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校园共享冰箱的市场分析 冰箱创业项目的理由

最近共享项目非常火热,共享不仅意味着资源浪费减少,同时价格也会降低,不仅是对于商家还是对于消费者都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大家知道共享冰箱是个什么的项目呢?下面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详细整理了共享冰箱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食品银行

这是一家没有柜台、自动取款机等金融服务的银行。它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但它真的被称为银行。

这家银行位于杭州北山街,是杭州第二家粮食银行。面对王家弄菜市场,连续三条人行道上都挂着“西湖美食银行”的绿色招牌。从各地收集来的可能浪费的食物在这里打包,送到北山街的困难家庭。

86岁的老奶奶从架子上拿来一袋鸡蛋面。这位60多岁的大叔走了进来,“带走”了10包孔师傅牛肉面。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要了一瓶乌龙茶。温暖冲进食物银行的门。

食品银行是一种“舶来品”。在国外,这种粮食银行属于“粮食银行”的一种形式,早已家喻户晓。上海曾经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食品银行”。如今,“粮食银行”有了“浙江版”。杭州有一种试水的“粮库”,金华也有类似的机构叫“共享粮仓”。

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食物银行的志愿者在安排食物。

安全有效找到余量食物

在100多平方米的“西湖粮库”货架上,摆放着家庭所需的各种食品,包括米、面、粮、油等家庭必需品,以及饼干、饮料等零食。

杭州第一家食品银行于去年10月诞生。志愿者对餐馆、面包店、便利店做过调查报告,目前食物浪费惊人。超过75%的普通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仍可食用的食物垃圾;便利店和中小超市的生鲜、零食、饮料等食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浪费,由于临近保质期,提前下架的情况很多。

为剩余粮食寻找“绿色出口”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00亿磅的可食用食物被浪费,其中包括60亿磅的新鲜产品。然而,旨在减少饥饿的非营利组织“喂养美国”通过“粮食银行”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杭州粮食银行的初衷。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食物从哪里来?

西湖美食银行成立之初,经过在转塘街道、西湖区的严格比选,转塘农贸市场、永辉超市、转塘街道食堂成为首批捐赠人。农夫山泉和博克斯马鲜生还与西湖食品银行签署了公益合作协议。

金华寻求更多社会力量。市民或企业将短时间内、质量保证期内消费的食品送到“共享粮仓”,免费与有需要的市民共享。共享粮仓有多种形式。它不仅是位于酒店等公共场所的爱心冰箱,也是面包店的货架,一些还在保质期内的烘焙食品会集中存放。

其次,必须保证食品安全。西湖粮库运营后,将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对新鲜果蔬进行“每日快检”。记者在现场看到,捐赠的粮食入库后将贴上“粮码”。用手机扫描此码后,可以看到此粮的相关信息:生产者、生产日期、捐赠者、储存日期、经手人等。这可以追溯到整个过程。

每天晚上,把多余的食物放入店内专用的共享冰箱,并标注食用期限和注意事项,成为金华市贾姗姗产品经理申赛赛的一项“工作”。“为确保食品安全卫生,金华每个点都有志愿者接待和管理。”金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华刚表示,食品的来源、信息、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要做好明码标价,让每一份食品在发出去的时候质量都有保障。

金华市金山面包店双龙北街共享粮仓点,工作人员清点临时粮食。

杭州模式VS金华模式

杭州西湖区粮食银行与金华市共享粮仓已有半年多。记者走访发现,这是实践中探索的两种不同的路线选择。

对很多捐助者来说,一个头疼的问题是不知道上哪儿去捐。“如果捐助者需要大费周章去完成这个事,那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的。”一位业内人士称,对捐助者来说,越方便越好。


在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和转塘街道各有一家粮食银行,“西湖粮食银行”的绿色招牌十分醒目,你可以清楚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甚至可以打开高德地图一键导航直达目的地。


但是在金华,想找到身边的共享粮仓,则需要费一番力气。对于许多普通市民而言,并不清楚离自己最近的共享粮仓在哪里。虽然共享粮仓的布点已经达到25个,有冰箱、货柜,推车……但要找到“它们”,仍需要一点小运气。


但在发放时,金华则是“不问姓名,不问情况,只要需要就可以领走一份”,而去西湖粮食银行领取食物,现在还需要用“幸福币”兑换。“一袋大米55币,一瓶矿泉水5币……”幸福币是由当地民政部门定向发放的一种“虚拟货币”,也就是说,西湖粮食银行的食物目前只能是由登记在该区域内的低保群体获得。


如果说杭州模式是平台型“食物银行”,那么金华模式则是共享型。相比较而言,金华模式体量小、资金投入少,是一种低成本的灵活运行模式。而杭州模式有规模有影响力,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比较稳定,平台背靠政府,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给杭州市健康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运营。


转塘街道的西湖粮食银行设立时,场地是利用街道的一处闲置房屋,由街道出资进行了简单装修后,街道工作人员兼职管理。牵头负责这项工作的西湖区改革办主任沈瑜维认为,政府运营难免限于“条条框框”,所以当粮食银行有了一个雏形后,还是要交给专业的第三方去维护和运行。


“需要专业社会组织来打理。”负责西湖粮食银行运营的杭州市健康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原雪怡介绍,在他们接手后,不仅打造统一的标识、统一的食物进出要求,而且专门设立了公益法律顾问,专业律师全程参与粮食银行的运行,及时研判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和舆情风险。


