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华为从成立到现在的融资过程,华为的创业历程

  华为如今作为国内知名的企业,其影响力和实力不可估量。从开始的私人企业发展到之后的民族企业,华为在这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创业历程的改变,以及华为创业历程究竟是如何,想必很多小伙伴都很好奇,那么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华为的创业历程。

  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创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2.4万元,起初华为仅是一家香港公司小型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商。1989年,华为通过自主研发用户交换机PBX成功转型,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1993年,华为准备研制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也就是后来的08机。任正非将所有的资金都孤注一掷投入到这个项目。他在之前的内部动员大会上,对着全体参会人员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最终,08机研制成功,但是当时的电信运营商更愿意使用进口设备,国外产品虽然价格昂贵但知名度高、性能稳定,而华为还没有任何知名度。大城市产品不好推,任正非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最终,华为找到了义乌邮电局。为了顺利地交付产品,几十号华为工程师租住在电信局旁边的民房里,日夜值班调试设备,随时解决各种问题。每天凌晨3点左右,对整个系统进行更新和调整。1993年10月,08机终于顺利交付,华为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积累。

  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华为的08机成功地打入了香港市话网,开通了许多国内没有的业务。试水香港成功后,华为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并积极探索自身的转型之路,从单纯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转型成为电信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最后,华为锁定IBM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和合作伙伴。从1998年开始,先后聘请了50位IBM管理咨询顾问进驻华为,共投入了约5000万美元,打破了华为先前以部门为结构的管理模式,转向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2003年华为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同年,华为的全球市场销售突破了300亿元人民币。2004年,华为获得了荷兰运营商Telfort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这是华为在欧洲市场的重大突破。

  当然,华为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和困难,尤其是进军美国市场,遭遇了来自思科的巨大挑战。当时的思科是全球最大的网络及电信设备制造商,3Com、朗讯、西门子等公司也很难与之匹敌,华为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引起了思科的注意。2003年年初思科向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就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问题提起诉讼,指控华为侵犯了其专利技术,并且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换机中抄袭了其源代码。面对思科的指控,华为迅速作出反应表明自己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并宣布停止在海外市场上销售涉嫌侵权的路由器产品。但这一做法被思科称为“是在设法消除美国市场上的证据”。2003年3月,法庭举行了第一次听证会,华为提交了18页的答辩词,否认思科的指控。在后来的第二次答辩中,3Com公司的CEO也出庭作证,肯定了华为的研发实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初的不利局面。同年10月,思科与华为的源代码比对工作结束,证实华为并没有侵权。双方最终于2004年7月达成和解,结束了这场持续了一年半的诉讼。这是华为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一次严格的“体检”和“拓展训练”,华为也因此名声大噪,虽然后来因为美国的种种限制,华为在美国市场表现不佳,但是华为在其它海外市场上表现突出,成绩斐然,2013年,华为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

  如果这次研发失败,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1987年,筹借2.1万元创立华为时,43岁的任正非已是生活贫困,人生路窄。彼时,他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又与妻子离婚,当时的华为公司在一间破旧厂房里,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所有员工都在这里住。不惑之年的他对自己说:世界开始疯起来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

  1992年的一天,48岁的任正非站在办公室的窗边,一字一顿地对干部们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当时,华为的交换机代理生意做得还不错。但是任正非发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交换机代理市场,利润正被迅速摊薄。一旦某个国内厂商获得技术突破,以低成本杀入,华为就危险了。所以,华为一定要从代理转向研发,搞出自己的数字交换机。

  当时,华为是没有钱搞研发的。任正非向某企业拆借,利息高达20%~30%,可谓孤注一掷。

  就在华为研发出自己的交换机C&C08的1993年,国内95%的交换机企业都死掉了。华为靠赊销、农村包围城市的推广才勉强活了下来。随着技术积累越来越多,华为销售收入迅速破亿元、破十亿元。

  华为熬过了创业求生存的第一阶段。

  癌症,抑郁都没有“杀死”他

  快速发展的华为转眼到了二次创业期。这一阶段也是华为面临困难最多,差点死掉的时期。任正非后来回忆说,2001年至20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临崩溃的边缘,公司很多人在风险资本的推动下,合谋偷盗公司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彼时的华为,散发着“末日”气氛,很多人喊着“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口号“叛逃”,华为摇摇欲坠。2002年,华为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负增长。

  与之相对的是,任正非的母亲意外遭遇车祸身亡,任正非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而他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变得越来越糟糕,不仅得了抑郁症,还动了两次癌症手术。

  爱将背叛,母亲逝世,国内市场被港湾“抢食”,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核心骨干流失,公司管理失序,IT泡沫破灭……致命危机接踵而至。

  任正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依旧深感到无力控制公司滑向崩溃的边缘。他在回忆文章里写道: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他说:“你聚焦在太阳下烤,才知CEO不好当。”

  2003年10月1日,华为和思科双方律师对源代码的比对工作结束,结论是:华为的产品是“健康”的。10月2日,思科与华为达成和解。因这场诉讼,之前在国际市场上无名的华为,声名大振,其产品随后赢得了众多国际客户的信赖。

  结束了国外诉讼,任正非又回头与国内的李一男等“叛将”对决,并成立专门的部门——“打港办”。

  港湾一度寻求国际买家收购自己,摩托罗拉、北电网络、西门子曾表示很有兴趣,但最终都因华为与港湾存在知识产权纠纷而宣布放弃。2006年6月6日,走投无路的港湾网络宣布与华为合并,李一男重新回到华为担任副总裁。

  仅仅用了2年时间,任正非不仅战胜了抑郁症,更“消灭”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2005-2010年间,华为从简单的通讯设备供应商转型成为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过去它像狼一样把竞争对手击倒,现在它把对手叫友军,由竞争变竞合,整个组织变革开始面向客户。

  2009年初,等来WCDMA牌照的联通发布标书。虽然中兴打出零报价,但研发已达十几年的华为还是强势拿到31%订单,中兴只有20%。

  打了大胜仗的华为,2009年跃居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仅次于爱立信。

  再次转身

  2010年,华为又走到历史的转折点。

  当年4月,印度禁止进口华为产品;6月,欧盟对华为无线路由器发起反倾销调查;7月,华为不合时宜地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引起外国机构警觉,造成华为海外收购接连失败。

  华为2009年营收1 491亿元,大部分为2B业务,来自海外市场的占60.4%。2010年一整年不顺,暗示着海外市场风险变大,2B业务风险变大。

  从2B走向2C,从海外走回国内,华为能行吗?

  2010年12月3日,任正非召集核心会议,正式宣布终端业务与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并列。不到一个月时间,在3G业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终端董事长。

  对华为向2C业务的急进,运营商并不理解,他们希望华为继续提供定制机,不要“越线”。来自华为运营商板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向“新官”余承东表达不满。就连华为终端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因为余承东提议发展高端机的电商渠道,将砍掉3 000万台低端智能手机和功能机业务,有损终端运营商业务的利益。

  这么多人反对,结果却是余承东在任正非支持下一路走到黑,2011年底将旗下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如手机、其他终端设备组成消费者BG(业务集团)。为此,华为甚至不惜与沃达丰、法国电信等运营商中止合作,堪称“造反”。

  结果,就是所有人看到的,最近这8年,华为持续在电信设备领域、智能手机领域发力。

  英雄不问出处,出处不如聚处,这边是华为的创作历程,狼性文化也是华为的企业文化。以上就是关于“华为从成立到现在的融资过程,华为的创业历程”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