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9,创业板十岁了!
十年前的10月30日,创业板从无到有,开启了A股市场的新时代,并在资本市场中扮演起日渐重要的角色。
十年后,创业板迎来改革新机遇,筹划推动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以及更具颠覆性的注册制改革。
兴业证券
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对澎湃新闻记者说:“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上市,迄今刚好十周年。回顾十年历程,创业板不仅成为中国创新创业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一员,成为科技创新公司的重要聚集地,而且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先行者之一。”
十年改革再出发,创业板的下一步改革举措值得市场期待,尤其是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有望翻开创业板第二个十年的崭新篇章。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关注焦点
2019年下半年起,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平稳落地,创业板是否会接棒实施注册制?就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重磅出炉,让上述问题的答案水落石出。意见提出,要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
9月10日,证监会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推进创业板改革。
10月9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前往深圳进行调研时指出,证监会将聚焦先行示范区建设需求,整体谋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抓住节点,全力推进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10月20日,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资本市场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要加快创业板改革,聚焦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需求,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基础制度,进一步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这是证监会高层首次就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行公开表态。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创业板而言,注册制改革深刻关系到其前程和未来,因此深交所应该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对创业板进行一次大刀阔斧改革,切不可在细枝末叶上修修补补、小打小闹,要大胆先行先试,抓住历史机遇,借此为创业板重新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
王德伦则表示,注册制向创业板推广,将引导价值投资理念回归。他说,注册制试点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探索,可预期的渐进注册制改革下,逐渐使更多企业获得上市通行证,同时,壳价值和炒作价值会大大下降,优质资产会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这一行为将转变投资者投资理念,价值投资有望回归创业板。
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注册制向创业板推广,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体现在改革试点方向从增量经济拓展到存量经济,为未来中小板和主板改革提供改革经验。存量改革相对增量改革要兼顾更多方面,除了新上市制度之外,存量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也可能要采取注册制,这意味着创业板存量市场改革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大,更加直接和明显。
王德伦说:“注册制向创业板推广,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多维度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这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新兴产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做大做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资;另一方面使得资本市场把握住发展机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建立起服务于中国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的资本市场新制度和市场机制。通过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发掘和遴选出能够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和示范性企业。”
十年来改革举措不断
创业板的成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3月。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创业板之父”的成思危,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份提案被视为正式开启了在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
此后,创业板的筹备工作几经波折,终于在2008年3月发布创业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被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3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同年10月23日,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28家企业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
一周后的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开市,自此,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新的篇章。
十年来,创业板推行了不少创新改革举措。
例如,差异化发行上市制度令创业板的上市门槛有别于主板、中小板市场,利润门槛更低,现金流要求更低,并放开了无形资产占比要求。
最直观的一项标准差异是,主板、中小板要求上市企业需要满足连续三年盈利且累计不低于3000万元,而创业板则是为连续两年盈利且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且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
此外,在开市之初,证监会发布的《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就是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的制度创新。2012年发布的《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完善了创业板退市制度体系,此后,创业板不再实施“*ST”制度,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退市风险信息披露,以及深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方式,充分揭示退市风险,同时建立起“退市整理期”制度,这些内容在后续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中也被借鉴或采纳。
2013年,创业板在市场首推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全面实行信息披露直通车。根据新兴产业特点,先后建立了影视、医药、节能环保、互联网游戏、视频、电子商务等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行业指引规则体系逐渐形成。
2014年5月,创业板再融资制度正式落地,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募集资金较多,普遍规模相对较小,轻资产公司为主的群体特征,创业板再融资制度设计上引入小额快速融资机制,对于单次融资额不超过5000万元且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10%的再融资设置发行核准的简易程序,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在发行环节实现“闪电发行”,允许发行人不聘任保荐承销机构,并在特定范围自行销售非公开发行的股票。这些制度设计大大缩短了公司的融资周期,并给予了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空间,促进市场作用的发挥。
重组政策迎重磅修订,改革脚步不止
当然,市场自然有涨跌起伏。
从创业板指数的情况来看,2010年6月1日,深交所正式发布创业板指数,从1000点的基点起始,创业板指曾一度跌至585点,也曾在股市最火热的时候冲上过3677点,2019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500点到1700点之间。
与此同时,创业板公司的成长之路也曾出现过波折。
2009年到2016年,创业板公司平均收入、平均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和15%。但在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速从2017年开始出现下滑。2018年,有4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亏损额超过5亿元,其中,乐视网亏损额高达亿元。2019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业绩出现明显改善,一二季度盈利环比大幅回升,出现止跌企稳态势。
展望未来,除了注册制改革,还有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多方面改革内容将在创业板上陆续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重组改革已经率先浮出水面。
10月18日下午,证监会宣布正式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并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
过去,创业板公司实施重组上市被明令禁止,而经过多年发展,创业板公司情况发生了分化,市场各方不断提出允许创业板公司重组上市的意见建议。
证监会表示,本次修订是为了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参考创业板开板时的产业定位,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同时明确,非前述资产不得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深交所相关人士表示,深交所将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深化市场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制度创新,更好地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服务,激发创新活力,助力科技强国,努力打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