金华市兰溪门市场共享粮仓点,菜农将当日销售后余量蔬菜放入共享粮仓点。


探索更多“食物银行”模式


有多位政策专家表示,浙江建设“食物银行”的时机已经到来。浙江经济基础好,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公益氛围浓厚,完全有基础像发达国家那样设立“食物银行”。


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食物银行”,有些问题是摆在眼前的:缺人缺物、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成本投入、政府和第三方机构以及志愿者的角色分工等。


上海绿洲食物银行,就是一个完全由第三方主导的“食物银行”,募集余粮后,再委托社区和慈善组织发放给有需要的人,工作人员由公益组织和街道社区的志愿者担任。


浙江有没有这样的志愿服务氛围呢?记者在金华采访时,看到了由此衍生出的志愿行为。


今年1月,饿了么外卖小哥加入金华共享粮仓爱心志愿者团队,公司征集志愿者为困难群众送爱心餐,需要每天坚持,没有酬劳。几个外卖骑手算了一下时间和距离,利用一天当中相对空闲的时间,主动接下了这份任务,饿了么外卖骑手夏争东已经义务送餐1个多月。


如今,曾经是夏争东义乌送餐对象的盲人马师傅,自己也成为志愿者。他不仅常常自己到酒店来取餐,自己也成为一个“中转站”,将餐食分发给小区里的困难群众。


一个事实是,这样的志愿服务不具备系统性。国外“食物银行”,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义工带着孩子到“食物银行”工作,一做就是一整天。国内境况则截然不同,项目人员要回答的三个常见问题是,“你给不给我报酬?给不给我报车费?给不给我包餐?”大多时候项目人员只能无奈地笑笑,再次普及“食物银行”的惜食理念。


此外,募集食物与群众所需也有一定偏差。记者在西湖区粮食银行采访时,企业捐助的食品有些并不是老百姓日常所需。本着节约的理念,“食物银行”在寻找食物时,不能让捐赠再次沦为浪费。


相关政策专家认为,要想让“食物银行”走得更远,就要凝聚三方合力,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的基础,强化企业、个人、社会组织激励。对贡献突出者可以给予荣誉评价等方式予以鼓励,也可以将群众捐赠视频和志愿者参与管理运营纳入志愿积分或者地方信用积分;在社会组织激励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支持,培育壮大一批社会组织,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去做。


西湖区已经迈出了这一步。西湖区将参与“食物银行”作为企业获评年度慈善大使的重要指标,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个人激励方面,下一步,西湖区将探索群众志愿参与管理运营行为纳入志愿积分,并设立兑换机制,比如辖区内公共课程、健身场地的使用权等。


有专家建议,浙江可以建立平台型“食物银行”为“干”,共享性“食物银行”为“枝”的实体平台网络。具体由所在地镇街落实平台型“食物银行”的场地,社区负责共享型“食物银行”的布点,待条件成熟或运营上轨道后,统一移交给专业社会组织管理运营,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保障。


无论如何,杭州模式和金华模式已经在省内开始“破冰”。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希望能有更多的“食物银行”在全省“冒出来”,名字和形态可以各取所需,尤其是11个设区市的中心城区,如果能自发进行“食物银行”的探索,可以丰富杭州和金华之外更多的模式。


食物零浪费,人人有其食。倘若浙江能够打造一张“食物银行”网络,这必将提升浙江的社会文明程度。


金华市电力食堂凤山街共享粮仓点,环卫工人正在领取当日食堂余量菜品。


【他山之石】


比利时


西欧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食物银行”体系。以比利时为例,“食物银行”是民间机构,由政府扶持,全国体系呈塔状分布,塔尖是9个省级“食物银行”,塔基是散布在各地的600多个慈善组织,比如布拉班特省“食物银行”上连700家供应商,既有食品生产厂,也有食品销售商,负责收集帮助特困人群的食品,下接120家慈善组织,覆盖省内近2万生活特别困难的人。


布拉班特省“食物银行”全部工作人员46人,其中24人属于没有任何报酬的志愿者,另外22人属于等待入籍的移民,他们除了领取每月800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外,另外领取150欧元的工作补贴,两项收入合计相当于比利时最低工资标准。同时,这些“特殊人员”必须与政府签署最短6个月、最长18个月的为“食物银行”工作的契约,因此成为“食物银行”稳定运转的中坚力量。为了收集到更多的食品,“食物银行”可谓动了不少脑筋。如他们和比利时航空公司签订了协议,机场有专人负责将当天每个航班未消费掉的套餐食品统统回收,及时发放下去。


新加坡


在新加坡,来不及食用且即将过期的食物不用扔掉,可以“存”入“食物银行”,由“食物银行”提供给需要它们的人。为了确保国家食品安全,新加坡政府2019年推出一项计划,用10年时间逐步提高本国食品产量,减少食品进口依赖。


“食物银行”是新加坡一家慈善机构。该机构从食品生产商那里收集保质期至少为一周的食物,或者包装有误、稍有破损但仍能安全食用的食物,或者民众提供的未开封的和保质期至少为四周的食物,通过再循环的方式,捐赠给私人和公众救助机构,盘活这些可能被废弃的食物,避免浪费。


有意捐赠者可以将食物送到“食物银行”的仓库,也可以将食物放进“食物银行”在部分商场、学校、公寓和写字楼等地设置的80多个收集箱内。“食物银行”工作人员会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食用安全检查,然后将它们送给有需要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