的。在路过上海的时候,偶然看了一些西方书籍的翻译,对西方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兴趣。

也是在这个时期,他遇到了康有为。两人一拍即合,他们都认为国家要想获得积极的变化,就要从政治改革入手。从那以后,他放弃了学业,走上了新的道路。

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了宣传他们的改革思想,决心从报纸做起。他们创立了《万国公报》,在当时影响很大。梁启超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在这一阶段创作了大量的文字作品。

想要写出震撼人心的文字,不仅需要一定的写作基础,还需要广泛的阅读。短短几个月,梁启超的个人影响力和学识都有了快速增长。

当时的改革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所以得到了满足

守旧派的强烈抵制。当时支持维新变法的人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年轻学生,既没有足够的资金又没有一定的权势,因此这场变法也以失败告终。


这次失败对梁启超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本可以在清政府谋一份差事,走上从政的道路。但自此以后,他的仕途便终止了,成了清政府抵制的对象。


多年辍笔不耕,留下大量著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梁启超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政事上面,但是他多年以来依旧坚持读书创作,没有懈怠过一天。


他每年写下将近四十万的文字,一生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作。在读书的时候,他不仅喜欢传统文学,更偏爱西方的哲学等领域。这也让梁启超的文学作品既有着传统文化的美感,又有着属于新时代的大胆创新。


而胡适与梁启超二人也颇有渊源。胡适比梁启超足足小了十八岁,在胡适年龄还小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梁启超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


梁启超的文字作品带给了胡适深深的震撼,因此后来有幸见到梁启超本人,两个人也是成了忘年之交。胡适曾经说在古诗中没有人写过猪,梁启超立刻举出了"夕阳芳草见游猪"的反例,令胡适敬佩不已。


虽然两个人一个接受的是传统的八股文教育,一个接受的是新式的教育,但是在此时二人之间却没有任何隔阂,都只是文字的爱好者罢了。


晚年投身学术,回归传统文化

"中华历史五千载,短短一生学不尽。"梁启超的大半生都用在了政事上,但他却空有一颗爱国之心,几次都以失败告终。他后来错信北洋政府,再一次走上了失败的命运。


在民国六年九月,他自知在政事方面发展无望,主动选择了辞职。辞职后的梁启超转而投身学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他坚持了一生的学术上。


在此之前,梁启超认为西方无论是在科技方面还是经济文化发展方面都远超于中国,但是这些了解大多来自于书本,所以比较片面。现在他终于有机会亲自来到国外,切实体会一下国外的社会。


但就是这次的经历,令他意识到其实西方社会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此时他也意识到了之前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略了书本中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因此,已经坚持了多年革新立场的梁启超抛弃了自己原有的想法,将自己的余生重新投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此后他又主张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中的种种优秀理念来拯救这个世界。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早早离开了人世,享年仅有56岁。回首梁启超的一生,可以用矛盾二字来形容。他小时候接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但却迫于实际不得不走上了学习八股文的道路。


此后他接触到了新的思想,又转而抛弃了学习多年的八股文。而晚年的时候,他才真正明白西方的模式并不是完美的,同样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回归了传统的文化。


总的来说,梁启超是个会读书的人。因此他无论思想如何转变都能够获得一番成就。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只有亲身体验一番,才能够分辨出其中的利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