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紫竹高新区骆山鹰
随着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推进,国家高新区作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需要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区域双创生态系统建设来驱动区域间更高质量的发展。基于此,通过对上海紫竹高新区跨区域合作的实践与尝试进行研究,以及对上海紫竹高新区跨区域共建双创生态系统的构想进行分析,为高新区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提供可供参考与复制的实施路径。
一、区域一体化下的跨区域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在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与跨区域合作的推进将实现区域间更高效的资源共享、要素流动,而国家高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双创生态系统建设有着积极的辐射带动与引领示范作用。因此,国家高新区必须通过推进和深化跨区域合作,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为配合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上海紫竹高新区就广义层面的跨区域合作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多年来,上海紫竹高新区与中关村、常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国家高新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交流合作关系,年均接待来访高新区、高校、地方机构等考察团逾万人次,并多次在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评审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与模式分享,助推区域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合作共赢。
二、跨区域合作模式分析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国际科技、经济等竞争的加剧,推进、创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对高新区高质量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各高新区对于推进跨区域合作的力度明显加大,构建了符合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合作模式,并为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完善,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一)飞地经济合作模式
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保持原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同时,突破区域分割,通过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资源互补来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以漕河泾开发区为例,在开展区域联动发展方面,漕河泾开发区采取跨区布局、多点联动,以飞地拓展的模式,突破上海本部有限的发展空间,在浙江、江苏、贵州等地设立分园区,形成了一区九园三分区的发展格局。而对于分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漕河泾开发区以开发公司的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在外派管理团队,输出漕河泾品牌的同时,与地方政府形成园区合作发展机制。
再以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例。市北高新区出于产业发展需求,计划在外省市拓展生产基地,同时江苏希望引进上海地区有较高实力的开发区、大型国企央企飞入,为区域赋能。因此,市北高新区选择了与拥有地块优势的南通进行飞地经济合作,共同组建以市北高新区为主的合资公司作为开发主体,项目由上海方面主导,派出团队进行管理,南通方面在政策上支持配合,最终建成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
(二)东西联动协调合作模式
自2014年年底科技部批准设立兰白试验区以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口进行建设支持,充分发挥了张江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势,打通一带一路由东部向西部技术与产业转移的主干道,并以此进行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创新创业的丝绸之路。同时,双方设立兰白实验区张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采用基地+基金的模式将资本投资与创新创业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速兰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经过短短五年的发展,兰白地区已由田园风光进化成拥有国家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科创基地。
张江与兰白试验区的联动是通过科技创新建立东西部合作的新型模式,对于探索东西区域合作、实施一带一路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重大意义。从成果来看,兰白试验区发展迅速、科创成果累累,而张江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东西两地的合作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创新要素集群。
(三)产业地产开发模式
以市场化主体为例,华夏幸福就是社会资本与政府部门进行产业地产合作,参与到不同区域产业载体的开发、建设、经营等过程中,从而牵头多个区域产生跨区域联动协作效应的典型代表。固安高新区、南京溧水区产业新城等项目就是经华夏幸福之手打造。然而,产业地产开发具有开发规模大、投资成本高、运营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等特点,长期稳定的园区运营、优质的产业服务、区域价值的提升等就成为目前产业地产开发取得有效收益的重点。
三、上海紫竹高新区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实施路径探索
上海紫竹高新区自规划之初,便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的优势,在股权激励、人才集聚、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管理创新等方面不断寻求高质高效发展。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完善双创生态系统的建设,上海紫竹高新区在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实验。本文对上海紫竹高新区创新创业合作的实施路径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上海紫竹高新区对于开展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的探索过程以及有效尝试。
(一)上海紫竹高新区对跨区域合作的思考
上海紫竹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中惟一一家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高新区,在探索跨区域合作路径的过程中,分析研究了各种跨区域合作模式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1)水土不服。在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中,两地管理机构架构设置、管理团队引进、利益分配等,容易出现制度、观念、本地化管理等方面的障碍,导致飞入方团队在主导合作项目时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致使飞地合作进展缓慢,飞地园区未取得预期效果。
(2)制约条件多。东西协调合作模式下,创新创业要素流动、产业技术转移、人才交流配置等问题需要克服东西部在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同时为了避免合作成本过高、合作过程缓慢等问题出现,需要更加高效、优质的资源配置以及政府出面干预主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回报效率,才能实现互利互惠的东西联动协调发展。
(3)运行机制问题。产业地产开发因短时间内寻求建设运营汇报,可能会出现运行机制的问题,导致诸如园区空间利用效率低下、项目分散、产业链割裂、产业聚集困难等。
(二)上海紫竹高新区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实施路径
(1)创新创业的高质量发展
自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生态系统建设工作加速推进。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主体,肩负着建设双创生态系统、提升双创服务能级、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聚集高质量创新创业的重要使命,同时,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未来国家高新区建设与发展的方向。而孵化器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其主要作用是高质高效地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为高新区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环境,对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孵化与产业化以及推动高新区创新创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联合孵化上海紫竹高新区创新创业合作模式
