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涵义及特点
教育研究是人们深入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探索活动。教育研究作为一种科学认知活动,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才能获得可靠的信息,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教育研究既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就是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验证性。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匿名原则、保密原则和无害原则。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
1.按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
(1)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和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不针对任何特殊或特定的应用或用途。
(2)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取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特定的实践目的或目标。
(3)综合研究
有一些研究课题,既要解决教育理论中的问题,也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2.根据方法论的不同,分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指通过探索问题、理解事件、分析人类行为和观点以及回答问题来获得敏锐的洞察力。质性研究通过分析无序的信息来探究一个话题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它包括各种信息,如历史记录、剧本和记录的采访记录、评论、反馈表、照片和视频等。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确定某事物数量的科学研究,即以数量表示问题和现象,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量化是在数字符号的基础上进行测量。
3.研究的不同侧重,有描述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考察客观事物,试图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什么”、“如何”、“为什么”等问题。
(2)干预性研究
"font-size:15px;">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通过这种影响达到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目的。此外,根据研究的功能,教育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根据研究持续时间不同,教育研究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教育研究的主旋律,涉及的问题和内容十分广泛,如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这些都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回答,而这离不开教育研究和探索,也离不开教育研究方法的熟练运用。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而教育科学研究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一旦科学研究方法为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转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巨大现实力量。
(三)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一方面,广大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要把这些经验积累下来,成为理论,需要教师更多地参加教育科学研究;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使教师成为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型教师。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选择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它必须符合以下特点:一是问题必须有价值;二是问题必须有新意;三是问题必须具有可行性;四是选题必须明确具体;五是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同时,还要确定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是思辨性研究还是实证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还是探究性研究等。
二、查阅文献资料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贯穿研究的全过程。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在大量阅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沉淀”下来的精华,是研究者站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所得的结晶。
(1)文献的种类
①按教育科学文献来源的公开性来划分,可分为正式文献和非正式文献。
正式文献指专著、论文、科学研究报告及总结、丛书、学报、专刊、文集、统计材料、表册、年检以及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教材、参考书等.还包括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正式出版物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等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指示、决定等。
非正式文献指未正式出版的各种材料,以及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研究人员的文献检索一般以正式文献为主,但非正式文献所提供的信息也值得参考。
②按文献的固有形式,可分为统计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
③按文献的功能可分为事实性文献、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政策性文献和经验性文献。
事实性文献指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文物、教育史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
工具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包括工具书、网上检索查询、学术动态综述等。
理论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论认识的文献,包括教育专著、论文、文集、教育家评传、方法论著作等。
政策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政策依据的文献,包括规章制度、政府文件与统计资料等。
经验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感性认识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教育参考书、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教学大纲等。
④按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档案资料等原始资料。这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是最接近事实的文献,能较具体地反映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状态,具有创造性,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很高。不过此类文献一般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将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等优点.是文献检索的重要工具。
三次文献,又称参考性文献。指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将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全书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相对于前两种文献而言,具有主观综合性质。信息量大。覆盖面宽,浓缩度高,内容新颖等特点。参考价值大。
(2)文献检索的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很多,既可利用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进行,也可利用联机检索、光盘检索、上网检索等计算机检索方法进行。其中,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顺查法(以课题研究发生的时间为起点,按事件发展的时序,由远及近地查)、逆查法(以目前研究的时间为起点,由近及远的顺序查找),引文查找法(以现有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为依据,以其中的引文和附录为线索,来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是一种“滚雪球式”的方法)综合查找法(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准确迅速查找)。
三、制订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研究工作进行之初所做的书面规划,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研究实施的蓝图。撰写研究计划就是迫使研究者把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研究思路理清楚,以利于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撰写研究计划,首先必须了解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写作形式。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预计成效。
四、收集研究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是指研究者在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实资料。研究本身就是通过收集有关的事实资料来说明和解释研究问题的过程,因此收集资料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基础。收集资料的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
一般来说,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采用问卷、访谈、测量、个案、观察等方法直接收集资料;二是从现成的文献资料入手,在有关的文件、档案、作品、资料中收集有关资料。
五、分析研究资料
分析研究资料就是对收集到的教育事实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做理性的加工处理。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资料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统计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通过分类处理文字描述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分析某种现象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过程,从而揭示教育现象和规律。
定量分析就是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借助教育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描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特征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检验。
六、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论文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后写出的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研究文章,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人们通常把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文章称为研究论文。它可以是描述某项科研课题进展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的学术论文。
研究论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它是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概括和总结,是以具体的事实、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的论文。其主要形式有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等。另一类是理论性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以议论文的形式,通过理性的分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来证明和解释问题能研究论文。常见的形式有案例、综述、述评、理论性的论文等。学术论文的写作采用议论文的形式。
第三节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采用历史研究法探讨教育现象及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由于只能在现存的文献与史料中寻找证据,资料数量有限,加之资料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因此在应用上会受到一定限制。二是研究中的史料由研究者解释,难免夹带主观成分,客观性不及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因此在分析解释研究结论时要格外小心谨慎。
二、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
个案研究的优点是它能以生动的描述过程形象地展示个案,这是定量统计难以做到的。个案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即研究结论的主观性较强;常常会遇到伦理道德问题;个案研究成果的推广性有限;对研究人员的语言技能、洞察力有较高要求。
三、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特点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补充: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技能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方式:阅读、合作和行动研究。
四、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1)自然和实验观察法——是否有认为因素
(2)直接和间接观察——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3)结构式和非结构式——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
(4)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
它的主要优点是保持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不足之处就是观察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另外,观察法得到的结果有时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据此很好地确定心理活动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但它仍是掌握原始资料的必要方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开路,因此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五、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弄清事实,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教育规划以及为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但是调查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调查往往只是表面的,难以确定其因果关系;调查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调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调查者的主观倾向、态度都有可能影响被调查者,使调查的客观性降低。
调查研究的类型:
(1)依据调查的目的分为历史调查、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常规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
(2)依据调查的性质分为事实调查和意见调查。
(3)依据调查的范围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4)依据调查的对象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六、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实验研究的优点主要有:能确立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重复验证,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能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能将实验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严密的逻辑性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比拟的。实验研究的缺点主要有: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可能会有人为造作的痕迹,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应等。
七、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以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它所关注的是在一定的场景和实践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是如何思考、筹划、应对、感受、理解这些故事的。教育叙事即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叙事并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是通过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考。
教育叙事研究类型:
(1)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分为教师自陈式叙事和他人记叙式叙事
(2)根据教育叙事的内容,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3)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分为调查的叙事研究、经验的叙事研究和历史的叙事研究。
(4)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分为教育传记、教育自传、教育故事、教育小说、教育电影和教育寓言。
八、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也可以说“教育心得”,主要是写教育过程中某一点体会的心得。
教育随笔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取材广泛、迅速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