上海紫竹高新区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南部核心区的重要承载体,建设以紫竹创业中心、紫竹创业孵化器、小苗基金为核心主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1.2万平方米规模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紫竹创业孵化器定致力于孵化培育航空电子、人工智能、科技文创等领域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有别于传统孵化器,紫竹创业孵化器依托上海紫竹高新区的产学研三位一体以及园区体制机制的优势,加之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等产业集群优势,从雏形孵化、基础扶持到天使投资乃至上市培训,紫竹创业孵化器面向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并助力创业者在资本市场快速爆发、开花结果。紫竹创业孵化器凭借其优质的服体系与独特的体制机制,先后获得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上海市科创中心优秀众创空间上海市人社局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
紫竹创业孵化器作为上海紫竹高新区双创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探索创新创业的高质量发展途径,以联合孵化的方式为切入点,先后与国内外知名产业企业、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主流媒体等达成战略合作,建立联合孵化器,通过跨界、跨产业、跨集团、跨媒体等联合孵化方式尝试创新创业合作模式,并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同时,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产业资源。
跨媒体联合孵化。在助推上海发展互联网+的同时,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紫竹创业孵化器与百度网、人民网、微软百家合等进行跨媒体合作孵化尝试,联合建立了人民网百度紫竹创业园百家合家庭娱乐创新中心紫竹基地等合作孵化项目,依托紫竹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效应,专注于网络视听及互联网+产业企业孵化,在媒体传播、游戏文创等领域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跨产业联合孵化。针对航空领域的创新创业,紫竹创业孵化器与中航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航民用进行了三方联合孵化尝试,建立中航紫竹特思创联合孵化器,作为具有联合孵化代表性的孵化器,其利用上海紫竹高新区与紫竹创业孵化器的新兴产业集群优势与双创资源优势,依托中航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一流的科研资源,以及中航民用在资本运作、资源集聚等方面的平台优势,对特思创联合孵化器进行赋能,聚焦于航空电子及相关民用电子产业领域的孵化,同时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帮助军民融合创业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进程。
跨集团联合孵化。紫竹创业孵化器与东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成立了紫竹-东软联合孵化器,依托东软的科技研发能力以及紫竹创业孵化器在资本运作、资源聚集等方面的平台优势,着眼智慧交通产业孵化,为入孵的双创项目提供技术、资金、实验室、咨询等全方位孵化服务。
(3)基于上海紫竹高新区特点的跨区域双创合作模式构想与分析
上海紫竹高新区对于各种联合孵化的成功尝试,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孵化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完善园区双创生态系统的构建,同时实现具有驱动创新创业功能的合作。相较于传统国资企业与纯资本运作企业,民营主体在市场化的运作下,其体制机制更为灵活,通过与民营市场化主体双向赋能,使得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成为可能。
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也是上海紫竹高新区的特点之一,基于这个特点,紫竹对于未来跨区域双创合作模式的构想重点在于,通过跨区域与具有一定市场化能力的本地化团队进行联合孵化,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打开各自区域的双创生态系统闭环,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
上海紫竹高新区因其独特的体制机制,在与不同体制机制的主体进行合作时,可能会面临资源整合困难或成效低下的情况。因此,混合所有制及民营体制的主体将是更为合适的宏观层面合作对象,然而主体开发公司、管委会等宏观层面之间直接合作又可能会导致合作模式落地慢、见效慢的现象,所以高效的互动合作应当细化到点对点、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具体合作,而合作主体下的本地化团队则需要具有有效的市场化手段、丰富的本地运营经验、可以用来互补的优势等特点,从而开展高质量的双向赋能。
以上海紫竹高新区为例,上海紫竹高新区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但在产业化制造、生产、放大功能方面有所欠缺,同时物理空间也有限。因此,上海紫竹高新区开展联合孵化的方式可以从原有跨界、跨领域的模式向跨区域、同领域的方向转变,实现更高效的能力资源共享整合,并依托合作团队在项目开发、本地化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上海紫竹高新区联合孵化的经验、资源、学研环境、体制机制、布局优势、国际化视野等先天条件,进行互补短板、双向赋能。合作方所孵化的创新创业企业经过发展成长,可以通过上海紫竹高新区在上海所提供的平台与窗口,获得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而上海紫竹高新区本地化培育的创新创业企业,由于有限的本地产业化能力与客户群体条件,也可以向合作方所在资源能力更强的区域进行市场开发与拓展延伸,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成长。由于这样双向互动的过程完全由双方本地化团队进行服务,细化的合作将助力跨区域的双创生态系统更高效的落地,同时通过合作双方互设服务窗口,将原有内循环的双创生态系统打通,建立双向赋能通道,形成跨区域的双创生态系统闭环。
跨区域联合孵化的双创合作模式,其目的在于逐渐打开高新区原先各自为政的封闭环,通过联合孵化的模式,根据以往联合孵化的经验,形成高质高效的双创机制。通过跨区域寻找合作团队,以不同区位的不同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优势互办,从最基本的孵化单元合作做起,共享双向赋能带来的高度成果,并将成果回放到区域中,为合作主体乃至区域带来效益。而通过双向赋能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孵化模式,联合孵化的企业群将逐渐发展为产业,形成两个区域之间的产业链,并随着闭环之间的通道不断地扩展,同一个领域里的若干企业在不同阶段时期反复通过双向赋能通道产生交集与互动,最终整个产业布局会集中在合作双方的两个区域内,进而实现了区域一体化的过程。
四、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突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瓶颈
在国家区域一体化战略背景下,高新区作为区域创新资源的聚集地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肩负着自身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区域创新和国家创新的重任。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已经由过去的经济增长转为创新驱动,这就需要高新区主动寻求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路径,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通过区域间的创新资源互补与高效对接,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高质高效的市场化新型创新创业跨区域合作机制。
上海紫竹高新区历经17年的建设发展,贯彻党中央对高新区高质量、可持续、产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各高新区进行跨区域合作的有益探索,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在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上海紫竹高新区坚持以跨区域合作作为高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与各高新区深化经验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克服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难点、痛点,并在以往跨区域合作与双创生态系统建设实践基础上,总结理论体系以及操作流程,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提供一种可复制的高新区创新创造跨区域合作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